空气与生命典型例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4950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与生命典型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空气与生命典型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气与生命典型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与生命典型例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四方教育深圳四方教育【典型习题典型习题】 1. 下列各项反应: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磷在空气中燃烧 C、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 D、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2. 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下图所示 ) (1)实验一:如图 A 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 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实验二:如图 B 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 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

2、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 。此实验 的目的是 ;如果用燃烧的木条检验剩余气体,木条能否继续燃烧? ,说明什么问题? ;该实验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为什 么? (3)实验三:如图 C 所示,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砂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 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这是因为 ; 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砂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 烧,这是因为 。3. (1)右上图是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取氧气的装置。此装置的错误有(至少说出三处):(2)若试管中放置的是紫黑色固体,则这固体是 ;若试管中放置的是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则白色固体为 ,黑色固体为 。 (3)开始收

3、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4)收集满氧气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将集气瓶移出水面,集气瓶应 放于桌面上,因为 。 (5)请帮他用阿拉伯数字把正确的操作顺序表示出来。 第 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 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 然后把导管的塞子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 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 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 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 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 步,熄灭酒精灯。 (6)该同学又用制得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试验,如右上操作图,试回答下列问题:A 图中,螺旋形铁丝的一端所系的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C 图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C 图中,可观察到的实

4、际现象是:铁丝在氧气中 ,生成了一种 色的固体。4.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准备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 CaCO3)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选择 发生装置,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 (3)如果用该装置制取 CO2,则如何证明瓶里已收集满了 CO2(4)集满的集气瓶应如何放置 (5)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比较装置 A 和 E 装置的差异:装置 A 装置 E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6)该同学现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检验,如下图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 根据实验回答: 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5、。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5. 下列有关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将 10 克冰块融化后成为 10 克液态水 B. 同温同压下进行的气体反应,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不一定相等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细铁丝质量大;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 质量却比原来反应物质量要小 D. 16 克硫与 15 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发现产物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只有 30 克 6. 下图是某人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横坐标表示大气压,纵坐标表 示肺内气压。请回答: (1)曲线 AB 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

6、“呼气”) (2)在曲线 BC 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点,此时肺内气压与 大气压的值_。7. 在做“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将叶片上的黑纸去掉,用镊子将叶片摘下,放入小烧杯中, 浸没在酒精里。再把该小烧杯放在水浴中加热五分钟左右(如下图) 。叶片的颜色褪成 色时,取出叶片, 用清水漂洗后,摊平在培养皿上,滴加碘液,结果:被光照射到的叶片部分的现象: ;被黑纸遮 光的叶片部分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深圳四方教育深圳四方教育8. 神州四号飞船于 2002 年 12 月 30 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

7、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 6 天零 18 小时,环绕地球 108 圈,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 等研究项目,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这次神州四号仍用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发射。 阅读以上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用的是液氢燃料,助燃剂是液氧,请写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飞船内为了使宇航员得到一个稳定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艘在飞船内安装了盛有过氧化钠 (Na2O2)颗粒的装置,它的用途是再生氧气;过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每

8、名宇航员每天消耗约 60 升氧气,按 6 天计算,每名宇航员至少需消耗多少克 Na2O2?(氧气密 度为 1.43 克/升) 9.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A:根据媒体报道,深圳的汽车拥有量在成倍增长,已从建特区初期的 1 万辆发展到现在的 40 多万辆,道路 虽然也在不断扩建,但仍跟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材料 B:去年南山区的新增绿化面积 10000 平方米,改造绿地 50000 平方米,植树 10 多万株。加上今年的麒麟生 态园,蛇口公园、塘朗山生态公园等的建设。目前南山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37%,按照规划,五年后将达到 45%。 南山区委区政府去年提出的“让南山绿起来”将很快成为现实。

9、(1)看了材料 A,你认为汽车数量的增长对空气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为减少该后果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看了材料 B,请从科学的角度简要分析区委区政府的做法对改善我们南山区的环境状况有何意义? 10. 图甲所示是一个动物呼吸的装置,该装置放在室温的环境中。回答问题:(1)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2)装置乙与装置甲比较,两者存在的一个主要的不同点是 ,这样做的理由是 。 11. 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 3.2 克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4.4 克 CO2和 3.6 克 H2O,则该有机物中(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 A.

10、一定含有 C、H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O 元素 B. 一定含有 C、H、O 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 C、O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H 元素 D. 只含有 C、H 两种元素,不含有 O 元素。 12. 某黑色固体 A 和液体 B 生成液体 C 和气体 D,而 A 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将红褐 色固体粉末 E 加热后放在 D 物质里能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 F 生成。试判断:A B C D E F 13. a gKClO3与 b gMnO2混合后,充分加热,得剩余固体 c g,则生成 O2的质量为 ,KCl 的质量为 。 14. 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 48 小时,然后将一片

11、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 4 小 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 a 部(上部)叶呈棕色,b 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 。(填字母代号)A. 光合作用需要光B. 光合作用需要 CO2C. 光合作用需要 H2OD.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2) 。(填字母代号)A. 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B. 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15.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见到铁制品生锈的现象,铁生锈是铁制品损坏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坏 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某科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想探讨铁生锈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如图):(1)在第 I

12、 试管中插入一根干净铁钉,注入蒸馏水,注意不要浸没铁钉。 (2)在第试管中插入一根干净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赶走水中的空气) 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 (3)将第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洁净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每天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试管 I 中铁钉首先生锈了,试管、中铁钉没有多大 变化。请你分析铁钉生锈的条件是 。 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应该采取什么办法? (写出两种办法即可) 16. 学习了化学以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会产生新的认识。上课时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如右图所示 的仪器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李芳回答:“一个集气瓶。 ”张明说:“空气。 ”赵亮说: “一个装满了空气的集气瓶。 ”周涛说“一个集气瓶,里面有空气。 ”你同意谁的观点?17. 把 12.5 克含杂质 20%的大理石放入盛有 34.4 克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 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 4.4 克。求: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理石中 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深圳四方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