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女性主义视角的崩塌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6页
文档ID:37238318
女性主义视角的崩塌_第1页
1/6

1女性主义视角的崩塌女性主义视角的崩塌--从从李碧华原著本到电影改编本李碧华原著本到电影改编本女性主义是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一贯坚持的创作方向在李碧华的小说原著中,对男权主义的挖苦和嘲笑,对女性在现实社会和传说中的挣扎,对社会整体意识思维进行有意识的颠覆与抗争的情节描述几乎无所不在也正是由于在她的作品中随时随地都有女性主义视角存在,原本已经跌荡起伏的剧情在历史和人文的层面上有了更深更远的社会意义就文字而论,李碧华的小说作品是成功的,同时,因为李碧华的小说结构紧凑、对白丰富、行文轻快,再加上其内容多为神化传说或者民间流传的市井故事的改编本,比较离奇,很接近电影剧本,因此她的小说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是,在从纸与笔的文字方式到光与影的电影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这些作品不仅完成从小众化的娱乐方式到大众化的娱乐方式的蜕变,同时也在根本上颠覆了李碧华本人的独立女权、女性主义视角女性主义的崩塌并非出自作者本意,也未必是改编者的初衷,但却的的确确存在归结原因,无外乎是整个社会潜在的大众审美标准是男权主义下的审美标准剧本的改编者、电影的导演者,尽管未必是男性,但为了迎合整个社会的审美方式和思维意识,在潜意识中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语言方式、剧情安排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调整,使之更加适合市场、适应受众。

因此,原著中的女性主义成分就在不知不 觉中被消解,女性主义观点在男权社会的背景下被消弥于无形,女性主义视角在票房收入的巨大影响力下分崩离析于是,观众看到的电影,就不再是李碧华原著中的女性主义自白书,而是面貌模糊的男权主义文本了 然而我们打开原著,再参照电影,就不难发现原著中种种关于女性主义的理性思考,被迅速的淹没在大众审美的眼光中,电影故事中的一些情节和原著相去甚远,在“移步“的过程中没有保证原著 “不换形“离奇的故事情节被保留下来了,各角色之间的暧昧纠葛被保留下来了,但是在看似完整的电影情节之后,原著最基本的要素即女性主义成分发生了蜕变,悄悄地更改成为大众审美眼中最精彩的成分以下笔者将以具体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探讨这种意识的蜕变和视角的崩塌最根本的原因何在 一、一、 现实世界里女性离奇的遭遇现实世界里女性离奇的遭遇——正说《胭脂扣》 、 《川岛芳子》 、 《古今大战秦俑情》1988年由著名导演关锦鹏执导的电影《胭脂扣》讲述的是妓女如花和纨绔子弟十二少一段跨越时空、跨越生死的爱情纠葛原著小说中叙述者始终站在旁观角度即报业工作者2的角度进行讲述,而电影因为叙述习惯并为了表达方便,并没有可以选定叙述者,而是标榜自己更为客观的全知角度。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电影的叙述角度貌似从男性转移到了女性,实际上在幕后操纵故事延续的却是观众熟悉的男性特权主义妓女从良的故事并非只从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古代特有的明妓和暗娼并行的制度决定了这个问题的古老性,而在《胭脂扣》的原著中,李碧华将事关妓女从良后的归宿问题指向了宿命这一更为古老的命题而电影则是关锦鹏借助痴情妓女还魂的故事来展现痴情的力量可以穿越生死,却忽视了原著中李碧华对痴情局限的反思在李碧华看来,由于时代变迁和外界环境的改变,使得古典的爱情渐渐消逝了原有的本性,当女性为了爱情放弃了一切之后,甚至连自身依存的肉体也放弃了之后,感情的存在也就从根本上无从谈起在这个层面上讲,两段相差了半个世纪的爱情的对比,不但是展现了时代的变迁,还阐述了女性拥有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谋生手段以后,爱情虽必不可少,却绝非人生的全部小说终结,如花是否见到老去的十二少成为悬念,一个为情死、为情生的女鬼的悄然离去却引发了袁永定对和女友之间爱情的反思,这一段应当视为现代都市人群对传统爱情的思考和借鉴,当然也应当视为习惯了现实社会话语霸权的男性对潜藏在女性心中最重要的人生意义的思考1990年依然是由著名影星梅艳芳担任主演的电影《川岛芳子》则改编自李碧华小说《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 ,故事也由原本讲述一个时代末路大背景下的风云奇女子变成了时代变革期的男女爱情故事。

川岛芳子和如花不同,她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李碧华的原著不仅详细的描述了川岛芳子的成长历程和失败经过,还凭借想象杜撰了一个爱情故事,同时留下了和正史不同的结局李碧华将传说中的女性现实化,有血有肉的描述了川岛芳子作为一个女性长期以来被忽略的性别意向在这部电影里相对来说改变不是很大,同样还原了更为人性化的真女人,同时用始终出现在故事中的几个男性来应证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想出人头地、实现梦想都需要男权社会的容让1992年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 ,是游离于秦朝和现实生活中纠结数千年的爱情,原著的女性主义意味本身就不强,改编之后更变成了纯粹的神话剧和商业剧,甚至使主演张艺谋一度成为秦始皇兵马俑的形象代言这是李碧华作品中较多描写男性的一部作品,相对于男主角蒙天放,女主角冬儿非常地没有个性,几千年前的故事里,两个人都是君权的牺牲品;几千年后的故事里,冬儿大胆活脱,蒙天放死板守旧,是时代本身的改变催生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于是,两个人在前后迥异的时空界限中很 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变成爱情对时光本身的朝奉或者说,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虽然各时代有自己的的眼光和审美标准,但都不能抗拒的体现出世道的沧桑。

3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人生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李碧华试图藉由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思考二、二、 神话传说里不可避免的悲剧神话传说里不可避免的悲剧——戏说《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 《诱僧》 、 《青蛇》1989年王祖贤出演《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李碧华的原著本是为“千古第一淫妇“翻案,证明导致历史上的潘金莲和现实中的单玉莲之所以会被冠之以“淫妇“的称号,不过是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活生生的男性一厢情愿的威逼纵观李碧华的作品,她始终持有同样的观点,即历史的书写者是男性,因此历史的行进轨迹不可避免围绕着男性的本体审美意识,所以女性始终会处于被欣赏、被怀疑、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地位前生的潘金莲自不必说,始终是众多男人的玩物,甚至就连自己试图改变现状的一次追寻珍爱的过程,不但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还为自己招致了千古骂名;而在今生的潘金莲变成了先在上海舞校学习的女生,后在巧合下嫁给香港人的女工,命运的摆布使她辗转流离,前后遭遇四个男人,历尽劫数难逃宿命表面看来,主宰这个可怜的女人的是所谓的命运,而在李碧华的笔下,命运有了全新的阐释,那就是隐藏在世俗眼光下的鲜为人知的男权思想,正是这些始终如不散阴魂的男权观点,使得她周围的男人、和男人秉承同样眼光的女人,一个个粉墨登场,直接或者间接的抹杀了潘金莲的女性意识。

改编后的电影,前世的西门庆,可能是导演有意为之,选择了一个著名的三级片演员,潘金莲则选择了大众意识中擅演女鬼的王祖贤,曾志伟形神兼备的扮演了武大郎,终于使得这样一部为女性争取话语权的严肃的小说变成了荒唐的情色闹剧除了画面精致,情节跌宕,情色取代了一切能发人深省的思考虽然放映之后票房收入不高,但《诱僧》一直是一部比较有争议的作品,李碧华借助真实的历史框架构筑出完全虚拟的男女挣扎原著里讲的主要是男女主角的爱情和欲望纠葛,改变出来的电影基本是忠于原著的 《诱僧》之所以从放映之日就引起种种争议,或许就在于电影基本保留了原著的所有故事情节和思维方式对于男主角石彦生也就是后来出家为僧的静一,李碧华主要是借助他描述了男性在社会世俗和清规戒律中挣扎却找不到出口的无奈;而对于女主角红萼也就是后来出家的慧青,李碧华描述的形象并不是王朝中养在深闺的千金公主,而是一个敢想敢做的独立女性李碧华或许是一直在思考肉体的软弱和戒律的威严,因此在三年后的另一部作品《青蛇》中她又颠覆了传统,塑造了同样出家为僧也同样凡心未了的法海 《青蛇》的原著是相当有深度的,它是李碧华作品中对女性自体存在价值思考最多的一部而改编为电影之后, 《青蛇》则跳脱出原著对于两个女性对自身的追问,继续不厌其4烦的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

和中国古代传说中习惯以白蛇为主角的《白蛇传》不同,这个故事一直把青蛇作为主要的叙述对象,故事也始终由青蛇口述,探讨了青蛇、白蛇、许仙和法海四个角色对爱情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传说中白素珍的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无论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还是《义妖传》 、 《新白娘子传奇》 ,悲剧或者喜剧的结局里,白素珍和许仙的爱情都是一贯的主题,小青永远只是到处惹祸添乱的丫环,法海则要么是天理正义的化身,要么是嫉妒心胜的妖僧;唯独到了李碧华的小说里,青蛇和白蛇一样是在寻情觅爱的懵懂少女,法海则成了六根未净的青年男子矢志不渝的爱情典范遭到怀疑,许仙未必是真心爱白素珍,当小青作为青春少女的形象释放诱惑时,许仙作为男人虚伪和软弱的漏洞顷刻暴露无遗;白素珍的千年修行不能带来端庄典雅,在爱情或者说仅仅是欲望的面前她是个争风吃醋的凡俗女子法海由于年龄小,虽有多年的降妖经验,还是不能抵御来自青蛇这样丰饶多姿的女性的诱惑,最后甚至恼羞成怒,为私人恩怨而祸及苍生,还口口声声替天行道,貌似一切卫道士的虚伪是男权背景下的假正经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的青蛇和白蛇之间的关系,似乎也超过了简单的姐妹情谊强大的法力使她们蔑视一切人,即便是令她们眼花缭乱的所谓爱情、所谓男人,也都是时间长河中的过客,只是她们手中的玩物。

作为千年不死的蛇妖,没有任何人类 可以与她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长相厮守,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两个妖精之间的感情,这种彼此无间的信赖,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男权的讽刺,但是也难免因为否认了男权就跌入“女性主义至高“的空洞理论说教中去了青蛇在小说中不具有任何古代女子娴熟温良的性格特制,相反地,小青几乎叛逆的不像一个纯粹的女人,敢爱敢恨、重情重义的侠客品质是她最重要的特质最终,小青还是凭借自身对世事的体验,看破了人类的真实面目,明确地意识到,人类之间任何的感情都虚伪和庸俗,要么是物质利益的驱动,要么是肉体欲望的吸引,只有她和白素珍之间的爱情真实而且完整,值得彼此珍视因此,她杀死了许仙,而临死的许仙甚至还在玩弄作为人类的一点小计谋,玩弄他和两条蛇之间所谓的爱情,原著里许仙一贯胆小怕死、虚伪至极的形象彻底完善了所以在千百年后,青蛇和白蛇自沉睡中苏醒,依然可以放肆的追求男性、追逐欲望总之,整个小说一以贯之的就是女性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看同所谓的爱情,然后重获自由的经历和感受然而,到了一贯以武侠片和神鬼片为表现风格的徐克导演这里,青蛇和白蛇之间的姐妹情深被淡化,甚至两个活生生的女性变成了争风吃醋的泼妇特技效果丰富、画面华美典雅,始终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吸引着观众,女性独立的正剧变成了爱情童话,眼球始5终集中在张曼玉、王祖贤这样的美女和赵文卓、吴兴国这样的俊男身上。

电影中的小青也在成长,在男人的爱恨纠缠里不断丰富自我,这种成长过程无比的痛苦,一如她蜕去蛇尾,学习用脚走路的过程白素珍死了,以自己的牺牲换得儿子的生存,凸现了传统女性作为母亲的伟大之处;许仙死了,似乎是为了追随爱情跟着白素珍就离开了世界; 于是故事很惨烈,两个传统意义上的 “完人“为了纯粹至极的爱情放弃了一切,电影遂变得丰满和凄凉然而,这样的改编几乎是完全的为了照顾大众审美和票房需要,对原著进行的是践踏,世俗人也罢、出家人也罢、妖精也罢,统统是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美德进行粉饰的材料,世俗人在生死面前的猥琐、出家人在灵与欲之间的挣扎、妖精们寻求本身存在意义的思考,统统引退,原著对于女性主义的思考变成了民间传说的再翻版也许正是因为原著的女权主义观点不能为人接受,改编者在再创作的过程中吸取经验,悄悄地把女权主义隐藏起来了,然而李碧华的思考并没有停滞,反而超脱了对女性本身进行思考的范围,从活生生的人类本题角度进行了勇敢的尝试,这种大胆的尝试,直接催生出了一部更具有普遍意义人性关怀的作品,也就是同年由大陆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 三、三、 试图在现实挣扎中建立真正的平等试图在现实挣扎中建立真正的平等——《霸王别姬》别谈与上面单纯思考女性自体存在价值的《青蛇》不同,当年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选用了大陆导演陈凯歌执导,这部电影的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