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44901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教育论著推荐(2)(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简介石中英,男,1967 年生,安徽寿县人,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教育学报杂志社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教育民俗学等,担任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基本理论方向学科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 “人文与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学校重要研究机构的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当代英美教育哲学的新进展”、教育部哲学

2、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内容简介教育哲学 以一定的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的学科。古代思想家曾根据各自的哲学思想论述教育的基本问题。1832 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为培养公立学校教师开设教育哲学讲座,最早使用“教育哲学”一词。1848 年,德国哲学家罗森克兰茨(Karl Rosenkranz,18051879)著教育学体系 ,1894 年由美国教育学家布莱克特(Anna Callender Brackett,18361911)译为英文,取名教育哲学 ,使该词成为学科和著作名称。20 世纪起欧美出现众多教育哲学流派。在旧中国,对教育哲学以介绍、评价为主。当代中国以马

3、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中国作者简介1870 年生于意大利,是家中推一的独生女。1896 年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907 年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新型幼儿学校;“儿童之家”。从此确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蒙氏幼教法以儿童的德要为依据并予以诱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又被称为“实验教学法”在英国和中国台湾被称为“发现教学法”。蒙台梭利一生视儿立为中心,将儿童教育视作伟大的社会运动。不断探索、著述和讲学。蒙氏幼教法也快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之成为 20 世纪儿立教育最直要的、影响深远的改革家。 1929 年她于荷兰创建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二战期间在印度讲学、研究与

4、写作。二战结束后回到欧洲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其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1952 年。蒙台梭利逝世于荷兰。今天其思想和方法已在全世界范围被认可或采用深刻地影响管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台核利协会,蒙台梭利训练中心、儿童之家遍布全球,蒙台梭利幼教经典丛书被全球 110 多个国家的家长和学校教师所尊奉与采用,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内容简介教育中的自发活动是蒙台梭利在儿童教育方面被使用得最广泛的精妙方法。它使无数人受益终生,可以说是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蒙氏幼教法培养的儿童,在诸多方面要优于其他幼教方法培养的儿童。我热忱地向中国家长、教师推荐这套幼教经典,希

5、望能“把蒙氏教育带回家”,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您的孩子成长。作者简介蒙谨,原名李彦芳。教育学硕士,心理咨询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曾在国内杂志报刊发表散文、杂文多篇。近年开始著述家教图书,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心得写出来和天下更多的家长分享。内容简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尝试与错误。“开智书坊”著名教育人蒙谨的又一本心灵教养书,以自己 18 年的教养经验,通过 10个话题、50 条建议、150 个亲子案例,从儿童生命的整体意义出发,揭示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帮助焦虑父母走出误区,拥抱孩子所犯的错误;教导聪明父

6、母学会“智爱”,聆听孩子心底的声音,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身体的成长一样,获得均衡的营养!一次智慧与爱心的激情碰撞!一部年轻父母们的心灵教养宝典!作者简介卡尔H.G.威特(Karl heinrich Gcottfried Witte,1767-1845)儿童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育方法全能教育法,造就无数天才。 卡尔H.G.威特是 19 世纪初德国的一位乡村牧师,特别热衷于探讨儿童的教育问题,针对当时流行的“天赋决定论”,他赞同法国思想家爱尔维修“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将成为不平凡的人”的论断,并且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与

7、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 卡尔H.G.威特为了向人们证明早期教育对儿童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当儿子小卡尔威特出生后,他便按照自己的方法开始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小卡尔威特在父亲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就通晓法语、意大利语,9 岁开始阅读荷马史诗 ,10 岁便进入大学,14 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3 岁在哈雷任专职教授。 这一引起世界轰动的惊人成就,让人们认识到了早期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卡尔H.G.威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和方法,于 1818 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成为世界上现今仍然被使用的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200 年来造就无数天才,他的教育理念也被后人奉为早期教

8、育的经典。内容简介本书详细地讲述了老威特的教子过程,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老威特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和遗传决定的,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尽可能正确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天才。作者简介金耀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校长。著有中国社会与文化 、 中国政治与文化 、 剑桥语丝 、 海德堡语丝等。内容简介大学之理念1 主要内容: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

9、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种机体了。大学越变得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作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作者简介林存光,1966 年生,山东济宁人,哲学博士,中国政法人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传统、先秦诸子学、中国儒学史、中国哲学史等方而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代表作有: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冶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耻:人之为人的底线、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主编)、先秦诸子政

10、治哲学研究(主编)等;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郭沂,1962 年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人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占籍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首尔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先秦典籍、出土文献、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代表作有: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孔子集语校补等;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内容简介孔子评传内容简:林存光、郭沂二位教授汇聚最新研究成果,以史为据,深入 2500年前的历史星空,探究那颗最

11、耀眼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孔子一生的经历及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详细、生动地剖析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以及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形态和特征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作者简介匡亚明,1906 年生于江苏丹阳,1926 年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从事教育和党的理论、新闻、宣传工作。历任日日新报主笔, 大众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华东政治研究院院长、中共华世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林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现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吉林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曾著社会之解剖 、血

12、祭 、 农村工作论文集 、 学习列宁的风格 、 孔子评传等专著以及大量学术性或政治性论文。内容简介本书是齐鲁书社 1985 年出版的孔子评传的修订本。作者根据近年研究所得,在齐鲁版的基础上,除增写了经济思想一章外,对其他各章也分别作了较大修订,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都作了评述。作者以更广阔的视野对原著作了重大修改,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朝着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这个目标迈出了新一步。书前所附画像,冠之以布衣孔子三十而立像 ,寓意颇深,耐人寻味。书后附有孔子年谱、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词语索引,为读者阅

13、读提供方便。作者简介内容简介易经中,有六十四个不同的卦名。 易经是按中国古典哲学道理,在尚无文字使用的历史上,先依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创造出阴阳爻,再按天道、地道、人道、时变编制出卦画,运用“象术”(不是“象数”)命称不同的卦名,以象征不同事物及事物变化规律而表达哲理的。作者简介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 年 6 月 28 日1778 年 7 月 2 日)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4、 、 社会契约论 、 爱弥儿 、 忏悔录 、 新爱洛漪丝 、 植物学通信等。内容简介上卷:上卷叙述卢梭于 1712 年出生之后到 1742 年来到巴黎之前的生活。其中,第 1 章写他 1712 年到 1728 年,亦即 16 年的生活;第 2 章写 1728 年 3 月到同年 12 月,亦即 9个月的情况;第 3 章是写 1728 年 12 月末到 1730 年 4 月底,一年半时间;第 4 章是1730 年 4 月底到 1731 年 10 月初, 共 17 个月;第 5 章和第 6 章,是从 1731 年 10 月初到 1741 年秋天,两章共包括 10 年的时间。1 下卷:第 7 章是写

15、1741 年秋到 1749 年夏,前后共 8 年;第 8 章从 1749 年秋到1756 年 4 月,共 6 年半;第 9 章从 1756 年 4 月到 1757 年 12 月末,共 1 年半的时间;第 10 章从 1757 年 12 月末到 1760 年 12 月末,前后 3 年;第 11 章从 1760 年 12 月末到1762 年 6 月,共两年半;第 12 章,从 1762 年 6 月到 1765 年 10 月底,共 3 年半。下卷主要是写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写他同百科全书派的关系、与他们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作者简介罗宾斯,J.Jerome Robbins (1918

16、) 美国芭蕾演员、编导。1918 年 10 月 11 日生于纽约。1937 年作为话剧演员首次登台。19401944 年加入芭蕾剧院。1949 年任纽约市芭蕾舞团艺术指导,长期作为 G.巴兰钦的主要助手,继承和发扬了巴兰钦的艺术风格。1944年罗宾斯创作第 1 部作品心驰神往 。1958 年他创作的音乐舞剧西城故事 ,于 1962年拍成电影,获奥斯卡金像奖。他的创作特点是:能敏锐地捕捉住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底层的典型生活,把具有美国风格和特色的生活动作溶化进古典芭蕾之中,又富于幽默感。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舞剧的情节和情绪。他的主要作品还有水兵上岸(1944)、 牧神的午后(1953)、 协奏曲(1956)、 婚礼(1965)、 晚会上的舞蹈(1969)等。1962 年,罗宾斯荣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奖。1981 年率自己的芭蕾舞团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