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32551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回顾人类建筑的发展史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 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 11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 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 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德式建筑的典型特色是: 1.尖尖的拱門 2.有有筋的穹隆 3.斜斜的拱壁 4.另一特点是大型彩色玻璃窗。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 建筑是 1718 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 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 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

2、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 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 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 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手法主义是 16 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 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 15301600 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罗马耶稣

3、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 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 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 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 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 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

4、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 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 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从 17 世纪 30 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 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 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 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 山花

5、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 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 9 之感。17 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 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 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17 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 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 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 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

6、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 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 世纪下半叶,德国 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 18 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 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 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

7、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 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 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 异的圣徒雕像。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 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 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 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 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

8、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兴起于 17 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 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 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 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 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 形线,尤其 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

9、体。天花和墙面有时 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 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 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 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 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后室。古代建筑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 ,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 3000 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 经历了

10、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7 个时期。 直至 20 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 7 项: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 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 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 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 受荷载。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 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

11、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 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 3 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 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 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 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 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 歇

12、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 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 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 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 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 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 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 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

13、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 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 趣。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 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 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 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 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5 个方面:很少真正的建筑学 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

14、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 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 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 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 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 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 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 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 甚至单体建筑,都

15、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 7 个大类: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 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 740067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 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 形,面积很小。距今 490039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 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 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 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

16、河姆渡,距今 约 70005300 年前。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 和房屋。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城市 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 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 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 20 米左右,最深达 80 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 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 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 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 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 于公元前 1500 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 平面为矩形,东西宽 753 米,南北深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