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2428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可编辑)(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论文论文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及教育策略摘要:表达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常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甚至也不知道怎样用手势或其他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还可伴有构音障碍、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攻击等行为。在遭遇挫折时,因为难于表达,幼儿可出现暴怒发作,较大儿童可拒绝对答。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 3 至 4 岁的幼儿发音

2、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说 3-4 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期。本文针对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及教学经验,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乡土等周边环境出发,利用综合手段对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干预。关键字:表达性语言障碍 语言 教育策略 根据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象发现:现今我国大陆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残疾儿童,还有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如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内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多动症儿童、行为困扰、纪律问题儿童、交往障碍、身体病弱、自闭症等,因此教育服务需面向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 。其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幼儿园存在少数有以

3、上情况的儿童,如表达性语言障碍,它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据美国资料报道:严重的表达性言语障碍患者约占儿童人口的 0.1%,而轻症患者则可能十倍于此。表现性语言障碍发生率学龄儿童约为3%10%,男孩比女孩多 23 倍,有发育性口齿不清或其他发育障碍家族史者,发生率较高,该病可能与脑损伤、脑发育中若干问题或遗传因素有关,但迄今证据都不足。患有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口语表达运用能力很低,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并且发音器官和神经系统无异常。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说话往往很迟,2 岁还不会说单词,3 岁时不会说短句,讲话很简单

4、,不灵活,错误很多,让人难以理解。这样的儿童在语言表达上虽然问题严重,在学龄期后往往也会产生学习困难及情绪和行为问题。患儿常伴发情绪失调,行为紊乱,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与同伴关系不好,在学龄期尤为突出。经过研究及调查发现,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和有该类儿童的家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生长发育方面:1、1 周岁时对熟悉的名称无反应到 1 岁半时不能识别几种常见的物品,或到 2 岁时仍不能听从简单的日常指令。2、语言理解障碍,2 岁以后仍不能理解语法结构,不了解别人的语调和手势等意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正常变异范围并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的异常。3、多数患儿对真实声音有部分听力缺损缺乏辨别声音方

5、位及来源的能力,但失聪程度不足以引起当前程度的语言受损。二、家庭教育方面:1、患儿双方父母都具有高学历,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和语言沟通。2、患儿从小多为上辈人管教,过于包办和宠爱,双方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语言练习机会欠缺。3、家庭成员使用多种语言或方言,幼儿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学语言的乐趣或只学习了方言等,进入正常的教育环境中时,听不懂或不能理解普通话,造成无言或失语现象。三、其他方面:1、此类患儿多伴发社交-情绪-行为紊乱,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不良、焦虑、敏感或过分羞怯为多。2、社交发育延迟,活动及学习兴趣明显受限。3、用字困难,咬音不正,难以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我。4、可能有表达性

6、语言障碍的家族史。根据调查发现,在现在社会中,这类患儿不再单一的进入特殊教育机构进行教育,而是慢慢的被幼儿园接收。往往幼儿园的师资不能做到一对一的进行教育,那么这些患儿必定要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正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种正常幼儿接受的教育中环境中,如果没有给予该类幼儿特殊的教育和照顾,那么这种教育对该类幼儿产生的后期影响较小,常此以往,或多或少的会耽搁该类幼儿的能力发展和治疗。根据以上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怎样更好的对这类儿童实施干预,那么整个教育过程就显现的非常重要了,新纲要中指出: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不能局限于语言这一单一领域,而应该贯穿各个领域,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教育。根据美国郝拉

7、姆和 Bril 倡导的综合沟通法”,在语言干预活动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沟通策略。除了听、说、练习,还可增加表情、手势、动作、姿势、绘画、写字等多种方法。比如:学习儿歌、故事时,老师提供的示范既可以是听到的语言,也可以是看示范图片,还可以看老师的表情、动作。让孩子在多种语言刺激下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结合本园小班该类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点进行干预: 1、一日生活中对该类幼儿实施“爱”的教育。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对外人,特别是在老师面前,他们往往表现地手足无措。如果我们能及时转换自己“教师”的角色,给予孩子幼儿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抚摸,让孩子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懂得教师的爱。用他

8、们想要的方式与他们聊天,增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案例一: 俊俊:2006 年 7 月出生,性格:活泼好动,(一刻也静不下来)。优点:非常的聪明。不足:倾听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极弱。00 这天早晨入园后,俊俊拉着奶奶的双手哭着不肯进班,嘴巴里“吱吱呀呀”的说着什么。经奶奶说明才知道,原来昨天在家玩的时候俊俊的小手磕破了,痛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这时候,老师蹲在俊俊身边,轻轻的拉起俊俊的小手抚摸着对俊俊说:“老师知道俊俊很痛,等下老师会好好照顾俊俊的,你现在能好好的给我看一下吗?”,说完老师把俊俊抱了过来,俊俊放开了奶奶的手。 分 分析:俊俊是由于受伤而不愿上幼儿园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

9、感和需求,给予及时的关心。虽然孩子不一定能听的懂,但是从教师的一举一动和言语中能体会到爱。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晨间接待时间与幼儿谈话交流,是让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时机。从最简单的互相问好及与家长道别的礼貌用语开始,到师生之间互相的谈话交流。如“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啊?” 、 “你的指甲有点长,老师帮你剪下吧!”等老师一句句温暖的话,即能使孩子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亲切、关爱,又为下一步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对话奠定了结实的情感基础。 2、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该类幼儿实施“个别化”教育。首先个别化教育并非单纯是个别教育,相对于模式化,统一化,课堂式的集体教育而言,它是教师根据每

10、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教育。对该类幼儿应做到:(1)活动中时尽量让该类幼儿坐在老师身边,结合肢体语言及时给予孩子鼓励的眼神、抚摸和拥抱等。(2)和该类幼儿交流语速一定要慢,声音要让幼儿听清楚,指示内容清楚、简单,不要让他们同时完成两个指令。(3)和该类幼儿交流时多语言要多重复,让幼儿慢慢理解。(4)活动中多尊重该类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因材施教。(5)多在集体面前鼓励和表扬该类幼儿,给予自信。案例二: 在今在今天的语言活动好朋友中,教师特意安排了俊俊坐在自己的身边,便于指导和照顾“特殊”的他。 活动活动中,教师采用捉迷藏、丢东西、排排队等一些孩子感

11、兴趣的游戏方式,把图片、食物、顺序等弄乱,请宝宝们来一对一的帮助小动物们找食物,在这些情景中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熟练程度,在每次的练习中巩固儿歌的学习。小朋友们每每找对后,就会开心的给自己喝彩。 俊俊在老师眼神的关注下,动作的提醒下,安静的和小朋友们倾听着,等到小朋友们喝彩时,俊俊也会手舞足蹈的迎合着,嘴巴里“呀、呀、呀”的喝彩着,教师把俊俊请到小朋友中间,给俊俊竖了一个大拇指,大声的表扬了他,俊俊也开心的拍起了手。 分析: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倾听能力会比较弱。教师利用座位的摆放、语言速度放慢、用肢体动作表扬等一些方法,有效的将俊俊融合在了集体当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俊俊的倾听能力和自信心,

12、为下一步开口说话起到了牵引作用。 3、生活活动中对该类幼儿实施“特殊”照顾。因患儿语言能力欠缺,其相应的自理能力和主动性欠缺,这时候教师要对幼儿的生活环节多加照顾,及时送上你的帮助和语言的提示,让孩子在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下,相应的指导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和日常用语的练习。案例三:午睡午睡起床后,小班孩子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穿衣穿鞋,只有俊俊躺在床上手舞足蹈的甩甩自己的衣服,拉拉自己的衣服,没有起床的意思,教师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俊俊,起床了,起床了”,这时,俊俊也模仿着教师的话说道:“西、爽、呀!” “西、爽、呀!”,教师听到后立刻表扬道:“俊俊说的真好,再说一遍给我听下吧,是起床了”,俊俊又很

13、有兴趣的模仿了起来。接下来,教师帮助俊俊穿衣服、穿鞋子时,都会把衣物的名字说上一遍,俊俊饶有兴趣的模仿着。分析: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及时的给予教师求助的语言和信号,这时教师就要对该类儿童的生活环节多加照顾,及时发现该类儿童的困境并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帮助。教师对俊俊及时的帮助拉近了和他的情感,俊俊也放开了心灵和教师一起练习着词语。4、利用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及时性”的教育。(1)利用动画片引发表达的兴趣。幼儿对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生活环节中,教师可带领幼儿集体观看动画片,让动画片引起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2)利用故事唤起语言表达的欲望。教师针对幼儿喜欢的故事,多创

14、设一些语言交流的环境,让故事创设的环境引发幼儿的表达。如可利用组合故事的方法,你一句我一句的引导幼儿,和孩子一起随心所欲地口头编造故事。(3)玩具是孩子的“语言教具”,可运用玩具创造交流的机会。孩子和孩子之间交流容易进行,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同伴作用,让孩子们在相互玩玩具中,提高患儿语言交流的次数和机会,发展患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四: 日积日积月累的练习和对话,使得俊俊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活中也愿意与同伴们交流了。这天这天上午活动结束后,俊俊跑到正在制作玩教具的张老师那里,歪着头看了看,突然发问道:“你摘卓什么啊?”,虽然口齿很不清楚,但教师仍然能够听懂俊俊的问题“你在做什么”,

15、这句话给了教师很大的惊喜,教师顺着俊俊的话提问道:“我在画什么呢?长长的耳朵,你猜猜它会是谁呢?”,俊俊听了后又歪着头看了一下,用小手一拍桌子说:“西、兔兔”,教师连忙引导到:“对啦,是小白兔,咦!它手上拿的是什么啊?”,俊俊在教师的一问一答中很有兴趣的对话着 分析:语言表达障碍的俊俊终于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忍不住的发问了,这时教师要抓住这种难的时机与孩子对话,在对话的同时也要加入词语正确的发音,让孩子在有兴趣表达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表达。 5、混龄活动中进行“补助式”式的教育。幼儿园的教育更偏重同龄幼儿间的交往与语言的交流,而异龄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比较忽视,为弥补这方面

16、的不足,让表达能力强的大班孩子带领表达能力弱的小班孩子,发挥同伴示范作用,因此混龄教育也可以适当的进行补助案例五: 今天,我们小班孩子和大班的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秋天野外采集活动,哥哥姐姐们负责任的拉着弟弟妹妹,一路走来和他们交流着。 俊俊是和大班的圆圆姐姐手拉手的,热情善谈的圆圆拉起俊俊的小手就问道:“我跟你做朋友吧,你叫什么名字啊?”,俊俊开心的说:“郑居泽”,“小姐姐”继续发问道:“你家住在哪里啊?我下次去你家玩?”,说完,发现俊俊没有回答,圆圆又问了一遍。一路上,圆圆和俊俊交流的非常开心,圆圆还会把路上发现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指给俊俊看呢。分析:同伴之间的交流会更平等,更容易进行些。因此教师请了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圆圆和俊俊结对,在这次活动中,不但加强了俊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培养了大班孩子的责任心。此外,在语言发展的因素中,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是指家庭因素,因为家庭是孩子所接触的第一环境,也是主要环境。我们常说“儿童只要与能说话的人在一起,他们自然就会学说话了” 。这种说法虽然肤浅,但是却说明了语言环境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