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20156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学校课程的统整及其教学 游家政 (本文刊载于课程与教学季刊 2000 年第三卷一期,19-38 页) 壹、前言壹、前言 学校应该教什么,其中涉及既要将课程加以划分为不同的学科或科目,又要确保这些分立的部份能够紧密的连贯(coherence)或统整(integration),则是课程计划者经常面临的两难议题,也是历次课程改革的陈年话题。例如最近教育部(1998)颁行的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以下简称总纲),即将统整课程作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主张将现行学校的课程结构和当代社会的新兴议题(例如两性、人权、环保、信息等)加以整合为七大学习领域,并鼓励学校和教师打破

2、学科界限,实施主题式或合科的教学(游家政,1999a)。统整课程的确可为国民教育带来一片生机,但是课程的改革并非只是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的研修,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学校和班级里。因此本文即以课程统整为范围,并从学校实务的立场,首先分析课程统整的性质,其次探讨学校统整课程的型态和规划步骤、教学要素与实施策略,最后则以未来的展望作为结语。贰、统整课程的性质贰、统整课程的性质 统整(integr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integrare,意指使其完全、圆满(to make complete); ; 或指透过构成部份(parts)或要素(elements)的添加与安排,使其成为一种更完整、和谐或统合的存

3、在或实体(Gove, et al., 1977, 1174)。就字义而言,系指在概念上或组织上将分立的相关事物合在一起或关连起来,使其成为有意义的整体。将统整的概念应用到教育上,并不是新鲜的创举,以往国中小学课程中的团体活动和生活教育,近年来部份县市推行的开放教育或田园学校,以及教育部正推动中的乡土教学活动、小班教学精神、教训辅三合一等,也都具有统整的精神。但是,由于课程的概念内涵相当丰富,大家对统整也少有或没有共识,而且又没有一个广为大家认可的权威性定义,以致统整课程经常流于源源不断的教育口号。不过,明确定义的缺乏并未妨碍教育者,将统整视为一个有价值的教育目的或教育理念。本节即尝试从众多观点

4、中归纳出以下几项特质。 一、统整课程是一、统整课程是被整合的被整合的教育经验教育经验 统整系一种完美(prefection)、圆满(completion)、完整(wholeness)的达成状态,它存在于一种统合的共同知识。这种统合的知识可以经由学校安排整合过的(integrated)教育经验,让学生能够掌握组织(统整)的基础(Asbeck, 1993, 10)。因此在课程设计上,经常采取学科内或学科间的联结(connection),直接告诉学生联结之处,或提供经验让学生去发现预先设定的联结。即使学生当下未能明了联结的所在,在未来的学习也会因累积足够的理解后察觉。状态的统整观反应在课程设计上,即

5、 Good(1973, 159)所界定的统整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一种课程组织,贯穿学科教材的界限,关注广泛的生活问题或宽广的学习领域,将各种分割的课程组合成有意义的联结。或者指课程成份的横向联系或水平衔接,希望让特定的课程内容能够和其他的课程内容建立融合一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课程贯串起来,了解不同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连性,以增加学习的意义性、应用性和效率性(黄政杰,1997)。 因此,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y)、科际整合(inter-disciplinary)便成为促进课程统整的主要方式(黄政杰,1997;陈伯璋,1995;Beane

6、, 1991;Fogarty, 1991;Jacobs, 1989;Klein, 1991)。而相关课程、广域课程和萌发课程(emerging curriculum)、融合课程和超学科研究(transdisciplinary studies)等,则相继成为各种学校课程的组织形态(Glatthorn ; 欧用生,1999)。因此,课程统整以儿童所有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经验为范围。1.知识的统整,旨在排除不必要的学科界限,将相关的科目、学科关连或合并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或广域课程,使知识能接近于真实的生活世界。 2.经验的统整,强调学生经验和学科知识的有意义链接,将学习落实于真实情境中,与个人经验密切

7、结合。例如透过活动课程,让儿童实际去操作或实践,经由体验的过程来整合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3.社会的统整,强调课程内容、活动必须和社会生活关连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以社会议题为课程组织中心,透过实际社会议题的探究来学习各种能力。4.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统整,将学校各处室所推展的非正式课程,例如运动会、亲师会、学艺活动、校外教学等,与各学科课程统合起来。5.教学时间与空间和资源的统整,包括任课教师、职员、设施和设备、家长和小区资源等,必须依据学生统整学习的需要加以整合。甚至教学时间和课表,也必须弹性调整,以因应统整学习之需。五、统整课程是要弥补而非取代分科课程五、统整课程是

8、要弥补而非取代分科课程 最理想的课程统整方式就是抛弃学科或科目的传统课程结构,重新发展一种统整的课程。例如,美国奥立冈州优境市(Eugene)教育委员会所规划的公元两千年小学课程,就是打破学科界限,而以人类的家庭、行星及宇宙、自我实现等三个纲目代替之(黄光雄,1996,87-95)。重新发展一套统整性的课程,必须结合大批的人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并非一蹙可及的。较为可行的课程统整,就是仍维持学科的独立,但学科间则尽力以共通的或相关主题相互联络贯串起来,或者另外提供一段时间作为统整学习。亦即以主题、概念或大观念(big idea)为核心,将不同学科或科目的知识和技能,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符

9、合真实生活经验的学习内容。因此,统整课程并非要取代分科课程,而是要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透过教学层次,结合现有的学科教材与学生活经验,设计统整的主题学习。一方面既可促进学习内容的意义化、简化、内化与迁移,另一方面又能发挥教师的专业,颇能符合当前的教育情境与改革需求。六、统整课程必须兼顾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六、统整课程必须兼顾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 由于学校课程既涉及不同年级课程内容先后顺序的安排,也涉及不同课程间内容的相互关联,因此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统整必须兼顾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游家政,1999b)。垂直组织即纵向的衔接,系指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安排,有二个主要原则:其一为顺序性,除了指学习内容的先后

10、次序之外,但还应对同一题材做加广、加深的处理; ; 其二为继续性,系指课程中所包含的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让学习者有继续发展、重复练习的机会,以避免遗忘(黄炳煌,1981,95-97; ; 黄政杰,1994,290-294)。水平组织即横向的联系,让特定的课程内容能够和其他的课程内容建立融合一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课程贯串起来,了解不同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连性,以增加学习的意义性、应用性和效率性(黄政杰,1997)。 不过,纵向衔接并不等于头尾的相接(connection),而是彼此之间有部份的重迭与挂钩。横向联系也非无机的拼揍或外部的拼合(combination),而是有机的统合

11、(黄炳煌,1995)。换言之,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成为一种倒三角形螺旋状组织。以国小社会科为例,在低年级阶段,以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概念的学习为主。在中年级阶段,除了重复并加深加广个人、家庭和学校等概念之外,还增加了小区和社会等概念。到了高年级阶段,一方面重复并加深加广前述以学过的概念,另一方面扩大学习有关国家和世界等概念。参、课程统整的型态参、课程统整的型态 课程统整的类型或模式有很多(林怡秀,1999;黄政杰,1997;黄译莹,1998; Fogarty, 1991; Jacobs, 1989),本节拟从学科界限的有无、参与者和实施方式三个面向,分析学校课程统整的可能型态。

12、一、学科界限一、学科界限 从学科各自分立、界限模糊到超越学科范围的连续向度来看(图 1),统整的类型可分为单一学科的统整、跨学科的统整、科际融合的统整、超学科的统整。(一)单一学科统整 系指学科内的个别统整,例如将国语科内容相关的某几课加以统整,设计为较大的学习单元。或者以多元智能的概念,将学科内容设计为统合式的学习活动(郭俊贤、陈淑惠译,1998)。 (二)跨学科统整 跨学科统整系指学科间的统整,但仍维持分科教学,即所谓的联科教学(又称李南国教学法),采取大单元设计教学的精神,以某一科的单元主题为中心,其余学科则配合教授相同的或相关的主题,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获得连结(曾祥兰,1992)。 跨

13、学科统整可分为两种:(1)平行学科(parallel disci-pline),各科教师间则以相关的主题相互配合;(2)多元学科(multi-discipline),各科间针对共同主题设计教学内容。 (三)科际融合统整 系指打破原有学科界限,设计统整的学习内容。例如国小的社会科,就是融合历史、地理、法律、政治、社会、经济、心理等学科。真正的融合课程应是有机的统合,而不是内容的并列混合。 若将把许多科目依性质分为数个领域,例如把学校课程分为语文、社会、自然与科技、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文等学习领域,并使每个领域内之教材内容扩大,并力求领域间的统整,即构成另一种科际融合-广域课程。 (四)超学科统整

14、 即统整的范围不以学科为限,扩大到儿童的的生活世界、兴趣和需求,设计主题让儿童进行探索。例如统整日(integrated day)或完全方案(complete program)。 学科界限严格 超越学科界限 单一学科统整 跨学科统整 科际融合统整 超学科统整 图 1. 课程统整类型 二、参与者二、参与者 若从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来看(图 2),则统整的类型分为专家设计、教师设计、师生共同设计、学生设计等四种类型。 (一)专家设计 专家设计的统整课程,即由校外的专家编写成教科用书,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二)教师设计 教师设计的统整课程,即由学校教师自行设计教材,其中可能结合不同专长教师、小区家长,

15、或咨询校外的专家,但学生并未参与。 (三)师生共同设计 师生共同设计的统整课程,学习方案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合作设计出来的。 (四)学生设计 学生自行设计的统整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设计研究的主题,教师仅在旁提供咨询或协助。 前二者由成人主导,属于被统合的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后二者则为学生参与或学生主导的自我统合课程(integrative curriculum)和超越自我统整的课程(beyond integrative curriculum)(Brazze 也可以是一个社会议题,例如环境污染、两性平权、地方选举; 亦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生活事件,例如校

16、园暴力的处理等。主题的发展有五个主要的步骤:(1)决定统整的起始点,将焦点至于学生可经验的世界,以及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和可用的上课时间;(2)思考学生已具备的学习内容和能力,避免无意义的重复;(3)选择学生生活世界以及日常发生的事件做为课程的重要材料;(4)确认主题的概念是值得学生关心的大观念、议题或事件;(5)订定主题的标题,除了要能表达主题的意涵之外,更要能连结学生的旧经验,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发其想象力。二、关键能力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技能和信息。这些能力是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必须精熟的。关键能力的首要目的是要加强学生察觉模块的能力,其次是提供教师一个清晰的焦点,协助其研拟教学计划和编排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