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393147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3.河南金代河南主要在黄河以南地区,不包括现在的豫北地区。河南南部自北宋时就是地旷人稀,经宋金战乱且又为宋金边防地区,至金代长期仍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在金代盛时的金世宗朝,还是“人稀地广,蒿莱满野”。i尤其是陈州、蔡州、汝州、颍州(今河南淮阳、汝南、临汝、安徽阜阳)等地“士旷人稀”,所以采取“徙百姓以实其处,复数年之赋以安辑之”的政策,ii以发展当地经济。个别地方如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则是“地腴俗厚,而民富庶,侔于他邑。 ”iii金朝后期,河南经济有了重大发展。主要原因是迁都后人口大量南迁。如金宣宗初年仅河北军户迁河南者就将近百万口。iv而金政府迁都南京(今河

2、南开封)更使河南地位陡然上升。河南经济随之发展起来。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 年)省臣奏:“今河南郡县多古所开水田之地,收获多于陆地数倍。 ”v其中以南阳(今河南南阳)最为典型。兴定四年参知政事李复亨言南阳有稻田 500 余顷, “亩可收五石”。vi次年五月南阳县令李国瑞又开水田 400 余顷。vii十一月,朝廷下令“募民兴南阳水田。 ”viii唐州泌阳县(今河南唐河)户繁土腴,有玉池、沲坡等水利设施用于种稻,曾“岁获千万钟”。ix发展起来的河南经济,遂成为朝廷主要的财赋来源:“当今军国所需,一切责之河南”;x“国家调发,河南为重,所征税租,率常三倍于旧。 ”xi河南北部的经济状况始终比南部优

3、越。开封两次为金朝首都,城市建设尤其是宫殿建设一度恢复到北宋盛况,重新成为人口最多、商业兴盛的大都市。怀州、卫州(今河南沁阳、卫辉)金朝分属河东路和河北路, “风气清淑,物产奇丽”,如卫州“土温且沃稻塍莲汤,香气濛濛,连亘数十里。又有幽兰瑞香,其他珍木奇卉,举目皆崇山峻岭真所谓行山阴道中。 ”xii秀丽的风光反映着良好的经济环境。怀2州大雄山南有泉水通于沁河, “上下数十里,灌溉田园,植竹种稻,获利益多。 ”xiii都是北方少见的江南气象。属大名府路开州的清丰县(今河南清丰), “魏地之大邑也,桑麻四野,鸡犬之声相闻。 ”xiv而金世宗时的相州“土地平旷膏沃,桑枣相望”。xv经济状况良好。元朝

4、河南在金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蒙古军攻克开封时要屠城,耶律楚材劝阻道:“奇巧之士,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遂保住了城中 147 万人民。xvi开封城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因而很快走向发展道路。马可波罗游历至此,看到的即是一派繁荣:“有丝甚饶,以织极美金锦及种种绸绢,是为一富足之州,由是一切谷粮皆贱有富裕之大商贾包办其所买卖商货之税额,君主获有收入甚巨。 ”xvii可见其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此后我们还能看到,汴梁路农业不断有新的进展,以水稻种植为突出证例。元初,属县长葛县尹赵志,即在县南低洼之地引潩水开创稻田 300 余顷。xviii临颍(今河南临颍)邓艾口也有民间稻田3

5、00 顷。xix元武宗时,任命中宪大夫、峡州路总管韩冲为“汴梁稻田总管”,xx以路总管的级别专管汴梁路官营稻田事务,可知这里的水稻种植面积相当广大。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 年),又添设都水庸田使司于汴梁, “掌种植稻田事”。xxi朝廷专门机构特设于此,表明开封水稻生产达到新规模,地位日益重要。在古代开封历史上,类似情况是仅见的。豫北卫辉路、怀孟路(今河南卫辉、沁阳)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持继发展。卫辉路“地当冲要,泉城水温”, “民情颇事商贾,地饶俗淳,勤于播种”;怀孟路“土壤腴润,其民纯实虽地有肥硗之殊,而颇宜五谷,风俗尚俭。 ”xxii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 年),怀孟路修建广济渠,长

6、677 里,经济源、河内、河阳、温、武陟 5 县, “民田三千余顷咸受其赐”, “甚益于民”xxiii,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卫辉路朝歌3县(今河南淇县)是一片沃土,蒙哥汗五年(1255 年)升格为淇州, “连甍表植左右闾,日中市集百货俱。荒榛一旦为亨衢夫耕妻织园有蔬,桑无附枝麦两塗。芃芃翠浪西山隅,昔焉糊口今嬴余”。xxiv不但全面恢复,而且有了很大发展。新乡县更是“桑土衍沃,浸以清泉之润,民俗敷阜。 ”肥沃的土地加以丰富的水源,造就了一方富庶;汲县(今河南卫辉)“居天中,实通都剧邑,百物夥繁,合散于此。 ” xxv是商业繁荣之地。至元十三年前后,汲县新增垦田 700 顷,xxvi标志着农

7、业有了较大发展。南部地区也是一片繁荣景象。如南阳府(今河南南阳)“淳朴尚农,俗以殷富,至今犹然舟车辏泊,人物浩穰,庶政孔殷,地称陆海!”汝宁府(今河南汝南)有着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 “汝南旧有鸿郄大陂,西平有二十四陂,郡亦为饶。 ”xxvii商业也较发达,史称“汝、汴二郡多富商”xxviii,即说明汝宁府商业可与汴梁相比美。包括今河南大部的河南江北行省在元代的整体发展,时人有着深刻的感受。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 年)即有人言:“河南先民疏士旷,田价至弱逮今民日生集,丛蓁灌莽,尽化膏沃,价倍十百。 ”xxix此时距元朝建立仅 30 余年,土地价格以数十倍上百倍的幅度增长,显然是因为人口猛增,土

8、地得到充分利用并能生产出越来越多的财富。故而,元朝末年汴梁人对和平时期的河南经济追忆道:“河南提封三千余里,郡县星罗棋布,岁输钱谷数百万计”。xxx元政府每年在此征收税粮2591269 石,仅次于江浙省而名列第二,xxxi占全国总数 12114708 石的 21.3。至少可以说是北方诸省中贡献粮食最多的省份。此外还承担着数额巨大的竹木岁课,以元文宗天历元年为例,即有竹 269695 竿,板木 58600 条,额外竹木 1748 锭30 两。此外还有矾课 2414 锭 33 两,也是全国最多,并占总数 2449 锭的99。xxxii44.山西地处太行山区的山西,宋金时为河东路。在北宋时,就因自然

9、环境较差而为北方最贫穷的地区。入金以后,再经开发,虽然达到“人稠地窄,寸土悉垦”的地步,毕竟可垦之地有限而且土壤大多贫瘠,正常年景粮食尚难自足。 “河东多山险,平时地利不遗,夏秋荐熟,犹常藉陕西、河南通贩物斛。 ”xxxiii金世宗也指出:“此间地一岁所获,不能支半岁。 ”不过经多方辛勤努力,也常获得大丰收。如大定二十一年, “比闻今岁山西丰稔,所获可支三年”。xxxiv金代山西经济状况不能一概论,汾河两岸的平阳道(今山西临汾)就是非常富庶之地:“平阳一路,地狭人稠”;xxxv元人郝经甚至言:“金源氏(指金朝)亦以平阳一道甲天下。 ”xxxvi竟是金朝境内最发达之地。当地不仅利用汾水灌溉,更在

10、田间地头打井汲水, “平阳掘井种田,俱可灌溉”。xxxvii使农业生产更有保证。明昌年间,潞州涉县在西山开发一“美泉”,修渠引水,使“近郭数千家坐获膏润之利。 ”xxxviii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缺水的瓶颈问题。在古代山西史中,以金朝时文化最为昌盛。如元好问言:“晋北号称多士,太平文物繁盛时,发策决科者常十分天下之二,可谓富矣。 ”xxxix而晋中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洪洞)据说是“家置书楼,人畜文库。 ”xl比北宋时的落后面貌大为改观。由此可以折射出当地经济的发展。入元之后,山西仍呈发展势头。如马可波罗载:太原府“工商颇盛,盖君主军队必要之武装,多在此城制造也。其地种植不少最美之葡萄园,酿葡萄

11、酒甚饶。契丹全境,只有此地出产葡萄酒。亦种桑养蚕,产丝甚多。 ”由太原向西骑行,七天的路程中,“沿途风景甚丽其中商业及数种工业颇见繁盛,有大商数人自此发走前往印度等地经商谋利, ”明清时著名的晋商,此时已崭露头角,而且在元朝大一统的背景下,做的是国际贸易;平阳府“城大而甚重要,其中持工商业为活之商人不少,亦产5丝甚饶。 ”山西沿黄河与陕西接壤处的一些城镇“其中商贾甚夥,河上商业繁盛;缘其地出产生薑及丝不少,禽鸟众至不可思议”;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商业茂盛,织造种种金锦不少。 ”xli如果我们对马可波罗记述元初山西经济全面发展感到惊异的话,那么,元人余阙对元前期山西经济的概括正好做了印证和补

12、充:晋地土厚而气深,田凡一岁三艺而三熟。少施以粪力,恒可以不竭;引汾水而溉,岁可以无旱。其地之上者,亩可以食一人。民又勤生力业,当耕之时,虚里无闲人。野树禾,墙下树桑,庭有隙地,即以树菜茹、麻枲,无尺寸废者。故其民皆足于衣食,无甚贫乏家,皆安于田里,无外慕之好。xlii当地人民勤奋务农,充分利用土地和水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使土地一年三收,良田亩产量最高者,可供应一人的口粮即 6 石左右。所以基本上能使大多数人家丰衣足食,而不必流浪或到外地谋生。有关史料进一步具体证实了余阙的记载。如王恽言,至元中绛州(今山西新绛)引浍河水入汾水,开发出水利田 2000 多亩,产量“亩收一钟。 ”一钟为六

13、斛四斗,虽未必尽是如此,但无疑是高产田;绛州曲沃县(今山西曲沃)“土腴物阜,为绛诸县甲。 ”xliii另据王桢言,山西人“居常积谷”,荒歉之年可避免“流离之患”。xliv正所谓有备无患。众所周知,山西自古即有勤劳节俭习俗,史称“勤于耕耘”, “能俭勤农”, “惟勤农作”, “无游惰之人”。xlv“晋人勤俭风土然,山顶开耕自山趾”, “畦田虽狭水所腴,风俗勤俭仍岁熟。 ”xlvi正是靠着这种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以加大劳动投入的手段,创造出丰硕经济成果。元代山西经济是持续发展的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i 金文最卷 88,刘秉文保大军节度使梁公墓铭。ii 金史卷 92曹望之传。

14、6iii 金文最卷 68,钮某重修北极观碑。iv 金史卷 107高汝砺传。v 金史卷 50食货志5。vi 金史卷 100李复亨传。vii 金史卷 50食货志5。viii 金史卷 16宣宗纪下。ix 秋涧集卷 52金故朝请大夫泌阳县令赵公神道碑。x 金史卷 47食货志2。xi 金史卷 107高汝砺传。xii 金文最卷 37,蔡松年水龙吟词序。xiii 金文最卷 68,李纶创修泉池碑。xiv 金文最卷 80,张献臣清丰县重修宣圣庙碑。xv 攻媿集卷 111北行日录上。xvi 元史卷 146耶律楚材传。xvii 马可波罗行纪第 148 章。7xviii 嘉靖许州志卷 5赵志传,上海古籍书店 1982

15、 年。xix 元史卷 193刘天孚传。xx 滋溪文稿卷 12韩冲神道碑铭。xxi 续文献通考卷 3田赋3,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年。xxii 元一统志卷 1卫辉路风俗形势, 怀孟路风俗形势。xxiii 元史卷 65河渠志2。xxiv 秋涧集卷 54淇州创建故江淮都转运使周府君祠堂碑铭。xxv 秋涧集卷 61新乡县尹刘君去思碣铭;故云中高君墓碣铭。xxvi 程文海雪楼集卷 6靳同知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xxvii 元一统志卷 3南阳府风俗形势, 汝宁府风俗形势。xxviii 元史卷 186成遵传。xxix 元文类卷 17,富珠哩翀知许州刘侯民爱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xxx 元史卷 186张桢传。xxxi 元史卷 93食货志1。xxxii 元史卷 94食货志2。8xxxiii 金史卷 108胥鼎传。xxxiv 金史卷 47食货志2。xxxv 金史卷 47食货志2。xxxvi 郝经陵川文集卷 32河东罪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xxxvii 金史卷 50食货志5。xxxviii 元好问遗山集卷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