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259097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实践: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汉江中游小城郧县的历史变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摘要:郧县地处汉江中游,与丹江口水库相连,长江最长的支摘要:郧县地处汉江中游,与丹江口水库相连,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穿过辖区,向东而去。自上世纪流汉江穿过辖区,向东而去。自上世纪 6060 年代的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年代的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开始,小城郧县就开始了搬迁与重建,一直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始,小城郧县就开始了搬迁与重建,一直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开始。在这样重土安迁的地方,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郧县人民的开始。在这样重土安迁的地方,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郧县人民大局为重的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也是一段背井离乡的不舍日子大局

2、为重的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也是一段背井离乡的不舍日子的开始,一段牺牲个人利益服务大局的开始。的开始,一段牺牲个人利益服务大局的开始。2013 年 7 月 21 日,我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多彩汉江,美丽郧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就从学校坐车到了美丽的小城湖北郧县,开始了为期 7天的社会暑期实践。我们走访了南水北调移民的村子,与当地人民进行攀谈,了解当地人对多年来郧县的历史变迁的认识。我们去查找了关于郧县多年来变迁的历史文献资料,对郧县的变迁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经过为期 7 天的暑期实践,我们了解到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如今的变化。主要围绕着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我们了解

3、了郧县的历史变迁。在这些伟大的工程中,郧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郧县几十年的变迁与南水北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提出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提出自 1952 年 10 月 30 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 50 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 50 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

4、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 2050 年调水总规模为 448 亿立方米,其中中线130 亿立方米。1958 年 9 月 1 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丹江口水库位

5、于汉江中上游,由 1973 年建成的丹江口大坝下闸蓄水后形成,横跨鄂、豫两省,由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组成。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 3948 亿立方米,水源来自于汉江和丹江。水库多年平均面积 700 多平方公里.二、郧县的移民二、郧县的移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丹江口、黄龙滩水库建成蓄水,蓄水水位157米,上游的郧县县城整座被淹没,至今古老的郧阳城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汉江古码头都沉睡在泥沙之下。当时郧县共淹没了14个乡镇,140个村,558个村民小组,折迁房屋6.3万间,淹没土地9.6万亩,毁坏山林17.5万亩。共动迁移民2.5万户,12.1万人,其中:外迁移民1.8万人,内安移民10.3

6、万人。全县库区的水利、交 图1 已经成为历史的老城的民居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大大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图2 曾经的老城人的家门 更令当地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刚刚几十年过去,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和北方自然生态的恶化,北京等华北地区缺水状况日益严重。当国家决定实施南水北调这一巨大工程,选定汉江及其流域是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质保护核心区之后,位于丹江口、黄龙滩两大水库上游的郧县,自然又是重要水源地和主要淹没图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区。“5.1” (五月一日) ,这是我们在老城百姓中听到最多的词啦,在此之前,老城的所有居民必须搬离居住了多年的家园。因为“5.1”

7、是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的时间。届时,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水位将从过去的157米,抬升到170米。为此,郧县城区不得不面临二次搬迁,此次淹没5.38万多亩土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刚刚见证了上次县城消失和移民历史的次新县城,又要再遭灭顶之灾,淹没水下。此次内按外迁将近9万多人。涉及全县10个乡镇、120个村(居)委会。淹没工矿企业47个。淹没公路35.4公里,大桥3座,中桥5座,码头43处,船运停靠点150处。淹没电力线路100余杆程公里,电信、广电光缆电缆400余杆程公里。图4 将要背井离乡的人民淹没水电站2座,泵站202座,防护提73处,渠道371公里,各类管道35公里。淹没各类文物古迹1

8、07处。在过去的几十年,郧县经济渐渐开始走向富裕,但是跟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差距很大。很多在老城居住的人,依然住在低矮破旧,四面透风的房子里,缺乏相应地生活、交通、商业等基本配套设施。随着国力的增强,这次县城搬迁安置要比上次好很多。当地在国家的支持下,劈山填壑,一座新的县城正在拔地而起,很多的搬迁户将要住上新的楼房。图5 已经建好的移民新村“虽然搬家对生活影响很大,但是毕竟这里是棚户区,以后可以住进新房子了。”采访中,一位在当地生活了60年的老人百感交集地这样对我们说。 两次因为国家的需要,郧县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当清澈的汉江水,远远千里来到北京,滋润着京城大地,当华北以及沿线受益的千百

9、万民众喝上甘露般的江水,我们定当饮水思源,饮水更思郧阳情,不要忘记那里原本就不富裕的人民一次又一次的为了国家和他人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付出原本不应他们付出的巨大代价。让我们保留好这些珍贵的照片吧,因为不久这里的面貌就会成为历史,让后人能通过这些照片知道这里曾经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吧。三、郧县水源地保护措施三、郧县水源地保护措施郧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郧县坚持“环境立县”思想,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保护好一江清水,是我们神圣的责任。 ”郧县县委书记如是说。自2003年起,郧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认真做好“进、退、增、减”环保文章。

10、“进”就是有针对性地引进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退”就是在产业培育上有序退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增”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增加绿色环境;“减”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在项目引进上,郧县严把环保关,做到“四个不上”: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上;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不上;对不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项目不上;对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不上。据统计,六年来郧县婉拒20多家企业、20多个项目、近10亿元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关停了支撑郧县经济 “半壁江山”的郧阳卷烟厂、龙头企业郧阳造纸厂、郧阳水泥

11、厂等20多家环保未达标的企业和60多家矿产采选企业,对汉江沿岸500米范围内的8家涉水企业和10个市政排污口进行了专项整治等。与此同时,该县投资840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298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220吨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为加大对汉江水质的保护力度,该县制定出台了禁止在一江两岸1.5公里范围内新建工业项目的措施,并对汉江沿线建房、水上餐饮、网箱养鱼、河道采砂等清理整治。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树立了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典型。县环保部门还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配置了现代化的环境监察监测设备,为打造碧水蓝天的“坝上第一县”奠定了坚实基础。“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

12、青山;既要 GDP 增长,更要 COD 削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保住碧水青山是最大的政绩。 ”郧县县长如是说。该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源,并组织实施水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农村沼气能源建设等一系列生态重点项目工程。大打低碳环保牌,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汉江防护林、长防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工程。突出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主题,实施“一区两带”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柑橘、木瓜等无公害农业和特色产业,构筑水源地生态屏障。郧县环保局局长郝清龙介绍,去年该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标准煤)下降3.9%,主要污染物 SO2、COD 排放量同比削减5.5%。目前全县

13、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级标准以上,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率占97%以上,境内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全县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郧县先后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 、 “十五环保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四四、对对调调查查的的思思考考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柳陂镇移民搬迁工作的成效比较显著,各项移民的服务工作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南水北调的实施利国利民,起到了它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走访学习,对于这些事情我们有许多的感悟:郧县按照“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工作思路,将搬迁日程安排的紧而有序,特别是从 8 月 11 日到 9 月 5 日,20

14、 多天搬出 13 批次 2009 户 8753 人,平均不到两天搬迁一批次,每批次 673 人。其中 8 月 12 日这天搬了两批次。为了克服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系列矛盾,工作人员和车辆高负荷运转,这一批刚送到,下一批又接上了。尽管如此,所有参与搬迁工作的人员,不怕疲劳,不怕困难,连续作战,展示出了良好的移民工作精神状态,特别是公安干警和县移民工作指挥部常驻工作人员,基本上得不到休息,有的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在移民搬迁工作中,郧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为移民服务,让移民满意”为宗旨,真情服务移民,全面落实“十一”包责任制,落实政策,领导带队,移民参与,共同查验,互相协商,让移民群众放心满意

15、。所以在搬迁期间,移民工作者辛苦的奔赴在最前线。在高温预警持续鸣响的同时,保证各项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移民工作者及移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镜头感动着我们。“移民工作是世界性难题,同时又是郧县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当前移民工作中,国家政策非常优惠,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基础也非常广泛。如果看不清这些优势,只想着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天字号工程”予以推进实施,一方面对移民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宣传南水北调是国家工程,是国家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国家对移民的关怀,了解此次安置政策是历史上最好的;另一方面,加压鼓劲,激发起广大移民干部的历史责任感,形成了万众一心、

16、众志成城的工作态势”郧县县长柳长毅的回答字字千钧。在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我们觉得牺牲最大的是那些移民了。他们背井离乡,离开了那些朋友亲人,去了一片陌生的土地。虽然不管怎么样,国家给了一定补助,并且还给了新的住房,但是亲情包括对故乡的感情是无法舍弃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线工程的其他地区,再加上东线和西线,有记忆的中国人民因为南水北调背井离乡,这是巨大的贡献。我们希望在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竣工的时候,我们所有得到福利的人们能够记得那些在这些时段做出巨大牺牲的普通百姓。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感动于移民的牺牲,移民工作者的辛劳,我们所不知道的看不见的有更多,这项即将完成的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我们应该铭记的不仅仅是单薄的工程,更有应该是那些有血有汗有泪的付出与感动。郧县,作为汉江中游的小城,在南水北调的过程中,一直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南水北调这样伟大的工程,给郧县带来了机遇,当然也不乏挑战。因为南水北调,郧县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远离了生长多年的家乡,为了大局,多少人舍弃了个人服务了大局。最后,我们祝福那些远离家乡的郧县人,祝愿他们在异地他乡能够安居乐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