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35990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农本草经百种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徐大椿,字灵胎(清)备注 1. 本条目已经经过修正大部分错误,并已经填充缺少资料。 2. 本书中上品 63 味,中品 24 味,下品 11 味。 3. 每一味药的第一自然段为神农本草经的原作,括号内为徐灵胎的 评论。第二段或以后均为徐灵胎的评论。 4. 本文档无译文。序 百物与人殊体,而人借以养生却病者,何也?盖天地亦物耳, 惟其形体至大,则不能无生。 其生人也得其纯,其生动物也得其杂,其生植物也得其偏。顾 人之所谓纯者,其初生之体然耳。及其感风寒暑湿之邪,喜怒忧思 之扰,而纯者遂漓;漓则气伤,气伤则形败。而物之杂者、偏者, 反能以其所得之性补之、救之。圣人知其然也,思救人必

2、先知物。 盖气不能违理,形不能违气,视色别味,察声辨奥,权轻重度,长 短审形之事也;测时令,详嗜好,分盛衰,别土宜,求气之术也。 形气得而性以得。性者,物所生之理也,由是而立本草、制汤剂以 之治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 清者温之,从者反治,逆者正治。 或以类相从,或畏忌各矫其弊以复于平。其始则异,其终则同。 夫天地生之,圣人保之,造化之能,圣人半之,天地不能专也。汉 末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 其用药之义,与本经吻合无间。审病施方,应验如响。自唐以 后,药性不明,方多自撰,如千金方、外台秘要之属,执 药治病,气性虽不相背,而变化已鲜沿及。

3、宋元药品日增,性未研 极,师心自用,谬误相仍。即用本经诸种,其精微妙义,多所遗漏。 是以方不成方,药非其药,间有效用,亦偶中而非可取。必良由本 经之不讲故也。余窃悲焉!欲详为阐述,其如耳目所及无多,古今 名实互异,地土殊产,气味不同。且近世医人所不常用之药,无识 别而收采者。更有殊能异性,义在隐微,一时难以推测,若必尽解 全经,不免昧心诬圣。是以但择耳目所习见不疑,而理有可测者,共得百种,为之探本溯原发其所以然之义。使古圣立方治病之心, 灼然可见,而其他则阙焉。后之君子,或可因之而悟其全,虽荒陋 可嗤,而敬慎足矜也。 乾隆元年岁在柔兆执徐余月上弦松陵徐大椿题于扬子江舟次凡例1. 录此百种,原以

4、辨明药性,阐发义蕴,使读者深识其所以然,因 此悟彼,方药不致误用,非备品以便查阅也。览者勿以不载常用 之药为疑。 2. 诸药有独具之性者,则用详解。其兼长可互见者,俱不重出,推 类自明。 3. 此解亦间有与前之相同者,但彼只释其所当然,而未推测其所以 然。知所当然,则用古之方,能不失古人之意;知所以然,则方 可自制,而亦能合古人制方之义也。故此解皆着其所以然之故, 而浅近易晓者则略焉。 4. 所解诸药,乃就市中所有,审形辨味,以合经义。至古今土产各 殊,或有尚非正义与尚有遗义者,则俟知者正之。 5. 诸药有所出地名,杂以后汉时郡县,陶隐居疑为仲景、元化等所 记。是本经所载,已不皆神农以来所产之

5、地矣。今之所产, 又大半非汉时所产之地。欲尽考其实,固无从也,故不复列而解 之。 6. 本经所载,一名甚多,因无可解,故亦不列。 7. 品第及字样,俱依明重刻宋大观刊唐慎微本所载白字本经。 考陶隐居本草,有朱书墨书之别,朱书为神农本经,墨书为 名医别录。开宝间重定印本于本经易朱书为白字,大 观本遵之。虽未必无传讹,而取其古,犹胜于近刻也。 8. 详解只此百种,余亦颇有略为解者,以资人者浅,一概不存。上品 丹砂 味甘,微寒。(甘言味,寒言性,何以不言色与气?盖入口则 知其味,入腹则知其性,若色与气则在下文主治之中可推而知之也。)主身体五脏百病。(百病者,凡病皆可用,无所禁忌,非谓能治 天下之病也

6、。凡和平之药皆如此。)养精神,(凡精气所结之物, 皆足以养精神。人与天地同,此精气以类相益也。)安魂魄,(亦 入心,重镇怯。)益气。(气降则藏,藏则益。)明目,(凡石药 皆能明目,石者金气所凝,目之能鉴物,亦金气所成也。又五脏之 精皆上注于目,目大小皆属心,丹砂益目中心脏之精。)杀精魅邪 恶鬼。(大赤为天地纯阳之色,故足以辟阴邪。)久服,通神明, 不老。能化为汞。(石属金,汞亦金之精也。凡上品之药,皆得天地 五行之精以成其质。人身不外阴阳五行,采其精气以补真元,则神 灵通而形质固矣。但物性皆偏,太过不及翻足为害,苟非通乎造化 之微者,未有试而不毙者也。 此因其色与质以知其效者。丹砂正赤,为纯阳

7、之色。心属火, 色赤,故能入心,而统治心经之证。其质重,故又有镇坠气血之能 也。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 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各以其所 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 之。 上品 云母 味甘平。主身皮死肌,(云母色白属金,故为肺经之药。又肺 主皮毛,云母薄叠如皮,亦与肺合也。(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 (肺气震荡,此能镇之。)除邪气,安五脏,(亦清镇之功。)益 子精,(肺为肾源。)明目。目白属肺,(此能益目中肺脏之精。 )久服轻身延年。(肺旺则气旺,故有此效。) 云母虽有五色,而白其正色也。白属金,金生水,故

8、云母之上 常生云气。云者,地气上升欲为雨,而未成雨者也,肺属金在上, 为人身水源,与云母相类,故为肺经之药。上品 石钟乳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钟乳石体属金,又其象下垂而中空, 故能入肺降逆。)明目,(能益目中肺脏之精。)益精,能引肺气 入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降气则脏安,中虚则窍通。) 下乳汁。钟乳即石汁如乳者所溜而成,与乳为类,故能下乳汁也。此以形为治。石为土中之金,钟乳石液所凝,乃金之液也,故 其功专于补肺。以其下垂,故能下气。以其中空,故能通窍。又肺 朝百脉,肺气利则无所不利矣。自唐以前,多以钟乳为服食之药, 以其能直达肾经,骤长阳气,合诸补肾之品,用以房中之术最效。 但此乃深

9、岩幽谷之中,水溜凝结而成,所谓金中之水,其体至阴, 而石药多悍,性反属阳,故能补人身阴中之火。阴火一发,莫可制 伏,故久服毒发,至不可救。惟升炼得宜,因证施治,以交肺肾子 母之脏,实有殊能也。 上品 矾石 味酸寒。(矾石味涩而云酸者,盖五味中无涩,涩即酸之变味, 涩味收敛亦与酸同,如五色中之紫色即红之变色也。)主寒热, (寒热为肝经之疾,酸能收敛肝气。)泄痢白沃,(亦收涩之功。 )阴蚀恶疮,(味烈性寒,故能杀湿热之虫,除湿热之毒。)目痛, (制火清金。坚骨齿。)敛气固精。炼饵服之,轻身不老增年。 此以味为治,矾石之味最烈,而独成一味,故其功皆在于味。 上品 朴硝 味苦寒。(朴硝味咸而云苦者,或

10、古时所产之地与今不同,故 味异耶,抑或以咸极而生苦耶。)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邪气凝 结则生寒热,硝味咸苦能软坚,而解散之。)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硝质重性轻而能透发郁结,置金石器中尚能渗出,故遇积聚等邪, 无不消解也。)能化七十二种石。(此软坚之甚者。)炼饵服之, 轻身神仙。(消尽人身之滓秽,以存其精华,故有此效。 ) 硝者,消也。朴硝乃至阴之精,而乘阳以出,其本水也,其标 火也。遇湿则化为水,遇火则升为火,体最清而用最变,故丹家重 之。石属金,硝遇火则亦变火。盖无火之性,而得火之精气者也。 火铄金,故能化石。 上品 滑石 味甘寒。主身热,(寒能除热。)泄澼,(滑石能滑利大小肠, 厘清水谷

11、。谷水,分则泄愈矣。)女子乳难,(乳亦水类,滑石利水且能润窍,故有通乳之功。)癃闭,利小便,(滑利小肠。)荡 胃中积聚寒热,(滑利大肠,凡积聚寒热由蓄饮垢腻成者,皆能除 之。)益精气。邪去则津液自生。久服轻身,耐饥长年。(通利之 药,皆益胃气。胃气利,则其效如此。) 此以质为治,凡石性多燥,而滑石体最滑润,得石中阴和之性 以成,故通利肠胃,去积除水,解热降气。石药中之最和平者也。 上品 禹余粮 味甘寒。主咳逆,(补中降气,不使上逆。)寒热,(除脾胃 气虚,及有湿滞之寒热。)烦满,(补脾之功。)下赤白,(质燥 性寒,故能除湿热之疾。)血闭症瘕,(消湿热所滞之瘀积。)大 热,(热在阳明者必甚,此能

12、除之。)炼饵服之,不饥,(其质类 谷粉而补脾土,所以谓之粮而能充饥也。)轻身延年。(补养后天 之效。) 禹余粮,色黄、质腻、味甘,乃得土气之精以生者也。故补益 脾胃,除热燥湿之功为多。 凡一病各有所因,治病者必审其因而治 之,所谓求其本也。如同一寒热也,有外感之寒热,有内伤之寒热, 有杂病之寒热,若禹余粮之所治乃脾胃湿滞之寒热也。后人见本草 有治寒热之语,遂以治凡病之寒热,则非惟不效,而且有害。自宋 以来,往往蹈此病,皆本草不讲之故耳。 上品 紫石英 味甘温。主心腹咳逆,(甘能和中,重能降气。)邪气,(散 风寒。)补不足,(补心血之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 无子,(子宫属冲脉、血海,风

13、寒入于其中,他药所不能及,紫石 英色紫入血分,体重能下达,故能入于冲脉之底,风寒妨孕,温能 散寒驱风也。久服温中,轻身延年。补血纳气之功。 此以色为治,色紫则入心,心主血,故能补血。其降气而能入 下焦,则质重之效也。 上品 五石脂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味甘平。主黄胆,泄痢肠,脓血阴蚀,(皆湿气在太阴、阳明之病也。)下血赤白,(收 涩之功。)邪气,(正气敛则邪气除。)痈肿,疽痔,恶疮,头疡, 疥瘙,(此皆湿郁所生之毒,能除湿则诸病亦退。)久服,补髓益 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敛精气而燥脾土,故有此效。)五石 脂各随五色补五脏。性治略同,而所补之脏各异。 石脂得金土杂气以成,故湿土

14、之质,而有燥金之用。脾恶湿, 燥能补之。然其质属土,不至过燥,又得秋金敛藏之性,乃治湿之 圣药也。 上品 扁青 味甘平。主目痛,明目,(养肝之功。)折跌痈肿,金疮不瘳, (收涩敛肌之功。)破积聚,消肝邪也。(解毒气,利精神。久服 轻身不老。)精气所结之物,故能除毒,益精,增年也。 内经云: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故目虽属肝之窍, 而白乃肺之精也。五行之中,火能舒光照物,而不能鉴物,惟金之 明,乃能鉴物。石体属金,故石药皆能明目。而扁青生于山之有金 处,盖金气精华之所结也,又色青属肝,于目疾尤宜。凡草木中, 得秋金之气者亦然。凡物精华所结者,皆得天地清粹之气以成,而 秽浊不正之气不得干之,故皆

15、有解毒之功。其非精华所结,而亦能 解毒者,则必物性之相制,或以毒攻毒也。 上品 菖蒲 味辛温。主风寒,(辛能散风,温能驱寒。)湿痹,(芳燥能 除湿。)咳逆上气,(开窍下逆。)开心孔,(香入心。)补五脏, (气通和,则补益。)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芳香清烈,故 走达诸窍而和通之,耳目喉咙皆窍也。)久服轻身,(气不阻滞则 身体通利。)不忘,不迷惑,延年。气通则津液得布,故不但能开 窍顺气,且能益精养神也。 菖蒲能于水石中横行四达,辛烈芳香,则其气之盛可知,故入 于人身,亦能不为湿滞痰涎所阻。凡物之生于天地间,气性何如, 则入于人身,其奏效亦如之。盖人者得天地之和气以生,其气血之 性,肖乎天地,

16、故以物性之偏者投之,而亦无不应也。余可类推。上品 菊花 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芳香上达,又得 秋金之气,故能平肝风而益金水。)皮肤死肌,(清肺疏风。)恶 风湿痹。(驱风散湿。)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菊花 晚开晚落,花中之最寿者也,故其益人如此。) 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 得天地秋金清肃之气,而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上品 人参 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有形无 形,无一之不补也。)除邪气,(正气充则邪气自除。)明目,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此所云明乃补其精之效,非若他药, 专有明目之功也。)开心益智。(人参气盛而不滞,补而兼通,故 能入心孔而益神明也。)久服,轻身延年。(补气之功。) 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以生,与人之气体相似,故于人参无 所不补。非若他药有偏长而治病各有其能也。 凡补气之药皆属阳,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 病,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然力大而峻,用之失宜,其害亦 甚于他药也。 今医家之用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