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4354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涟钢一炼钢厂EAF_EBT_LF_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涟钢一炼钢厂 EA F (EBT) L FCC三位一体最佳工艺探索试验焦国华黎尚济(涟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 介绍了为探索涟钢一炼钢厂电弧炉钢包炉连铸三位一体最佳工艺制度而进行 的现场试验情况。通过跟踪试验及对试样的检验、 分析与研究, 总结出适合我厂生产实际的电弧炉 初炼、 钢包炉精炼的工艺制度。关键词 电弧炉 钢包炉 连铸 最佳工艺THE EXPLO R ING EXPER I M ENT O F THE O PT I M IZED THREE IN O NE PROCESS O F EA F (EBT) - L F- CC J iao Guo h u a L i Sh an g ji

2、 (L ianyuan Iro n and S tee l L td)A bstrac t In o rde r to f ind o u t th e op t i m izing EA F - L F - CC th ree in o ne p ro ce ss fo r th e N o.1 stee lm ak ing p lan t o f th e com p any, an o n spo t exp e r i m en t w a s ca r r ied o u t th ro ugh t rac ing t r ia ls and ch eck ing、ana lyzin

3、g and re sea rch ing th e sam p le s, a su itab le tech no lo g ica l in st ruc t io n fo r in it ia l m e lt ing in th e EA T and ref in ing in th e L F w a s se t fo rw a rdKeywords e lec t r ic a rc fu rnace lad le fu rnace co n t inuo u s ca st ing op t i m izing p ro ce ss炉炼钢生产力, 充分发挥其优化组合的工艺优势

4、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索出适合 于一炼钢厂三位一体的最佳工艺制度, 由涟 钢技术开发部、 钢研所、 一炼钢厂等单位组成 的试验小组, 于 1995 年 3 月 6 月进行了分 段跟班试验, 并得出了试验结论。 一年多来的生产实践表明: 该工艺制度适合一炼钢厂的 生产实际, 取得了明显的成果。1 前 言涟 源 钢 铁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一 炼 钢 厂 是1988 年从法国拉卡尔德钢厂引进的二手设 备, 于 1991 年 7 月建成投产; 1994 年对 1 号 炉进行了偏心底出钢技术改造, 同年底 1 号钢包炉投入应用。 至此, 在涟钢一炼钢厂形成 了 “EA F (EB T ) L

5、 F CC ” 三位一体的新工 艺。 该工艺属先进的优化组合工艺, 能生产含 氧量低的优质钢, 精炼后钢水中的全氧含量 可降低到 10 3010- 4 % 。 但其工艺制度、工艺参数是借鉴兄弟厂及原工艺的有关情况 而制定的, 是否适合我厂的生产实际, 需要进 行试验、 实践验证。 同时, 工艺制度是否合理, 对进一步提高电炉钢产品实物质量, 解放电2 试验条件(1) 工艺路线: 配料60 t 电炉 (EB T ) 初 炼70 t 钢包炉精炼4R 6. 00m 或 4R 5. 25 m 连铸铸坯精整入库。( 2 ) 冶 炼 钢 种:20 M nV 等。45 号、40C r、50C rV A 、联

6、系人: 焦国华, 硕士, 高级工程师, ( 邮编 417009) 涟钢技术部( 3 ) 铸 坯 断 面: 130 130mm 、150 150mm 。 (4) 检验方式: 采取钢中气体分析的方 式。 精炼前的气体样, 是指初炼炉放钢、 进入精炼工位后、 通氩通电冶炼前, 在测温的同时 所取的钢样; 精炼后的气体样是指精炼、 终脱氧操作业已完成, 再吹氩 3m in 后, 准备浇铸 前所取的钢样。3 试验结果与讨论3. 1脱碳量对钢质的影响3. 1. 1不同脱 C 量对钢中气体的变化表 1 当脱碳量 0. 15% 时的钢中气体精炼前钢中气体, 10- 4 %精炼后钢中气体, 10- 4 %夹杂总

7、量10- 4 %钢种炉数 ONHONH70 195 12684 170 12570 195 12519 41 3327 58 4319 58 371. 7 4. 141 153 8558 135 8841 153 8632 51 4047 55 5232 55 412. 3 4. 34593. 23. 440C r51. 7 4. 12. 3 4. 3综合1486. 73. 23. 4由表 2 可见, 在脱 C 量 0. 15% 的条件产优质钢的实际需要, 必须进行改进。 从表 1、 表 2 还可看出: 脱碳量 0. 15% 时的2. 5 倍, 气体含量也高, 具体情况如表 3 所示。 由 表

8、3 可见, 脱炭量的多少对钢中气体下, 45 号钢精炼后, 有的炉次钢中O 仍高达153 10- 4 % , 40C r 钢 有 的 高 达 135 10- 4 % , 这说明 原 EA F ( EB T ) L F 的 脱 氧 制度和精炼工艺存有一定问题, 不能满足生表 3 不同脱碳量条件下钢中气体含量比较脱碳量 0 . 15%钢中气 体类别钢 种比较+ , -精炼前, 10- 4 %精炼后, 10- 4 %精炼前, 10- 4 %精炼后, 10- 4 %+ 49 38+ 5 8+ 0. 5 0. 4+ 37 28ON H O175383. 7162123483. 8115126333. 2

9、12585403. 48845 号40C rN 57 59 43 52 + 14 7 含量是有一定影响的, 无论是 45 号钢或者是表 4不同脱 C 量时 45 号钢的机械性能40C r, 脱炭量 0. 15% 的炉次。对比试验时, 所用废钢条件基本相同, 也 就是说, 废钢质量没有很大差别。 由于初炼炉脱碳量的不同, 钢液中氧化夹杂物的去除能 力 也 不 相 同。 脱 碳 量 过 少 ( 如 脱 碳 量 0. 15%385 460 675 735 22 26 41 5012432. 7713. 524. 7 44. 5400 530 675 805 20 28 41 5116466. 771

10、0. 424. 9 47. 1下, b、 5 的平均值相差不大, 但 s 和 的平 均 值, 当 脱 C 量 0. 15% 时 要 比 脱 C 量 0. 15% 的钢 材 内 在 质 量 稳 定 性 要 优 于 脱 C 量 0. 15%429. 1 424. 8469. 5 468. 84. 3 715. 6 711 . 80. 7 709. 8 710 . 43. 80. 624. 9 24. 324. 8 24. 70. 60. 145. 2 44. 447. 4 47. 30. 80. 13. 2钢包增炭对钢质的影响 ( 以 45 号钢为 例)3. 2. 1钢包增炭对钢中气体的影响了证实

11、这一点, 我们特意作了 2 炉对比试验,试验时, 将除增炭量以外的所有工艺条件控 制在基本相同的范围内, 试验结果如表 8 所 示 ( 钢中气体数据中, 分子为精炼前数值, 分 母为精炼后数值)。表 6 钢包增碳钢中气体的变化增炭量0. 15% 的情况下, 轧材平行样数据稳定性见表 9。由于合金及脱硫剂是在出钢前加在钢包内的, 所以, 放钢后钢包内的温度是比较低的。 此时, 一般情况下是用 1 级电压 ( 270V /21380A ) , 送电 8 10m in 后, 包内温度基本达到平衡状态; 之后就可以根据钢水温度及 后部工序的要求, 用不同的电压档次进行升温, 同时进行成分微调等操作。

12、根据实际操作, 得出如下运行结果: 表 9 轧材平行样数据1 3 级: 可保证 3.温速度;4 6 级: 可保证 2.温速度;7 9 级: 可保证 1.温速度。0 0.5/m in 的升机 械 性能s ,M P a b ,M P a 5 , % , % 0 0.5/m in 的升工艺条件1 号样与 1 号样与 1 号样与 1 号样与2 号样差 2 号样差 2 号样差 2 号样差0 0.5/m in 的升增 C 量0. 10% 由 上 表 可 见, 炉 后 增 碳 量 应 控 制 在 2. 5kg/t )+ 停电后镇静 3 5m in 增加预脱氧剂 S i- A l- F e 用量 (由 0.

13、50. 8kg/t) 增加预脱氧剂用量 ( 同 B ) + 增加渣量 ( 由500 600700 800k g/炉) 炉内调M n 至 0. 2% + 增加渣量 (同 C ) 炉 内调M n 至 0. 2% + 增加预脱氧剂用量 (同 B ) + 增加渣量 (同 D )AB 艺参数探索的第一阶段试验中, 分析钢中气体时发现 O 含量较高, 很多炉次超出了常 规范围, 具体情况如表 10 所示 ( 分子为波动范围, 分母为平均值)。CDE表 10 精炼前后钢中气体变化试验时, 共取了 11 炉试样, 具体情况见表 13。 对表 12 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得出如下 初步结论:(1) 从试验效果来

14、看, 这五种方案都是可 行的, 但从经济及操作的角度来看, 可综合成如下脱氧制度: 预脱氧剂保持不变, 但必须加足; 适当增加 S iC 用量至 2. 0 2. 5k g /t, 添 加时应均匀、 适量、 分批加入, 确保白渣出站;吹氩时应保持钢液面微动, 不得翻动。 (2) 必须搞好初炼炉操作, 保证放钢过程H 10- 4 %O 10- 4 %N 10- 4 %钢中气体(1. 7 4. 5)/3. 49(1. 9 5. 3)/3. 92(52 275)/143. 5 (41 192)/115. 1(18 79)/43. 1 (28 86)/52. 0精炼前精炼后其 中, 钢 中 O 含 量

15、精 炼 后 10010- 4 % 的有 18 炉, 占 51. 43% 。 与此同时, 取了三炉精炼渣样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如表 11 所示。 中 不 下 渣 ( 初 炼 渣 中 ( F eO ) 高 达 9.27. 20% , 见表 15)。60%表 11 精炼渣样化学分析(3) 必须保证初炼炉出钢碳含量, 钢包增碳量须 0. 015%回 P 范围合 计炉数比例, %7856. 14431. 71712. 2139100. 0S iO 2 ) + (P 2O 5 )而 P 2O 5 在钢 渣界面上被 C、M n、F e 等元素还原:约占总炉次的 88% 。3. 5. 2回 P 原因分析 回 P 原因: 电炉炼钢后期钢中 P 含量升 高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为脱氧和合金化而加入钢液的铁合金带入, 二是在高温(P 2O 5 ) + 5 C = 5 CO + 2 P (P 2O 5 ) + 5 M n = 5 (M nO ) + 2 P (P 2O 5 ) + 5 F e = 5 (F eO ) + 2 P P 又回到了钢液中, 回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