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细则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79829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实施细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道社区小学“高效课堂” 实施细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活动目标全市中小学践行“半小时课堂”、 “先学后教”、 “互动探究”,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高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组织领导组 长: 魏相平副组长: 王 军 何小峰 成 员:窦海建 李建国 田武群 胡文辉 高书

2、茂 许荣贵 秦爱军 第亚军五、活动内容与措施(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1、宣传发动。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学习教育局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和指导手册。成立学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3、调研反思,找出问题和差距。通过学习,在对“高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

3、足,形成高质量的反思材料,明确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高效课堂”的内驱力。1、充分研读教材基本要求: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主要措施: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科教材和研读课程标准,通过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2、优化教学设

4、计基本要求: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主要措施: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制度,探索集体备课模式。学校为教师高效备课提供充足的课件、课例等资源。3、讲课精炼高效基本要求: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 5-10 分钟,做到精讲、互动(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

5、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验等媒体的作用,力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主要措施: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一学年度每人至少一节研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计划地组织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走出去,聆听专家课堂。4学习主动高效。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 20分钟。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

6、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8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要措施:落实巡课制,加强检查监督。教师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努力落实高效课堂。学校制定高效课堂达标制度,通过教师申请,学校考核,力争人人达标。4、训练评价及时。基本要求: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精选精批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合理安排考试,并重视考后分析。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

7、改评价的良好习惯。(三)规范管理,1、规范教学管理学校建立并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制。定期召开行政会、年级组会、班主任会、教研(备课)组长会以及教师会等各种例会,及时通报教学情况,总结、分析和讨论学校、年级、学科以及班级的教学工作,推广好的做法,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突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要实施座谈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教情学情分析制。学校建立定期检查和即时抽查结合的工作问责制。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同时每周组织教学抽查,检查和抽查都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结论、有反馈、有记录。同时,健全学校领导巡课和推门听课制度,2、规范教学行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

8、的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实验)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备课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训练、备教具。要抓实集体备课。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并把握省力、高效的原则,重点研讨解决个人备课中的疑难问题及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学校教导处要加强引导和督查,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场所。恪守“五要求”:严格遵守课程表,不私自调课、不随意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增强课堂时间意识,不迟到,不

9、拖堂,不提前下课,不中途离开教室;注重形象检点,不携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体育室外课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尊重学生人格,不训斥、不挖苦、不嘲讽,不将违纪学生逐出课堂,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以小学“半小时课堂”为教学策略,体现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六高效”: 一是教学内容的高效性;二是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三是教学方法的高效性;四是教学交往的高效性;五是问题设计的高效性;六是训练评价的高效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要整合多媒体和学科教学,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实行课堂点名制,能及时、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后记。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

10、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教龄三年以内的教师原则上每个课时都撰写教学后记,其他教师撰写教学后记数不少于课时总数的二分之一。3作业考试的高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教师对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教导处对学生作业量及批阅情况要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规范教学研究1、高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四要”:一是教研活动要有计划,学校应制定每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二是教研主题要有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应明确,既要聚焦课堂教学中

11、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又应提升课堂教学高效的共性问题。三是教研活动要注重参与面,学校按照“全员参与”理念设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人员的主题发言,其它教师也要有准备的发言任务。四是教研活动要提高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要注重结果的生成性,使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教学高效的高效途径。2、高效的开课、听课与评课。 “开课、听课、评课”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最高效的教研活动。一要规划开课。教导处设计载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实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评优课等。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至少开设校内公开课一节,35 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课一节。二要规定听课。每学期校内听课数,一般教师不少

12、于 15 节,三年内新教师不少于 30 节。年级组长、备课(教研)组长不少于 20 节,分管教学校长和正副教务主任不少于 30 节,不兼课的党政领导不少于 50 节。三要规范评课。开课听课后的评课不可或缺,听课教师应对听课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从不同角度审视教学过程和关键事件,通过对课堂实例的评价与交流,寻找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缺陷,设身处地来探求课堂教学的最佳设计方案,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评课要有责任心,实话实说,不能重听轻评,敷衍了事,不能只唱赞歌,不讲缺点。评课记录要整理存档,逐步建立校本 “评课资料集”。3、高效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联结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研究者和教师的桥梁,

13、是“回归课堂”的主要研究方式和成果表现,是校本教研的高效载体,促进教师实现理论学习向教学实践迁移。按照“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基本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二次课例研究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一篇课例研究报告。4高效的课题研究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是学校内涵延伸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高效途径。课题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选择的课题应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要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服务,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要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之中,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学科组活动、正常的业务学习等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的日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