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 刘禹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38685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词(其一)    刘禹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秋词(其一)    刘禹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秋词(其一)    刘禹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词(其一) 刘禹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词(其一) 刘禹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校初中部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秋词(其一) 刘禹锡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一课时- 1 -秋词(其一)秋词(其一) 刘禹锡刘禹锡采桑子采桑子 重阳重阳 毛泽东毛泽东教 学目 标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品味诗词的 豪放风格。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重 点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难 点1、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 解。2、感受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品味诗词的 豪放风格。学 法指 导反复诵读、体悟,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

2、讲授法辅助教学。在吟诵中体味诗词的意境。教 学课 时一课时教学步骤1、秋词(其一) 刘禹锡2、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导入新课同学们: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 美之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 凉悲伤之感, “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 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 以及我们新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 。下面 我们首先品析秋词学习学习秋词秋词 (其一)(其一) 知 识回 顾(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 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 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

3、,以太子宾客分司 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 并称“刘白” 。他的仿民歌竹枝词 ,别开生面,对后世影 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 卷。 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2、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提示: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 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 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3、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提示:因为“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培校初中部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秋词(其一) 刘禹锡 采桑子 重阳 毛泽

4、东 一课时- 2 -诵读课文并探究问题4、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 ,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 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提示: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提示:天净沙秋思 。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 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6、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提示:“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 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 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 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

5、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 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7、试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提示:同:二者都描写秋景,都借秋景抒发了对大自然 的赞美。 异: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 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理为主。 8、当堂背诵诗歌。学习学习采桑子采桑子 重阳重阳 导入课文“诗言志” ,不同的作者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感想、 志向和抱负。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 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 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 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 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

6、鼓舞。介绍写作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 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 , 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 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 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 “九月来信” 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 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 “悲” 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 把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 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

7、义 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 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1、请一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A、重阳9 月 9 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 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培校初中部 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秋词(其一) 刘禹锡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一课时- 3 -诵读理解文意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 B、重阳节习俗:a、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 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 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 望自己生

8、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b、吃重阳糕: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 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 避灾之意。 c、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d、赏菊: 喝菊花酒。 阅读赏析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提示:上阕抒发作者在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时的深沉 感慨;下阕抒发了诗人对整个秋天的深沉感慨。2、上阕中富含哲理的一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 话的?提示:人生易老天难老。 (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做概括。 )3、 “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黄花”指什么?这体现了 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黄花”指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后依然在秋风寒 霜中绽放的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诗人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 重阳佳境的。4、下阕中作者认为秋天胜过春朝的理由是什么?提示:因为“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是一首颂秋词。5、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 度。6、请在现实生活中举有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的人。提示:邓小平、洪战辉、张海迪等。作业1、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2、课外搜集毛泽东诗词名句板书 设计上阕:富含哲理,感悟人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阕:仲秋景色,映衬环境教学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