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219620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一)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一)(2011-04-06 18:14:23) 转载转眼已到不惑的年纪,看这 40 年,经历不少,教训也不少。如果人生能倒 过来活,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回顾我从 20 岁到 30 岁这十年,有虚度光阴的 感觉,让人不胜唏嘘。下面我只是从做学问的角度,给年轻人一点建议,希望 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人能有所帮助。在大学以前,中国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规划,父母和老师已经替你考虑好 了,那就是尽可能考好一点的学校,一切都为这个中心服务。假如 20 岁你进入大学,这时候你要自己规划你的将来了。大学的诱惑很多, 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浑浑噩噩混日子。如果你想靠

2、做学问吃饭,就必须要耐得住 寂寞了。所有的自然科学都以数学为基础,所有的数学课要学好,这是根本。 将来你能不能成为牛人和大家主要看你的数学功底了。对于通信、电子、自动 化等方向,要达到数学系优秀本科生的水平,当然可能是你在硕士甚至是博士 才提高到那个水平的。本科阶段是读书阶段,要尽量涉猎多的课程,不一定深 和精,但一定要广,重点掌握这门课的思想和精髓。人的成长和树相似,你吸取的营养越多,你的根扎的越深,越广,你越可 能成为一棵大树。同时,树的成长很缓慢,肉眼几乎看不出来。但是,过了几 年,你也许会突然发现树的令人惊奇的变化。读研究生是做学问的必经之路,注意不要让英语和政治花费你太多时间, 因为

3、,将来你要靠专业吃饭的。建议,要充分利用大四的后半年。选一个好的 学校和导师是必要的,他将对你的将来产生重大影响。读硕士期间,一般第一 年还是读书,不过课程只局限于你的方向和相近的课题。这时候,好的老师会 指导你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初步的创新能力要在硕士阶段培养。负责 任的老师会给你提供一些他做的课题和方向,而且把相关文献给你,让你读。 其实,硕士主要是培养创新能力,一般人是发现不了好的结果。当然,如果你 能在数学学报、电子学报等一类期刊上发文章,对于你直接找工作,甚至考博 都有帮助。下一步就是读博士了,这个阶段入门的压力不大,导师一般有很大的权力, 如果你表现出很好的科研潜力,即使你考

4、试出现一些差错,他会想办法帮你的。 理工科的博士一般 4-6 年才能毕业,建议你换专业时跨度一定不好太大,否则 很难毕业。进入门槛后,你的所有事情都由你自己规划了。第一年还是读书, 修学分,但课程不多,有很多时间读文章,好的导师一般一周能见一、二次, 从宏观上给你指导。经过本科和硕士的锤炼,你应该很熟悉你所在的领域,而 且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进入博二,你就要和导师谈心,决定你做的 小方向了。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的方向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 有解决。一方面靠与导师的交流,另一方面读你的方向上那些大牛的文章,以及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可以说博士阶段是压力最大的阶段,每天你生活的重心

5、就是读文章和发现问题,然后考虑如何解决它。这是一个痛苦煎熬的过程,现 在一般的名校博士生毕业时都要求发表两篇以上 SCI 文章,我觉得只要一点一 点读,一点一点做,达到要求是不难的。文章只要发表在一般国际知名期刊上 就好,不一定是本领域最权威的期刊。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二)从做学问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二)(2011-04-06 19:33:07) 转载当然,人还得吃饭穿衣,因此,读书期间,可以做份兼职,用来改善你的 生活。如果你的导师有充足的经费,他人也很好,也许他会给你一些生活费。 这里,我要呼吁那些博导们,也许硕士生太多,你照顾不过来,但是,对于博 士们,大部分已经成家,要尽力多提携他

6、们,比如每月给一点经费,用来买书, 买文具等,帮他们度过难关。说大一些,这是真正为教育事业做事。但是,很 遗憾,个别人已成为政治家和商人。在这里,我要感激我的硕士生导师李登峰 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程正兴老师,他们都很体谅学生。读书的过程很清苦,也很漫长,这靠你有足够的毅力,才能支撑你走下去。30 岁,如果你能顺利博士毕业,就要祝贺你了,从此,你可以衣食无忧的 生活了。十年磨一剑, 但是新的路才刚刚开始。青年人,还是要尽量去一个好 的学校发展,有好的平台和体制,当然要暂时牺牲一些眼前的物质利益。最起 码要去一个有本方向硕士点的大学,在待遇和平台上做一个平衡。博士毕业,一般聘为讲师,在毕业的前三年,要

7、把副教授评上,这是非常 关键的。对于受过科研训练的人来说,这一般不是问题。刚毕业,婚姻、工作、 生活上的事比较多,要静下心来,学问不能丢。刚毕业,经费少,讲师收入低, 科研是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也是为将来打基础。总之,这个阶段还是奋斗阶 段。每年都有一次申请国家青年基金的机会,一直到 35 岁(女老师 40 岁)。 现在,基金的平均资助金额达到了 25 万,如果能申请到,能大大改善你的生活。 我周围够条件的朋友,很多人都有了。有 5 篇以上的 SCI 文章都有很大把握, 不要求很好的平台。数学上还有天元基金,截止到 35 岁,有 3 万的经费,够条 件的几乎都可以申请到。这是国家专门为支持青年

8、人设定的。在评上副教授以后,就要考虑出国的事情了。现在,国家留学基金的公费 项目比较多,我们单位的名额常常用不完,有时候领导会做工作要我们申报。 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就联系一个好的导师去一年,最好是美国。这个阶段就 不能只满足于发 SCI 文章,去挣那 5 位数的科研奖励,而要争取在国际最有影 响力的杂志上发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为你的长远发展打基础。如果你能去美国和最著名的数学家合作,将大大增加你实现目标的机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在 37 岁的时候,你会在 TOP 级的杂志发表 5 篇以上文章,有 2-3 个主持的国家 级课题,即使在 985 的高校,也能顺理成章的评上教授,当上博导。会有一批

9、 人硕士、博士跟着你做,来延续和发展你的思想。而且,每年你都有机会申请 国家面上基金,现在平均强度已经达到了 60 万。关于项目方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荣誉,一个是教育部的创世纪人才,截 止到 40 岁,有 40 万左右的经费(?),这个相对容易申请,我有同事拿到了。还 有一个就是国家杰出青年,经费更多,截止到 45 岁,但是非常难,没有好文章 不行。如果你心足够平静,对作学问足够的爱好,人又足够的勤奋,能够一直坚 持,在你 40-45 岁的时候,你已经成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了。如果运气足够好, 或许你能够获得像杰青或者其它更好的荣誉。你当然也会获得令人羡慕的收入。 这是做学问的理想境界,美国有个数学家说的 EVERY WAKING MOMENT 既如此, 但很多人会为各种诱惑分心。机会只会照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当然,还有运气的成分。多一些付出,少 一些抱怨。每天对为目标而努力,吃饭、休息和锻炼也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到新 的战斗中。我相信,人若如此,定能五年一次蜕变。其实,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关键 在于你的规划和付出。做学问能如此,也是国家只幸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