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9694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护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骨科专科疾病的康复与护理一、骨折的康复护理一、骨折的康复护理2)骨折康复护理分期进行骨折康复护理分期进行: 早期:伤后 2 周内,局部损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达到最大程度,然后逐渐消退。 主要锻炼方式:a.肌肉自主充分的收缩和舒张 b.上肢:用力握拳,充分伸指 c.下肢:股四头 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踝关节背伸和足趾活动。 中期:骨折后 36 周。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消失,开始较大幅度的关节活动。 晚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直至完全恢复功 能。 对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3)主动活动和被动

2、活动: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主动活动是锻炼的根本,被动活动则是主动活动的准备和补充,不可能也 不应该取代主动活动。 因此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应坚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的原则。有利于主动活动的被 动活动则进行,不利的则禁止。 有利于主动活动的被动活动:a.按摩:b.关节的被动活动:c.挛缩肌腱的被动牵张术:d.僵硬关 节的手法治疗:e.CPM 器械的应用主动锻炼:主动活动一般不易过度。被动活动不容易掌握,容易发生问题,尤其是完全以被动 活动代替主动活动的做法必须禁止。 主动活动并非全部有利,期中以不增加或减弱骨折端应力活动的锻炼都是有利的。 等长收缩:促进骨折端紧密接触,克服分离趋势,协助夹板

3、,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防止侧 向移位的发生。 对每个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位和具体动作应严格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加以充分分析,严格要求, 不能盲目的,不顾时间、条件的追求早期恢复功能,忽略了锻炼方法的合理使用。 总之,一切有利的主动活动应该积极进行,一切不利的活动都必须禁止。 4)物理治疗:物理治疗: 主要作用是:消除瘀血,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疤痕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 松弛肌肉,解痉止痛,促进骨折愈合。 骨折脱位经骨科处理 2445h 后可以开始理疗: 方法:1、光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局部渗液和代谢产物的吸收。常用的有:红 外线、白炽灯等 2、直流电离子导入:提高局部钙

4、、磷浓度,促进骨折愈合 3、透热疗法:使深部组织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活跃细胞代谢,消炎、消肿,有 助于骨痂形成。 常用:中波、短波、微波等 4、超声波:每平方厘米小于 0.1W 的小剂量超声有助于骨痂形成。但骨骺未闭合的小儿 禁用。 此外还有蜡疗、中药熏洗、温水浸浴、泥疗 5)康复护理中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康复护理中功能锻炼注意事项:1、自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直至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为止。2、内容应根据骨折治疗阶段不同而改变。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力量恢复的程度循序渐进3、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又不能忽视相邻关节的功能锻炼4、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功能为主。5、功能锻炼必须注意

5、增加有助于骨折修复的活动,避免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6、功能锻炼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加强医患合作,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二、颈椎病的康复护理二、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颈椎病病程较长,非手术治疗症状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因此应以 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功能锻炼,对于交感神经型 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更应予同情和关怀,鼓励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精神、配合治疗,早日康 复。 6、及早预防及早预防 1) 、从小注意颈部姿势保持正确,不盲目做损伤颈椎的活动(1 分) ;2) 、青少年时代不要过多的负 重,到壮年以偶不可超负荷工作(1 分) ;3

6、) 、适当体育锻炼可增加颈椎区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延缓颈椎退行性改变(1 分) ;4) 、避免颈部长期维持在一个特殊姿势。如长期伏案工作(1 分) ;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保持脊柱的正直、正面注视(1 分) ; 避免头颈负重物和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及早彻底的治疗颈、肩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 展为颈椎病(1 分) ;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平卧时枕头不宜过高,侧卧时枕头可与肩同等高 度(1 分) ; 不易长时间持续看电视,并应注意电视机放置高度,避免卧床看电视或阅读(1 分) ; 使用双光眼镜是镜片的光学中心应稍上衣,以免过度仰头(1 分) 。同时还需注意经

7、常改变头颈部 的体位,避免在单一姿势下持续时间过久,改变颈椎负荷力线,加强颈后肌群锻炼等(1 分) 。三、下腰痛患者的康复护理三、下腰痛患者的康复护理 4、一般康复护理一般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同情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急躁的情绪,减 轻顾虑及担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牵引疗法及护理: 腰椎牵引在神经根症状时被视为首选疗法。分为机械牵引和人力牵引。 牵引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影响疗效或极易复发。 卧床期间积极协助日常生活护理。 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保护腰椎。 3)推拿按摩疗法: 适用于各种诊断明确,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腰痛及协助术后康复。 推拿适用于慢性劳损

8、 对脊柱神经根受压为主要症状者,诊断不明或无法排除椎管内肿瘤,脊柱伴有感染或有破坏性 病变及骨折脱位者为推拿禁忌 使用推拿手法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排空大小便,稳定情绪,全身放松 2、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清洁、舒适 3、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如剧烈不良反应则应停止手法 4、手法使用时应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切忌用力过猛 5、饱餐后不宜立刻行手法治疗 4)物理疗法: 直流电疗法、药物离子导入、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等 机理: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对神经肌肉产生良性刺激,消炎、消肿, 止痛等。 治疗时要注意: 1、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护患

9、者隐私 2、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3、注意温度、热度,以患者舒适为度 4、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 5、使用电极者注意观察电极处有无皮炎等,并观察局部反应。 5)药物治疗1、消炎镇痛药(NSAIDS):最常用,必不可少。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西乐葆)等 急性期使用效果较好,慢性期效果较差。 小剂量开始,症状明显时可用较大剂量,2 肘内取得最大抗炎效果时停用。2、急性期肌肉痉挛是,使用肌肉松弛药:复方氯唑沙宗片(鲁南贝特)或配合使用复方丹参片等3、疼痛症状较重者,可配合使用镇静剂地西泮(安定)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4、口服或硬膜外使用皮质类固醇。6)体育

10、疗法:提高和促进患者各种功能恢复,加速创伤、疾病康复 7)固定和制动:保持局部静止,恢复腰椎平衡,保持正常体位,避免外伤。 腰围:腰痛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带腰围下次活动,间歇性取下腰围,主动锻炼腰、腹 部肌肉,达到肌肉内在动力的平衡。 注意佩戴腰围时必须重视腰部肌肉的主动锻炼,防止和减轻腰部肌肉萎缩。同时应注意避免要 不过度活动。 整个使用时间为 46 周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让患者从心理上认识到手术治疗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术后 还必须密切配合康复护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术后症状缓解明显者不可盲目乐观而随意活动

11、 术后症状未明显缓解者,也 不需过度焦虑 2)术后体位:卧床休息 34 周,术后 46h 仰卧,不宜过早翻身。其后可以在护士协助下翻身,轴 线位。72h 内不能自主翻身,37 天后可以自主翻身 3)防止神经根粘连:早期直腿抬高练习;麻醉消失后,从 30开始直腿抬高,幅度渐增大,3 天后 主动直腿抬高;先单腿,后双腿(每天 23 次,每次 510 回) 4)术后活动: 卧床期间坚持四肢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增强机体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愈合。 术后 1 周可在床上开始腰背部功能锻炼,提高腰背肌肌力,增强脊柱稳定性。方法:先用飞燕 式,后用五点支撑法,12 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坚持每日 3

12、次或 4 次,每次 3050 下,循 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出院后仍需坚持半年以上。 5)一般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征变化;密切观察切口渗血及渗液情况,防止大出血和脑脊液 漏;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做好生活护理:多巡视病人,满足患 者基本生活需要 正确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床铺 污染后及时更换 切口敷料渗血较多或污染,立即更换敷料,防止切口感染。 6)做好出院指导:术后 12 天拆线,出院 拆线后腰部带腰围或腰部支具保护 充分卧床休息后,合适的腰部保护下,下地轻度活动。 逐渐加强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注意纠正不良姿势,注意腰背部活动自我保护,防止复发

13、术后脑力劳动者可 23 个月恢复工作,体力劳动者 34 个月恢复工作。工作应由轻到重,时间 由长到短,避免做强烈的弯腰或负重。 积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心态,定期复查。五、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五、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指用人工关节代替和置换有病患的关节。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目的不仅是要最大 限度的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的能力,而且可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康复还将促使患者回到 家中过正常人的生活。 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障碍表现主要有: 1、 疼痛 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因为长期的患有关节疾病,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 伤后关节炎等,出现反复的、

14、进展性的以及活动后加重的慢性疼痛,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关节置换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患者会感受较为剧烈的术后急性疼痛。 2、 关节活动障碍 术后短期的 关节制动和疼痛使关节活动受限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转移,行走、下楼梯等。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伤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脱位,异位骨化等。为预防术后 并发症,应该早期康复介入,进行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踝关节“泵”式训练,床上训练等,患者 术后尽早进行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主被动活动,尽早下床练习可以达到预防并发症,关节粘连,肌肉萎 缩,本体感觉消退等效果,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早日回归社会。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15、分为两大部分;(一) 术前的康复治疗 1、 术前的康复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并发证和术后康复的重要意义。 2、 增加患肢及相关部位的肌 力训练,为术后的康复新联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会患者深呼吸及咳嗽,预防术后卧床引起的肺部 感染。 4、 教会患者术后应用的训练方法:床上的转移活动,各关节的主动-助力、主动地活动,助行器的使 用等。5、 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相对的减少术后康复的训练时间。 (二)术后的康复 治疗 根据时间可以将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术后 03 周 制动阶段 本阶段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物理治疗方法达到控制水肿,止痛生物目的, 同时达到保护修复重

16、建的组织的目的,另外通过等长训练、关节活动度的训 练及呼吸功能训练,达到 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肌肉萎缩的目的。 2、术后 36 周 保护性被动/助力训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目的是预防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改善关节活动 度,防止肌肉萎缩,在三周时可以除去支具的佩戴,进行负重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保护肌腱和重建 组织,同时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关节周围肌力训练。该阶段勿用抗阻及牵拉训练,进行 闭链式的训练,一定不要绝对的制动造成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以及本体感觉的消退。 3、术后 612 周 功能恢复阶段 本阶段的康复目标为加强关节周围肌力,本体感觉训练,促使关节活 动度的恢复,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4、术后 1224 周 运动功能恢复阶段 主要康复目标为加强关节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进行渐进抗组 训练,提高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行姿势校正与技巧训练,促使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恢复,早日回归生 活,回归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