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85382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几个误区竹峪中学 梁婷摘要摘要:高效课堂的创新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但在此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导学案违背教材规律;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这些误区的产生都是由于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更新不足造成的。所以要顺利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关键字关键字:高效课堂 误区 教师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尽可能用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如何让课堂更高效,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有限的课堂获

2、得无限的收益,在这一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前辈和同仁发表过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也看过与之相关的多篇文章。这些见解都值得我学习与借鉴。可是在此过程中我却发现,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存在一些误区。一导学案违背教材规律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在形式上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高效课堂的导学案。导学案对于高效课堂的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

3、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 ,从而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却常能发现这两种值得深思的现象。一种是导学案完全脱离教材。导学案必须教师根据教材自行编写,可有的教师在编写的过程中为了自己能”超长发挥”,假借拓展教材之虚名,天马行空,肆意发挥。而整堂课学生根本没机会打开课本,只能跟着老师的导学案转。这种方式是“幸福”了教师,坑苦了学生。教师顺着自己的思维畅快淋漓的抒发了,听起来热闹。可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却可能让学生如坠雾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第二种现象却恰恰相反。教师完全依赖教材,导学案按照教材内容

4、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编写,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方式虽抓住了教材,却失之创新。因此高效课堂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所以,以上两种现象都违背了教学规律。教材是实施高效课堂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

5、应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随着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与优化。然而,在当前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问题尤为突出,存在不少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我在听一些公开课时发现即便是新课,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的运用与拓展,仿佛学生天生就会一般。我们经常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游戏连游戏,活动加活动,热闹非凡。学生是忙忙碌碌,喜笑颜开。一堂课看着热闹,效果很好。但当我们下课之后走出教室,脑海里还能留下多少本节课的内容?我们是这样,那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这样。高效课堂只针

6、对传统课堂之低效所提出的。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摒弃或消弭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彻底让学生做主人。把课本知识当成游乐园,教师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园地游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态和面貌。改教师讲为学生讲,改同向坐为相向坐,改安静为言说,改坐着为站着,改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些变化本身并不是高效课堂。这是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误把课堂活动的多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少等同于课堂是实施新理念的多少,把自身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归咎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总不能认识到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肤浅,热闹的课堂形式的区别。所以要达到高效,教师就要扎

7、扎实实的教授知识,学生能实实在在的学习和运用知识。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收到最高效益。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的误区呢?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教师的观念更新上。因为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一套再好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教师去具体操作。如果连教师都没有理解透彻该教学理念,那这样的教育改革只能是流于形式。因此说要想避免这些误区的出现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教师的培训是进行课程改革和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课程实验的启动和前期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我为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也参加过几次有关高效课堂的培训,但这样的培训多以知识培

8、训为主,旨在使教师了解并认同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信心,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实施高效课堂的准备。然而随着高效课堂实施的不断深入,我觉得我们教师需要的更多的是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培训,需要深入研究课堂的具体问题,只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层面上的培训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我们更加需要与科学相结合的,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的,能够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培训内容。另外,从培训形式看,除了讲授式,报告式或讲座式之外,我们教师更渴望一种直观的,探究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总之,实施高效课堂任重道远,在未来的路上我们肯定还会遇到各种的困难,但我相信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误区会越来越少的,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