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200050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第八章 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第一节 概述一、孔内事故的危害及预防事故的意义在钻孔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发生各种孔内故障而终断正常钻进,通常把这些故障统称为孔内故障。它首先耽误钻探进尺,推迟施工进度,影响地质材料和矿区储量报告的提交。如果处理不当,还会报废钻探工作量和管材,使钻探成本提高,严重时,还会损坏机器设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等严重后果。孔内事故的发生,一般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 主要指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技术措施不当以及违章作业等。例如,修理水泵时,未将钻具提离孔底一定高度,就容易发生埋钻和夹钻事故;在破碎地层钻进,使用泥浆不当

2、,会加剧钻孔坍塌、掉块而造成卡钻、埋钻事故;硬质合金换钢粒钻进,以及下套管后采用钢粒钻进时,开始如不使用旧钻头、小钢粒,不减少投砂量和水量,就会造成卡钻事故等。客观因素 主要指地质条件复杂和设备、管材质量不好等。例如,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流砂、涌水等情况,会使钻孔坍塌、掉块和出现探头石;高岭土、绿泥石等塑性岩石常常遇水膨胀而使钻孔缩径;钻探设备、管材质量不好,也常常容易造成孔内事故。孔内事故是提高钻进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降低钻探成本的大敌。我们钻探工作者与孔内事故作斗争,应积极采取以“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方针,把事故杜绝于发生之前。实践证明,只要思想重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采取有效的

3、预防措施,就能把孔内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杜绝孔内事故。二、孔内事故的分类孔内事故可分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类,实际上,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与人为因素有关,纯自然事故是比较少见的。人为事故,指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没有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作业,没有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而造成的事故。如:钻具折断、烧钻、岩粉埋钻等事故,都属于人为的。自然事故,主要指有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而造成的事故。这种客观因素,或者是我们事先无法掌握,或者即使我们事先掌握了,采取的相应措施很难收效而难以避免事故。如:严重孔壁坍塌引起的埋钻事故;严重破碎地层引起的掉块挤夹事故等,都属于自然事故。根据孔内事故发生的

4、具体原因及现象,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 埋钻事故;2. 烧钻事故;3. 挤夹、卡钻事故;4. 钻具折断、脱落和跑钻事故;5. 工具、物件落入事故;6. 套管事故。三、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原则孔内事故发生在钻孔中,眼睛不能直接观察,手又不能直接接触,只能靠间接标志去判断事故的情况,靠专用工具去处理孔内事故。如果判断准确,选用的方法合适,处理工具恰当,则很快即可排除而恢复正常生产。否则,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双重事故,使事故进一步恶化。因此,掌握好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原则使十分重要的。1.事故发生后,要弄清以下几个情况:(1)事故部位要清 事故发生后,要根据机上余尺或提出来的断头钻具,精确计算事故部位的

5、孔深,确定打捞钻具的长度。(2)事故头要清 根据提出孔外的钻具和其它有关的标志,弄清事故头使钻具的哪一部分,口径多大,损坏变形的程度如何,必要时可以采用打印法查明,以确定处理方法和打捞工具。(3)孔内情况要清 弄清发生事故钻具的结构(规格、种类、数量),钻孔结构,孔内岩石性质,孔壁稳定程度,岩粉和钻粉多少,有无暗管和其它残留物,以及事故发生过程和起初的征兆(如冲洗液循环情况、钻具回转阻力,动力机声音变化、操作者的感觉等) ,这些都是判断事故情节和确定处理方法及步骤的重要依据。2.处理事故前要慎重地做好以下两项工作(1)弄清上述情况后,发动群众,发扬技术民主,开好事故分析会,认真分析研究事故发生

6、情况、事故性质、事故原因,慎重制定事故的处理方法、步骤和安全措施。(2)根据处理方法与步骤,慎重地选择和检查打捞工具。3.处理事故中,要做到快、稳、准、勤(1)处理事故的方案和方法确定以后,组织工作要迅速落实,处理事故作业的动作要快,操作要稳、准,不要忙乱和蛮干。总之,要抓紧实践,及时排除,避免事故恶化。(2)勤了解和分析事故的实际变化情况。在实践中验证原来所制定的方案是否正确,根据事故情节的变化,适当修改处理方案。(3)所用打捞工具和处理中的各种情况,应立即填入报表,并准确如实交接清楚。4.事故排除后,应详细讨论造成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第二节 处理孔内事故

7、的基本方法孔内事故的具体处理方法,主要依附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由于事故的性质、类型、情节、以及当时各方面的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常用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捞用各种类型的丝锥和捞管器打捞孔内事故钻具。用丝锥打捞,是借助自身硬度大的丝扣,对孔内钻具的断头重新套扣,并与其接合而打捞上来。在一般情况下,用正丝钻杆和正丝锥打捞折断或脱落事故钻具。在处理卡钻、夹钻、埋钻、烧钻等引起的折断和脱落时,如果事故钻具提升阻力很大,不易提拔时,应采用反丝钻杆和反丝丝锥捞取。丝锥分公锥和母锥两种类型。打捞钻杆及其接头时,根据不同情况可用公锥或母锥。打捞套管、

8、岩心管时只能用公锥。常用的丝锥见图 8-1、8-2。此外,还有套管公锥,如图 8-3 所示,其规格如下:73/65、89/65、108/65、127/65、146/65。用丝锥进行打捞时,必须注意检查与事故钻具是否吻合;本身有无伤裂缺陷;连接用的钻杆和接头是否坚固,不合格者不能使用。水压捞管器如图 8-4 所示,是由冲洗液的压力,推动活塞杆 4 向下,迫使装在其上的三块齿瓦 6 沿外壳 3 下部锥形体的滑槽 5 下行,并张紧在套管内壁上。然后,上提与捞管器连接的钻杆,则椎体上行,使卡瓦可靠地卡死在套管内壁,将事故套管提捞上来。如果提拔无效,则将钻杆下压,锥形体下行,齿瓦即可收缩,安全取出捞管器

9、。当岩心管脱落孔内,或是套管脱节,因岩心管或套管丝扣损坏,丝扣不能吃扣时,采用岩心管卡取器捞取更为适用。其结构如图 8-5所示。卡取器可带卡料至卡取位置,卡取时开泵将卡料准确可靠的投放到预定位置。打捞其它事故物件,如断脱在孔内的电缆、钢丝绳、工具等,则采用捞矛、抓筒、磁铁打捞器或其它专用打捞工具。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中叙述。(二)提用丝锥或其它打捞工具对上事故钻具后,一般用升降机提拉,即可将事故钻具提出孔外。发生卡钻、埋钻、夹钻等事故时,都要先用升降机提拉。如果事故较复杂,提拉阻力较大时,在设备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可用双绳或三绳复式滑轮系统强力提拉。用升降机提拉时,用力不要过猛,要逐渐积蓄力量,在提

10、升设备的安全负荷允许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提拉,提拉事故钻具时,有时不仅要向上提拉,当提拉到一定高度后,还可靠钻具自重向下回送,这样反复串动,决不能死拉。发生掉块或掉物件卡钻时,事故钻具往往有一定活动距离,即可用此法将事故钻具逐渐提出孔口。(三)扫事故钻具在孔内某孔段遇阻,超出这孔段就不能提升或下降,但钻具能够回转或上下活动。遇此情况,可开车回转钻具,向上或向下扫,把挤夹物扫碎或挤入孔壁,使事故钻具能够顺利提升或下降。(四)冲用冲洗液冲洗事故钻具上部或周围的障碍物。当发生埋钻和夹钻事故时,如用升降机起拔无效,可用增加冲洗液量进行强力冲孔的办法排除埋挤的障碍物。一般不太严重的埋钻和夹钻事故,经强力冲

11、洗后,再进行起拔,即可排除。所以发生孔内事故后,不要停止冲洗液循环,已经中断循环的应当尽可能地恢复循环。(五)打用吊锤或震动器,冲击和震动卡钻事故钻具。消除或减少事故钻具周围的挤压力,以使事故钻具松动或上下串动进而解卡。此法一般用于浅孔或中深孔浅部的掉块或钢粒挤夹事故较为有效。冲打钻具,有向上打或向下打两种。当钻具在孔底被挤夹时,必须向上打;钻具悬空挤夹时,应向下打。向上打时,应将钻具用升降机吊紧,以增加冲击效果。钻探常用的吊锥有 100 和 50kgf 两种。(六)顶用千斤顶起拔事故钻具。千斤顶起拔的能力比升降机大得多。适用于阻力较大的卡钻、挤夹钻和烧钻事故。用千斤顶起拔时一种静力作用,顶时

12、不要用力过猛,上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事故钻具顶断而造成插钎,使事故复杂化。因此,每顶起 100200mm,应停顿一下,缓慢地增加力量,使作用力充分传到孔底事故钻具上。钻探常用的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顶和油压千斤顶两种。螺旋千斤顶时利用丝杠旋转的力量强力起拔事故钻具,主要规格见表 8-1。油压千斤顶是运用油泵、油缸,利用油压起拔。油压千斤顶具有劳动强度低,操作安全可靠,起拔力大等特点。油压千斤顶又分为手动和机动两种,其规格见表 8-2。表 8-1 螺旋千斤顶主要规格最大起重量tf 20 和 40顶起高度起拔钻杆规格起拔套管规格mmmmmm 丝杆长度:51252542、43、50、6044、54、64、

13、74、89、108、127、146表 8-2 油压千斤顶主要规格最大起重量tf 75顶起高度起拔钻杆规格起拔套管规格mmmmmm 33733.5、42、43、50、6044、54、64、74、89、108、127、146以上处理事故的方法,都是力图将事故钻具完整地由孔内提出,但在某些情况下,往往很难做到一次将事故钻具完全提出钻孔,常常需要分段处理。此时可用下述几种方法排除。(七)反通过粗径钻具上部的反事故接头或采用反丝钻杆和反丝丝锥,将事故钻具分若干段分次从孔内反取上来。反取了全部钻杆,就给进一步处理下部粗径钻具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粗径钻具上面埋挤的障碍物较多,还需用特质的导向钻具进行“冲”

14、、 “扫” ,减轻对事故钻具的挤夹;尤其是反取带有取粉管和短钻杆的粗径钻具,往往阻力较大,应采取措施减少阻力。反取孔内事故钻具,体力劳动强度大,且易发生钳把伤人。为了避免钳把反转伤人,宜采用棘轮式反管器或钢丝绳反管法,以确保工作安全。1.棘轮式反管器反管 其结构如图 8-6 所示。其工作情况如图 8-7所示。反管时,两把反管器同时使用。首先将方钻杆 3 连接在孔口的钻杆 7 上,然后分别将下反管器 5 和上反管器 2 套在方钻杆上,万恶 ile 便于操作,上、下反管器间放置垫管 4,操作时扳动上反管器把手,便由反钻杆带动钻杆反转。松开上反管器时,由于下反管器的棘轮卡及把手靠在机架上,起到了制动作用,使事故钻具只能随同方钻杆左旋而不能右旋。这样连续扳动上反管器把手,当反转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述古钻杆便从某一处卸开。2.钢丝绳反管法 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