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通气保护策略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251825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通气保护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肺通气保护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肺通气保护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肺通气保护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肺通气保护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通气保护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nesthesiology:手:手术术室肺保室肺保护护性通性通 气策略的制定气策略的制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Goldenberg 医师等进行了 一项综述,概述了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背景和 现状、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和手术室通气 策略的差别、手术室和围术期患者肺保护性通 气策略的制定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做 出展望。该综述于 2014 年 7 月发表于麻醉 学(Anesthesiology)杂志上。目前,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 术中使用低潮气量(VT)通气可改善患者术后 转归。已知针对患急性肺部疾病,如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哮喘,且需要入住 ICU 接受机械通气

2、治疗的患者,使用低 VT 通气 可提高存活率。尽管大量实验室和临床数据表 明,在已证实存在肺损伤的情况下,高 VT 通气 将导致肺部炎症加重,并降低患者存活率。但 是,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 也出现了上述类似现象,即高 VT 通气可导致肺 正常的患者出现肺损伤。由于低 VT 通气策略可 以减少医疗费用,且面向于所有麻醉医师,因 此许多研究者建议术中实施 VT 标准化管理。全 世界每年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数量将 近 2.5 亿,低 VT 通气策略的广泛实施将引起全球 范围内临床实践的巨大变革。此外,全身麻醉 后患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因此风险-收 益分析具有复杂性。上述方

3、法可为低 VT 通气策 略的标准化管理提供证据支持,并为未来的研 究方向提供可行建议。ICU 外的肺保护性通气 已知高通气压力或高 VT 可导致接受机械通气患 者(患新生儿期肺疾病、慢性肺阻塞性肺疾 病、哮喘或 ARDS)发生肺损伤,且可能降低患 者存活率。在上述疾病中,由于 ARDS 与死亡 率、医疗保健支出、幸存者的长期残疾相关, 且患 ARDS 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机械通气,因此 应对 ARDS 患者给予特别关注。由过度机械通气引起的典型的气压性损伤会导 致气体渗漏,如气胸。尽管这在卧床患者中相 当常见,但是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后果具有 潜在危险性。此类型的肺损伤包括若干因素, 如气压性损

4、伤、容积伤和生物伤。过去近 40 年 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表明高 VT 通气可导致更 严重的肺损伤。2000 年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 验证实,低 VT 通气可以提高接受机械通气的 ARDS 患者的存活率。该研究结果是此领域的一 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将低 VT 通气作为 ARDS 患 者机械通气的标准治疗方案。除外低 VT 通气策略,实验室的研究数据已证实 了另外一项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即维持肺容 量。这通过肺复张策略实现,并通过呼出气呼 气末正压通气(PEEP)维持呼吸机压力。维 持肺容量可以减少肺泡萎陷的数量,从而减少 肺内分流,并促进吸入性 VT 更均匀的分配。目 前尽管有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与

5、之相一致的实 验室数据,但是,肺复张和 PEEP 在 ARDS 患者 中的作用仍不明确。健康肺保护性通气的背景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近 2.5 亿患者在全 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 中,相比于 ARDS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的患者占更大比例。但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并没有广泛应用于麻醉。若 ICU 的保护性通气策 略可以转而用于手术室,大量的患者将会从中 受益。的确,目前一项纳入 400 例患者的随机 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麻醉过程中采用低 VT 通气 策略可以改善术后转归。但是,当考虑到将 ICU 的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手术室时,需权衡患 者因素,即:手术室患者的肺通常

6、为正常肺, 而 ARDS 患者却相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 56 例行开腹手术的患 者,比较了标准通气管理(VT,9 mL/kg 理想 体重;PEEP,0 cm H2O)和保护性通气管理 (VT,7 mL/kg 理想体重;肺复张和 PEEP)。 结果显示:低 VT 通气和肺复张的联合使用可改 善患者中期转归,如肺不张、肺氧合作用和肺 部感染,部分有益效应可持续 5 d。另外一项纳 入 101 例患者的双盲对照研究探讨了不同水平 VT 对患者的影响。试验组接受 VT的标准为:6 mL/kg 预计体重,对照组接受 VT 的标准为:12 mL/kg 预计体重。两组患者的维持肺容量较小 且无差异,标准

7、为:PEEP,5 cm H2O。上述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并没有使患者受益,低 VT 通 气反而导致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和 5 d 后出现进行性肺不张。综合上述两项试验,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联 合使用肺复张法和低 VT 通气策略可以使患者受 益;单独使用低VT 通气策略反而会导致患者出 现进行性肺不张,从而降低患者的肺顺应性并 影响肺氧合作用。腹部手术患者的保护性通气策略 一项最新研究纳入了 400 例患者,人选标准如 下:行腹部手术、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风 险较高、术中接受低 VT 通气策略和肺复张。将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低 VT 通 气、肺复张/

8、30 min、PEEP)和对照组(标准 VT 通气),并在术后第 7 天测定其复合性主要 转归,包括肺部和肺外事件。该研究结果显 示,主要转归减少比例超过 60%(试验组:21/200,对照组:55/200)。此外,相比于试验 组,对照组患者无创性通气频率和脓毒症的发 生率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虽然研究结论显示低 VT 通气策略是有益 的。但是,低 VT 通气策略、PEEP 和肺复张联合 使用时才证明对患者有益,而不是单一策略。 第二,该研究的效力量(effect size)非常大。 就多因素病因学研究而言,任何一项干预措施 的效力量均为适度,人群因素的不均衡性可能 对研

9、究结果造成了影响。ICU 与手术室的差别 ICU 和手术室的差别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通气管 理。在手术室,患者的肺通常正常、顺应性较 强、较易氧合。此外,重要的手术事件是可预 测或可控的,专科医师或麻醉医师均可单独处 理所有相关事宜。术中 PEEP 很少用于付诸实 践,最终使用何种措施需预先跟患者商量后做 出决定。总之,在考虑将ICU 的通气策略应用于 手术室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策 略。先前围术期干预措施 Futier 医师观察到上述通气策略因其显著的治疗 效应,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手术患者。出现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具体原因至少有以下两 项:第一,保护性通气治疗策略即低 VT 通气和肺

10、复 张的联合使用,花费较少,可显著降低患者术 后死亡率,同时无不良反应。大多数医师希望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的实践技能变革尽快用于临 床,特别是已证实围术期药物不能有效降低患 者死亡率和病死率的情况下。但是,既往的若 干事例提醒各位医师不要根据单独一项试验结 果而立即做出临床实践的改变。例如,根据两 项小规模随机试验的研究结果,基于循证实践 和患者安全性,若干研究者建议将 -受体阻滞 剂做为预防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单独干预措 施。但是,随后的大规模试验证明这种表明看 似安全的干预措施可增加患者术后发生卒中和 死亡的风险。同样地,两项随机试验证明可将 围术期供氧作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唯一干预 措施,但

11、是随后的大规模随机试验中却没有得 出同样的结论。因此,上述两个事例表明,需 在不同人群中重复证实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这 点非常重要。第二,已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 使患 ARDS 的危重病患者受益,但是对肺部正常 手术患者的影响却值得怀疑。的确,在两类不 同的人群中,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风险-受益分布 不可能相似。患 ARDS 的患者已经存在肺损伤, 但是择期手术后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总体风 险则较低,为 1.5%。因此,相比于危重病患 者,手术患者接受保护性通气策略后出现不良 反应的相对概率较高(见图 1)。而当患者风险 的总体水平较低时,治疗的有害影响则占主导 地位(见图 2)。最新进

12、展 总之,研究者认为如何进行术中通气是一个重 要问题,需从基础理论、证据、经验等方面均 衡考虑。但是,目前最理想的术中通气策略尚 属未知。ICU临床经验,加上大量实验室数据和 临床研究,为在该领域开展大规模研究提供了 支持。此外,在研究的设计和报告过程中,应 详细记录 VT 和肺复张的干预措施。幸运的是, 大规模的围术期临床团队拥有开展这类研究的 能力。部分麻醉医师认为目前已有充分证据支 持临床实践的变革,但是研究者建议该部分麻 醉医师谨慎考虑 Futier 医师详细记录的干预措施 (如通过预计体重给予 VT 通气和肺复张),且 需根据不同患者人群采取相应的通气策略。 (出自大查房 新青年麻醉论坛)-新青年 新麻醉 新思想 *新青年麻醉论坛 微信号:xqnmzcn *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关注官方账号”和“分享到 朋友圈”! 麻醉人自己的微平台,欢迎向我们投稿荐稿! 请回复 06 查看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