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59408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浅析广告文案写作中文学元素的运用来源:北斗论文网 http:/ 修辞格的运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文学元素在广告文案创作中 的合理运用。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灵活多变的文学元素给广告所 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论证了文学元素在广告创作中的重要 作用。 被称为广告之父的英国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说:“广告 是词语的生涯”。这句话说出了语言的运用在广告文案创作中 的重要地位。 首先,广告文案的语言运用有自己的原则。真实是广告文 案语言运用的第一个原则,真实性是广告语言的生命。但这并 不是说在文案创作的过程中不能有艺术的成分,而是说在通过 艺术形式宣传商品特色的时候,应该符合真善美统

2、一的美学要 求。广告文案创作中的第二个原则就是简洁。广告因为受篇幅、 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对商品进行宣传,所以广 告较多采用短句,以最精炼的语言来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比 如某印刷公司的广告语这样写道:“除钞票外,承印一切”。简 洁清晰又不乏幽默,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广告写作中成语、俗语、对联的运用。成语是相沿 习用的固定词组,其特点是语言简短但是内涵丰富,所以把成语 运用到广告文案的创作中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某摩 托车广告:踏上轻骑,马到成功。俗语是指人们习惯用的通俗语 句,俗语体的广告富有哲理性和幽默感,这样的广告更加贴近人 们的生活。例如:有一则社会公德公益

3、广告是这样写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横念物力维艰。对联起源于五代,最 初是春联,后来慢慢扩大了使用范围,古代商店门口的“楹联” 就是最早的对联体广告。对联体广告以其形式美、音韵美和凝 练美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例如:某理发店这样给自己做 广告: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让人在会心一笑中不 自觉地记住了这家理发店。广告修辞,与一般文学艺术作品的 修辞相比,其共同特点是两者都必须遵循人们约定俗成的修辞 规律和修辞原则,不同之处是广告修辞要明显地受到广告特性 的制约。 再次,修辞的原则。俗话说:“一样的话几样说。”意思就 是说话要斟酌词语,选择句式,讲究表达方式。广告文案创作中 应

4、该遵循这样几点特殊的修辞原则。要有新意,出语惊人。 文人在创作中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广告创作中更 是如此,因为广告追求的是“眼球”效应,必须在第一时间引起 消费者的注意才能诱发兴趣,从而进一步刺激购买欲望。正如 美国广告大师约翰科坦所言:对广告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创 造性,而不是广告费用。要了解商品,用语得体。一种商品的 推出,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宣传:性能、用途、种类、适用 范围,甚至不足之处。只有了解了商品,才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得 体准确地进行表达。恰当夸饰,但要不失真实。广告中的夸 张一定要得体,否则不但破坏了广告的真实性,还会违反了广告 法。比如,某化妆品的广告语:今年二十,明

5、年十八。虽然是明 显的夸张,但是却非常迎合人的心理。再比如某针灸治疗仪的 广告称:“对慢性鼻炎、心脏病、高血压的总有效率达到百分 之九十四”,这就成了误导甚至是虚假广告,后果可想而知。 最后,常用修辞格的运用。广告文案创作中常常要用到修 辞手法。例如:“牛奶香浓,丝般享受。”(德芙巧克力)牛奶香 浓突出嗅觉,丝般享受立足触觉。这里借“丝”喻 “奶”,让人联想到丝绸的细腻滑润,更加具体地感受到牛奶的香浓,从而对本商品产生兴趣。比拟也是广告文案创作中常用 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和农行 (农业银行)握手,将农行人格化,生动;和顾客交朋友,拉近了农 行与顾客的距离,形象。对仗的修辞手法:“穿金猴皮鞋,走金 光大道。”(金猴皮鞋)商标含其中,对仗出效果。节奏和谐,便 于记诵,容易产生广告效应。顶针的修辞手法:“车到山前必有 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顶针连环,语气连贯,一气 呵成,音律流畅,给广告受众以优美的节奏感。 商场如战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是冲锋陷阵的先头军,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告要想成为商场上的利器,就一定要讲 究创作的艺术,文学元素的良好运用无疑是优秀广告创作的一 个重中之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