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363898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关于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建设的提案建设的提案2014 中央经济会议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我市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农业经营方式面临诸多新挑战,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是我市农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当前制约我市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因素(一)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市农村土地

2、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有效的利益保护手段,缺乏对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市场准入机制,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对承包地没有稳定的预期,担心承包地随着流转而丧失。(二)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不完善土地是农民手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事关长远利益,农民如果没有可靠的转移与就业渠道,就不会有农村土地的流转,因为土地流转后他们会暂时成为失地农民,缺乏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就业难,即或打工在外的农民也大多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同等的待遇,这是许多农民面对土地流转的忧虑。(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明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和功能由参与社会化服务扩展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部领域。目前

3、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加快发展时期,由于缺乏资金、税收、信贷等政策扶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农场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多数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科技水平还不够高,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示范作用不明显,很难发挥其主体带动作用。(四)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多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中小型龙头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加上申请手续繁复、隐性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很难获得信贷支持,而现有的小额信贷等扶持性贷款规模又很小,远不足满足其资金的需求,极其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壮大。在农业保险方面,目前农业保险范围还仅限于少数大宗粮油作物,大部分风险比较高的园艺作物、养殖业,还没有纳入保险范围。而且

4、在已有的保险中,大多保额过低,难以真正达到为风险保障的作用。(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不配套目前农业发展中科研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质量控制等与生产需求明显脱节,现行农业服务业尚未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等环节的全覆盖和无缝对接,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公益服务机构与农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由于我市对经营服务组织缺乏系统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这支主力军发展不快,小而全的多,专营的航母少;单兵作战多、连锁经营少;分段服务多、全程服务少,重经营、轻服务,重经济效益、轻产品质量,模式单一、竞争无序,亟需壮大主体、创新机制、丰富模式、规范经营。二、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一)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关键环节。一是出台政策,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二是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进程,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三是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土地连片集中。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暂时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五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土地流转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推进规模经营。(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分类指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一是要积极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强农业职业教育

6、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创业,成为职业农民。二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三是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四是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紧密对接,推动龙头企业与农

7、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合作社共赢。五是着力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康发展一是要重视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要创新服务模式。要挖掘实践中农民最喜欢、生命力最强、成本最低的服务模式,重点发展“公共服务机构+农资农技服务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资经营公司农户基地”等服务模式。三是要创新经营联合机制。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建立一套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创新机制,特别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使之成为农民真正的合作社建立各经营主体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四是加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在全市建成一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现代水平较高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市级以上农业园区都要建立产地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挂牌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产品流通销售新型业态。王:集体提案写法有相同之处,请参照全国政协提案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