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37436978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基础法律知识学习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镇团结路移民社镇团结路移民社 区法律知识培训区法律知识培训教教 案案20152015 年年第一章第一章 树立法制观念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法律的定义和本质,了解法律的特质和职能;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树立 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增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自觉加强法律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法、法律的概念,如何理解法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3、社会主义法律的职能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针对法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与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介绍, 并结合目前法学界就此内容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的讲解。 教

2、学时数: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预习设计: 1、法是由国家 或 ,并由 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 来规 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证和发展有有利于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有哪些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5、什么是法律意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讲授新课 第一节第一节 法的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 (一)法的概念 法律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一) 关于“法”的古体字“灋” 与“法律”二字的语义的介绍 “灋”为一个会意字。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三点水的偏

3、旁,意为平,无凹凸,引 申为“公平” ;第二部分:廌, “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 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是古代的人们用来判断、明辨是非曲直的一种工具。第 三部分:去,驱逐,放逐之义。 这是一种解释,一种传说。 从文字记载的层面上,据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1记载:“法”具有 “公平、正义、正直”之义。 “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之义。 说文解字记载 “律”字之含义为:律,均布也。均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调节音律工具。 1、法的含义 法是表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国家强制力的一种社会 行为规范。 2、法律的含义 法

4、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 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狭义上的法律(我国)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由此可见,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二)法的特征事物的特征根源于其本质,是其内在本质的外化及表现特征,是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 存在的不同之处。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国家创制法律的方式为两种:制定与认可。这是法律区别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 规范、各种社会组织规章、习惯于礼仪等的主要特点。其中“认可”是指习惯法和判例法。 从另

5、一个方面来讲,国家创制和认可法律,也是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的 两种途径。 3、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来实施,国家强制力从何来?因为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行为规范,从而具有国家强制性的属性,否则,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法律将无法得以实施, 因为它不同于道德规范,可以由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社会传统的力量加以维护。 当然这种强制性经常是隐性的,摸不着看不见,只有当人们的行为违反法律之时,才显现 出来。 国家强制力由谁来享有,由谁来行使?军队、警察、法院以及监狱。 4、法以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这一特征表明法不同于社会规范,第一个问题:何谓

6、权利、义务?权利实质上是获得利益 的一种资格,义务是一种满足利益实现的负担。 (第二个问题:法律为什么要确定以权利与 义务为内容?国家通过法律对利益的分配来达到调控人们行为的目的,从而来规范整个社 会的秩序,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法的概念、法的特征和我国法的本质比较抽象,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应举 一些事例来说明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职能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职能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何谓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国家政权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我 国现行宪法第

7、 2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由此可见, “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与所有者。 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 为什么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而非其他因素呢?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 。而且,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同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职能 1、 指引职能:对人们行为的指引,包括三个方面 2、 评价职能:法对他人行为的评价 3、 教育职能:三种方式 4、 预测职能:对人们相互行为的预测 5、 强制职能: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 (三) 社

8、会主义法律意识 1、 法律意识 2、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3、 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关系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法有哪些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3、 我国社会主义法有哪些基本职能?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职能分为 5 个方面,应联系现实生活,举一些浅显易懂的事例让学 生比较鉴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及意 义,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现阶段我国的法制建设状况及推进建设社会

9、主义 法治国家的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2、违法的构成要件 3、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4、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针对法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与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介绍, 并结合目前法学界就此内容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的讲解。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思考题: 1、什么是法的制定? 2、什么是立法程序?我国立法程序分为哪些步骤?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源源有哪些? 4、什么是法的实施?其形式有哪些? 5、什么是执法?有什么特点?

10、 6、执法有哪些原则? 7、什么是司法?有哪些特点? 8、法的适用有什么原则? 9、什么是违法?违法有哪些构成要件? 10、什么是法律责任?分为哪些? 11、什么是法律制裁?有什么特点?法律制裁分为哪几种?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1、法的制定(立法) 2、立法程序我国立法程序的四个步骤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的源源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 国际条约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1、法的实施 (1)执法 广义和狭义;执法的特点(2)司法 概念;特点;法适用的要求 (3)守法和违法 守法的概念;守法的意义 违法的概念;违法的构成要件;违法行为的

11、种类 法律责任:概念;法律责任的种类 法律制裁:概念;特点;种类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的源源有哪些?2、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首先要讲清教材中的体系结构,让学生对此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再多举实例来提高教学效 果,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要让学生全面分析 第四节第四节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考题:思考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包括哪几层含义? 2、法治与人治有什么区别? 3、法治与法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5、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教学过程: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

12、义及意义教学过程: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及意义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律制度个人主观意志 3、意义: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三个方面(含义、产生、关注的焦点) 联系:三个方面(核心内容和因素、上层建筑、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现阶段我国的法制建设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现阶段我国的法制建设 1、基本内容:5 个方面 2、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法制建设 三、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坚持依法行政 3、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快建设法治政府 4、加强干部

13、队伍建设 5、加强民主监督制度 6、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 7、普及法律知识 8、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1、法治与法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依法治国的内容比较抽象,概念性较强,学生不太有兴趣,今后教学中应多搜集些典型材 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章第二章 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 第一节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我国宪法的相关历史知识,尤其是 1982 年宪法的几次 修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14、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2、宪法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方面的作用。 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982 年宪法的修改 宪法的法律特征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现有文化基础选择:讲授、读书指导等方法 授课时数授课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宪法的一般知识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强调必须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17 世纪的英国 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是 1918 年苏俄宪法 二、宪法的含义: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它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他法 律法规的依据,是依法治国

15、的前提和基础。 宪法在阶级本质上与普通法律一致,即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 宪法,有它自己的特征。 三、宪法的最高法地位的具体表现(或宪法的法律特征) (1)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一个国家的宪法,它规定了该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例如: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 务和基本国策,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等,这些都是国家 的最根本的问题。 而其他法律、法规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领域的问题。如:刑法只是规定什么是犯罪, 对犯罪者处以什么刑罚和如何进行处罚的问题。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所规定的国家

16、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就成为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 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它表现在任何法律、法规都必须基于宪法而产生,法律、法规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 如果法律法规的内容与宪法相抵触或矛盾,那么,这种违宪的法律就不能发生效力,必须 加以修改或宣布废除。 宪法的最高效力性,还表现在它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必 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普通法律要严格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宪法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严格的程序,通常都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宪法起草或修改工作。有的国家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有的国家召开制 宪会议或立宪会议等。世界多数国家都规定了通过或批准宪法的特殊程序。 例如:有的规定必须以制定宪法的机关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代表赞同才能通过,有的国 家还规定由全民投票来决定。 再如: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