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4545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 简答、问答题&论述题整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答题简答题PART 1一、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判定脑死亡的根据是 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 呼吸停止,进行 15 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 颅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二、哪种类型脱水易造成失液性休克?为什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胶水)易引起失液性休克。 (1)细胞外液汳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 (2)细胞外液汳透压降低,ADH 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 (3)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三、分析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因水过多而被稀释,故血钠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加之肾脏不能将过多的水

2、分 及时排出,水分乃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转移而引起细胞水肿,结果是细胞内、外液容 量均增多而渗透压都降低。由于细胞内液的容量大于细胞外液的容量,所以潴留的水分大 部分积聚在细胞内,因此在轻度水中毒患者,组织间隙中水潴留的程度尚不足以引起明显 的凹隐性水肿。 急性水中毒时,由于脑神经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故脑症状出现最早而且突出,可发生 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如凝视、失语、精神错乱、定向失常、嗜睡、烦躁等并可有视神经乳 头水肿,严重者可因发生脑疝而致呼吸心跳骤停, 轻度或慢性水中毒患者,发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多被原发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可 有嗜睡、头痛、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及肌肉挛痛等症状。四

3、、试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导致水肿的机制。 驱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除的力量是平均有效流体静压,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力量 是有效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略大于回流。淋巴回流,组织液回流剩余部 分须经淋巴系统回流进入血液循环,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酶小时大约有 120ml 液体经淋 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组织间隙流体静压升高,淋巴的生成速度加快。另外淋巴管壁的通 透性较高,蛋白质易通过。因此,淋巴回流不仅可把略多生成的组织液送回体循环,而且 可把毛细血管漏出的蛋白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大分子物质会吸收入体循环。上述一个或一 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或相继失调,都可能成为水肿发生的重要原因。五、低钾血

4、症和高钾血症均可引起肌麻痹,其机制有何不同? 低钾血症主要是由于超极化阻滞。低钾血症时K+ /K+ e 的比值增大,因而肌细胞静息 电位负值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隔增大,细胞兴奋性于是降低,严得时甚至不能兴奋, 亦即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高钾血症由于骨骼肌静息电位过小,因而快钠孔道失活, 细胞外于往极化阻滞状态而不能被兴奋。六、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使分析其发生机制。 剧烈呕吐易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机制: 胃液中 H+丢失,使消化道内 HCO3-得不到 H+中和而吸收进血; 胃液中 Cl-丢失,可引起低氯性碱中毒; 胃液中 K+丢失,可引起低钾性碱中毒;胃液大量丢失,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

5、少,继发 醛固酮增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七、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酸碱平衡指标会有哪 些变化? 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因为肾的功能之一为排酸保碱,在严重肾功能衰竭者,体内固定酸不能由尿排泄,特别是 硫酸和磷酸在体内蓄积,H+浓度增加导致 HCO3-浓度降低,由于 HCO3-降低,所以 AB、SB、BB 值均降低,BE 负值加大,PH 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 继发性下降, AB130、血浆渗透压310、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 影响:口渴 细胞外液含量减少 血液浓缩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 液转移低容量低钠血症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血浆渗透压降低

6、有明显失水体 征 经肾失钠的低钠患者 尿钠含量增多 原因和机制 1 经肾丢失 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 尿药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 2 肾外丢失 经消化道 液体在第三 间隙积聚 经皮肤丢失水肿发生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 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端小管吸收钠水增多;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毛细血管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微血管壁通 透性;淋巴回流受阻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基本特征: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广泛 的肾

7、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小球重吸收:FF、ANP、醛固酮和 ADH 酸碱平衡的调节:细胞外液肺的缓冲细胞内液肾的缓冲骨盐的缓冲;血浆缓 冲;细胞缓冲;肺缓冲;肾调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PH 和 H+浓度;动脉血 CO2 分压;3SB 和 AB;缓冲 碱;剩余碱;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原因:固定酸产生,乳酸,酮体,酸性药物摄入过多; 固定酸排除,严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特点:AG 增高,血氯正常;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原因:HCO3-丢失血 HCO3-血 Cl-;特点:AG 正常, 血氯升高; 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液的缓冲及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代偿调节作用

8、;肺的代偿调节 作用(作用较快,代偿能力大,只对挥发性酸有效) ;肾的代偿调节作用(排钠保碱) ; 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轻度下降) ;中枢神经系 统改变(主要表现为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是自由基 细胞内钙超载 白细胞共同作用 细胞内钙超载是细胞不 可逆损伤共同通路 大量自由基生成是十分重要环节 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作用DIC 发生机制:组织因子释放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启动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 凝血 抗凝调控失调;血细胞大量破坏 血管被激活;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影响因 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肝功能严重障碍 血液高凝状态 微循环障碍 分期

9、:高凝 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分型:急性型 慢性型 亚急性型 失代偿性代偿性过 度代偿性 功能代谢变化:出血 器官功能障碍 休克 贫血 休克按动力学特点分类:高排-低阻型休克;低排-高阻型休克;3 低排-低阻型休克休克的发展过程:休克代偿期、休克进展期、休克难治期休克: 病因:失血与失液 烧伤 创伤 感染 过敏 神经刺激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发生过程:休克代偿期:血液重新分布 自身输血(第一道防线)自身输液(第二道) ; 休克进展期:多灌与流细胞淤血性缺氧 酸中毒 局部舒血管代谢物增多 血液流变学改变 内毒素作用;休克难制期:不灌不流 血液高凝 发生机制:神经体液机制(血管活性胺

10、调节肽 炎症介质) ;组织细胞机制(1 细胞损 伤 细胞膜变化 线粒体变化 溶酶体变化 2 细胞代谢障碍 物质代谢变化 能量不足 局部酸 中毒)DIC 与休克关系:微血栓阻塞微循环通道 使回心量减少 凝血与纤溶过程中的产物 DIC 时出血 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 器官栓塞梗死 器官功能障碍 治疗造成极大困难DIC 导致休克原因:大量微血栓阻塞微循环使回心量明显减少 广泛出血可使血容量减少 受累心肌损伤使心输出量减少 凝血因子激活 激活补体纤溶系统 FDP 某些成分可增强组 胺 10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分期: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容亢进期心功能不全的诱因:感染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

11、衡紊乱 心律失常 妊娠与分娩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舒张 功能障碍;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机制:钙离子复位延缓 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心室顺应性降低 肺功能不全发病机制:1 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 肺泡通气不足血气变化;2 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解剖分流增加 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肝细胞损害肝功能障碍表现:代谢障碍;水电解质紊乱;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肝性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GABA 学说;氨基酸失衡

12、学说;其他神经毒质在 肝性脑病作用(血氨增高原因:尿素合成减少 氨产生增多 氨清除不足) 肝性脑病的诱因:消化道出血;摄入过量蛋白质饮食;氮质血疤;利尿剂使用 不当;止痛、镇静、麻醉药使用不当;感染;肝硬化,腹水病人腹腔放液不当,外 科手术,酒精中毒,肝炎病毒感染肾组织细胞损伤及机制:损伤的细胞:肾小管细胞、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机制:ATP、DFR、GSH、PLA2发热的 3 个基本环节:信息传递: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活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产生和释放 EP;中枢调节:“调定点”上移;调温反应:产热大于散热,体温 升高EP(致热原)引起的发热的基本机制: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

13、胞,使其产 生和释放 EP。EP 作用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某些中枢发 热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发热发病学的基本机制包括三 个基本环节:信息传递。中枢调节。效应部分 于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生至与调 定点相适应的水平。应激时应激时 神经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变化:蓝斑内分泌系统主要变化:蓝斑-交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上腺皮质轴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的代偿意义: 对心血管的心奋作用:交感心奋及儿茶酚胺释放可 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对呼吸的影响:儿茶酚胺引起支气管扩张

14、,有利于增加肺泡通气量,以 满足应激时机体对氧的需求;对代谢的影响: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动员, 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加,从而满足应激时机体增加的能量需求;对其他激素分泌的影 响:儿茶酚胺还可促进 ACTH、生长激素、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及甲状腺素等的分泌, 以便更广泛地动员机体各方面的机制来应付应激时的各种变化。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D)分泌增多的代偿意义: 促进蛋白质分解及糖原异生,补充肝糖原储备;保证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的脂肪动 员作用;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具有强大的 抗炎作用 下丘脑-肾上腺皮质轴不利影响:抑制免疫,感染增加;蛋白分解过多,负氮

15、平衡, 影响创伤愈合;生长发育迟缓急性期反应蛋白(APP)生物学功能:是急性反应时相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是机体启 动迅速的防御机制;抑制蛋白酶,可避免蛋白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清除异物和坏死 组织(细胞反应蛋白) ;抑制自由基;抗出血,抗感染 热休克蛋白(HSP)作用:与新生的、未折叠、错折叠或聚集的蛋白质结合;加速 正确的肽链折叠和重折叠;使某些蛋白质聚集物解离;促使某些变形蛋白的降解和清 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胃粘膜缺血(基本条件) ;胃腔内 H+向粘膜内的逆向弥散 (必要条件)氧自由基增多的机制: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PMN 呼吸爆发;线粒体功能障碍; 儿茶酚胺增加 自由基的作用: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功能抑制;核酸及染色体破坏钙超载:缺血-再灌注时钙超载的发生机制:Na+_Ca2+交换异常;生物膜损伤;钙 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促进氧自由基生成、加重酸中毒、破坏细胞膜、线粒体 功能障碍、激活其他酶的活性白细胞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的机制:黏附分子生成增多、趋化因子生成增多;白细胞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微血管损伤(微血管内血液流边学改变、微 血管口径的改变、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细胞损伤G 蛋白的信号转导通路:是信号跨膜转导过程中的分子开关(G+DTR 激活态为开; G+DTR 失活态为关) ;通过刺激型 G 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