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美猴王》背景知识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259996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美猴王》背景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美猴王》背景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美猴王》背景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美猴王》背景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美猴王》背景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背景知识-14 美猴王 西游记介绍 西游记介绍 吴承恩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是他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西游记1OO 回,是吴承恩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全书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 1 回至第 7 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故事。第二部分,包括第 8 回至第 12 回,写唐僧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故事,交代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包括第 13 回至第 1OO回,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和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

2、,自己也成了“正果” 。 大闹天宫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第二部分在结构上起一个过渡和联结的作用,在思想上表现了较明显的宗教迷信的观念。第三部分取经故事,由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 41 个小故事组成,着重表现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大闹天宫故事和取经故事, 在题材内容和主题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矛盾。但由于主人公前后性格的一贯性,斗争对象和情势的变异并未影响到小说思想内容的大致统一。孙悟空因法力不及如来佛,造反失败,被镇

3、压在五行山下,后来皈依佛门,遵奉神佛的意旨保护唐僧到西天去取经。他出于“强者为尊”的思想而反抗神权,终因较量之后变成相对的“弱者”而不得不屈服于神权。但孙悟空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谨守教义的虔诚佛教徒,最后成为“正果”也还是“斗战胜佛” ,斗争精神始终是孙悟空的宝贵性格。当然由于题材本身的宗教性质和作者的历史局限,不能不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取经故事未能褪尽因袭的宗教色彩,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也不能与大闹天宫时相提并论,作者还不可能完全克服前后两部分之间的思想矛盾。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

4、众反抗1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背景知识-14 美猴王 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孙悟空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斩妖除怪成为书中的突出内容,取经的目的在整个艺术描写中退居到次要地位,甚至仅仅具有象征的意义。 “济困扶危,恤孤愈寡” ,疾恶如仇,为民除害,孙悟空身上具有和水浒传人物相通的品格,这是现实社会阶级对立的产物。在前后两部分中,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都具有非正义的性质。小说揭露了天宫神权统治的腐朽,玉皇的昏庸无能、凶残暴

5、戾,是人间封建统治阶级的投影。取经路上妖魔鬼怪的凶狠、阴险、淫恶,反映了现实社会中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对立面, 孙悟空才成为受到人民喜爱的跟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的英雄。小说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塑造,表明了作者吴承恩对传统的宗教题材进行了成功的改造,熔铸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 孙悟空在跟妖魔作斗争中显示了坚强的斗争决心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例如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怪的本来面目;他总是除恶务尽,从不心慈手软;斗争中注重了解敌情,知己知彼,克敌制胜,根据不同的斗争对象,变换不同的策略和战术,等等。凡此都是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长期社会斗争经验的艺术概

6、括。 西游记中写了祭赛国、朱紫国、灭法国等九个人间国度,所用多为明代官制, 国王又多是昏君, 荒淫庸懦, 宠信道士, 这些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意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 西游记 “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 “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正确地概括了这部神话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思想特色。 西游记在思想内容上还存在一些糟粕,这主要是:佛法无边的思想;宿命论观念和因果报应思想;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以忠孝为主要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等等。 西游记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它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

7、独特的创造。书中的许多人物,既是神奇的,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这在古代神魔小说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2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背景知识-14 美猴王 3神性(幻想性)、 人性(社会性)、 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 是 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的活动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领。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的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吴承恩善于提炼人民生活中的口语,吸收它的新鲜有力的词汇,利用它的富有变化的句法,加工成为一种优美的文学语言。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