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42599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论辛弃疾的陶渊明情结09 中本一 黄春凯 090101115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隐逸田园诗人,他地位的提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东晋六朝时期,陶渊明在文学史上是寂然的,到了唐代,虽然受到多数文人的关注,但却“绝无知其奥者” ,直到宋代才真正备受推崇,对当时文人的情感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辛弃疾正是其中的一个。辛弃疾诗文属豪放派,和陶渊明的悠然冲淡相去甚远,然而在辛弃疾所作的六百多首诗词中,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和陶渊明有关。特别是在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更是以陶渊明及其诗为师为知己,对陶渊明不断的感悟,也使辛弃疾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诗文上都得到了

2、升华。这其中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且其在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上也较为复杂。陶渊明之所以在宋代颇受瞩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的发掘和推崇,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在苏轼的影响下,诸多诗人紧随其后亦加唱和,这势必会对辛弃疾造成一定影响。且辛弃疾的挚友朱熹和陆游对陶渊明的评价也极高,朱熹称赞陶渊明“每逢高士传,独叹渊明贤” ,而陆游则写道“人生念念皆堪悔,敢效渊明叹昨非” 。身边这些友人的推崇也间接地影响到了辛弃疾的文学创作。但这仅是辛崇陶的根源之一。细看陶诗,特别是归隐后之作,不难发现其中处处闪现着道家思想的光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

3、诗中处处可见“鸟、菊、酒、山、林”这样的自然意象,而这些正体现他对道家返璞归真的信仰,对大自然的依恋。同样的,辛弃疾对道家思想也是情有独钟,他曾自称“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他在诗词创作上也时常体现了他对老庄思想的接受和认同,这大概是出于以下几点缘由:思想情感上,他因家国、时势的悲慨与庄子的“天下” 、 “万世”之悲悯共鸣共振;处世态度上,他力图以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来看待世界和自己的处境, “齐物我”以求解脱;处世方法上,他吸取庄子“安时处顺”的生存智慧以应对孤危的处境;闲退之后,庄子崇尚自然、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观念又对他的山水词创作产生了积极

4、影响。同样对老庄思想的信仰和追求使得辛弃疾对陶渊明更产生了志同道合的亲近之感。如果说辛弃疾和陶渊明存在的道家思想是他们一个共同的信仰,那么让他们逐渐建立这样一种信仰的理由相似的际遇,则是辛弃疾愿意体悟感受,追随陶渊明更重要的原因。辛弃疾所生活的时代南宋偏安于南方一隅,仅有半壁江山。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入侵金兵的控制下,屈辱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忧国忧民,希望恢复国土则成为南宋社会的主流思想,而辛弃疾的家庭世代为官,为国效力,治国安邦的想法也必然更为强烈。但是纵然有满腔热血,现实的黑暗与排挤还是给了辛弃疾心灵上的重创,在尝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后,他选择了退隐山林,这和当年陶渊明怀才不遇而出仕的境遇是

5、很相似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辛弃疾对陶便产生英雄惜英雄的情感,既已归隐,为排遣愁绪,辛弃疾自然会选择陶渊明作为他归隐时期的精神导师。陶渊明寄情于山水,赏菊品酒的生活方式也确实给辛弃疾带来了心灵的排遣,感受到另一种极致的生活体验。但是在归隐前期,即闲居带湖时期,辛弃疾对陶渊明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菊、酒、山、水之间,却没有理解陶渊明诗歌和生活中的冲淡平静,没有进入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安贫乐道、率性而为、顺应自然的的思想境界,因此在他的诗中找不到有关他躬耕陇亩的文字记载,也难有陶渊明归真务农的真蕴。辛弃疾的心中还是躁动的,对仕途还没有彻底死心,对于志切恢复,对于仕途功名,对于报效国家,还存有浓厚的期望,但现实生活的无奈,让心怀抱负,文武兼才的他只有选择按捺一时。不仅如此,在辛弃疾的眼中,陶渊明并不仅仅是大部分人所看到的那样悠然飘逸,与世无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