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743307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 年公务员考试管理常识考点总结 一、考点透视及命题规律分析 公务员考试中涉及的管理常识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管理知识及基本的公共管理、行政管 理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考生还要注意热点事件所反映的知识及本学科的其他基本知 识。 二、典型例题精讲 例题 1:下列政府机构中,实行“双重领导关系”的有()。 A 民政机关 B 派出机关 C 公安机关 D 土地管理机关 解析:答案为 C。公安机关是实行“双重领导关系” ,下级公安机关受上级公 安机关也受当地政府的领导。另外还有一部分行业公安机关从业务上是公安部领导, 从工作上是铁道部、交通部、林业部、民航、海关公安机关领导,都是双重领导关系。 其他选项

2、都不是双重领导关系,而是只受当地政府的领导。 例题 2:按协调对象不同,行政协调可分为:行政组织与环境的协调、行政组织结构协 调和()。 A 行政组织人员协调 B 行政部门协调 C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调 D 机构与人员的协调 解析:答案为 A。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 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 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和谐合作地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由此可 见,行政协调涉及到的对象不外乎组织、人员、环境、管理对象及行政运行的各环节。 因此只有 A 是在此范围内的,其他为无关选项。 例题 3:行政领导者决策

3、能力的强弱与决策艺术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上。 A 宏观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非程序性决策 D 理想决策 解析:答案为 C。宏观决策和理想决策很显然都不能体现出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强弱与 决策艺术高低,可先排除;而风险型决策是个迷惑选项,因为所有的风险型决策都必 然是非程序性决策,但非程序性决策则未必是风险型决策,所以相比较而言,B 项本 身是不全面的,它可包含在 C 中,所以 C 为最佳答案。 三、历年真题讲评 例题 1:(2005 年一类常识判断第 8 题) 组织的领导者应该学会“弹钢琴” ,这种说法指的是()。 A 领导者要全面地看问题 B 领导者要集中精力于领导和决策工作 C 领导者应该

4、是懂行的专家 D 领导者应该具有开放型的性格 解析:答案为 A。管理学中要求组织的领导者应站在全局的全面的角度看问题, “弹钢琴”即要求统筹兼顾地处理问题。 例题 2:(2004 年 B 类常识判断第 9 题) 2作为一般性公文的结构层次序数,正确的是()。 A 一、1、B 一、(一)、1、(1) C (一)、(1)、D 一、(一)、1、 解析:答案为 B。根据行政公文处理办法 ,一般性公文结构层次序数按 “一、(一)、1、(1)”顺序书写,正确答案为 B。 例题 3:(2004 年 B 类常识判断第 19 题) 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5、C 大卫?李嘉图 D 萨谬尔森 解析:答案为 A。 “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价值规律,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的,故应选 A,其他为无关选项。 例题 4:(2003 年 A 类常识判断第 5 题) 某地有一些无经济来源的孤寡残幼,政府关心并对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这 种情况应属于()。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捐助 D 社会优抚 解析:答案为 A。A 中的“社会救助” ,也称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 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 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题干中的情况正属于此。B 的“社会保险

6、” , 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 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 度。C 中的“社会捐助”则是以非强制的方式捐款物,帮助解决灾区和农村贫困地区 群众的生活困难的。D 中的“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行为, 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四、考试要点集萃 考生要掌握有关的管理基础知识,以下列出了一部分,希望考生仔细阅读,并不断扩 大管理知识面。 (1)管理的对象:组织中的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 息资源。 (2)管理具有计

7、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 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国法约尔的行政组 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 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 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3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 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

8、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 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 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以目标为中心;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需要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 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 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奥德弗的 ERG 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 需要理论。

9、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 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 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 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 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具 有历史的连续性;具有个体性;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目标导向功

10、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 能;约束功能;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 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 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 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 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 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 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4(13

11、)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 面。 (14)我国人事管理通常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 前者称为人事行政,后者称为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人事行政与企事业人事管理两者 的宗旨不同,企事业人事管理以营利为主要宗旨,人事行为遵循市场规律;人事行政 则以服务国家和社会大众为根本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 (15)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职位分类;录用;考 核;奖励与纪律;职务升降和职务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 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

12、其中: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又确定公务员 的级别,这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特色;对公务员的考核,其考核内容以履 行岗位职责和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为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德、能、勤、绩 ,且注重工作 成绩。我国对公务员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国家公务员 的培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交流,包括 行政机关的内部交流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其他机关与其他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间进行的外 部交流,交流形式有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等;回避的种类包括任职回避、 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16)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行政领导制 度。 (17)行

13、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它决定和影响着其他行政领 导制度。具体形式: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 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18)行政文化是行政实践的精神成果,是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的构成部分。它 的内涵包括特定时代的行政心理、行政道德和行政精神。 (19)财务行政即财政,是行政管理的物质基础。包括政府预决算管理、预算 (政府)会计和审计等内容。其中政府预决算管理是全部财务行政的中心环节和最重 要内容。政府预决算的内容包括:预算收支的种类、数量及收支性质和作用;各级政 府处理财政收支问题时的关系;执行和实现

14、收支计划的法定程序、具体措施和规章制 度。 (20)我国政府决定,从 1996 年起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方式实行统一的复式预 算制度。复式预算是把国家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性质进行划分, 分别汇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以特定的预算来源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 使收支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的预算编制方式。 (21)预算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财政性资金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主要包括财 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 5(22)行政执行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就是要贯彻公 仆精神;行政执行活动规范化;遵守行政执行程序。 (23)电子政务是基于 Inte

15、rnet 的电子状态中,政府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对行政事务 的管理。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目标是到 2005 年完成“三网一库”的政务信息化的基本 架构。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资源共享, 安全保密”的原则。 (24)行政公共关系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 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公共关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 的特征:主体的权威性;对象的复杂性;传播的优越性;目标的独特性。 (25)市政规划包括商圈、住宅区的设立,交通、道路的改善,旧区改造,市政 动迁等。 (26)市政管理是政府负责管理本区的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公路

16、、供水和城 市排水。 (27)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 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8)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29)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 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30)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 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31)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入世新环境和经济 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32)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改善和优化 政策的外部环境。 (33)行政监督的特点:行政监督主体的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