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2364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系统pcb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学院高速光电信号数据采集技术(小论文)学 号:S312117016专 业:光学工程学生姓名:刘海帝任课教师:温 强 副教授2013 年 3 月高速系统高速系统 PCBPCB 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设计的接地技术简介刘海帝 理学院摘要:在电路或系统设计中, “地线”通常被定义为一个等位点,用来作为一个或更多系统的参考电平,为信号电流提供了一个低阻抗的路径,由于信号是通过电流来传播的,在电路中任何两点都存在一定的阻抗,从而造成两点之间存在电压差和电流。在直流状态下地线对电流呈现的阻抗很小,而在交流状态下地线对电流的阻抗会随着频率的提高而快速增大,那么地线阻抗所表现出来的干扰就极为显著。所以了解地线对

2、电路带来的干扰和PCB板印刷中常用的接地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接地 地线干扰 PCB 板“接地”(Grounding)一般指将电路、设备或系统连接到一个作为参考电位点或参考电位面的良好导体上,为电路或系统与“地”之间建立一个低阻抗的通道。地线是作为电路或系统电位基准点的等电位体,是系统中各个电路的公共导体,任何电路的电流都会经过地线形成回路。然而,任何导体都存在着一定的阻抗,当地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根据欧姆定律,地线上就会有电压存在,那么地线就不是一个等电位体。所以在实际设计电路或系统时,关于地线上各点的电位一定相等的假设就不是成立的,实际的情况是底线上各点存在电位差,有的相位差还可能很大。

3、地线的公共阻抗会使各接地点间形成一定的电压,从而就会产生接地干扰。如上面所说,地线作为导体,存在一定的阻抗,顾名思义,阻抗也就是由电阻和感抗两部分组成,即:LjRZ导体的阻抗是频率的函数,随着频率的升高,阻抗增加很快。对于高速数字电路而言,电路的时钟频率是很高的,脉冲信号包涵丰富的高频成分,因此会在地线上产生较大的电压,则地线阻抗对数字电路的干扰十分可观。在电子产品的 PCB 设计中,抑制或防止地线干扰是需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所谓干扰,必然是发生在不同的单元电路、部件或系统之间,而地线干扰是指通过公用地线的方式产生的信号干扰。注意这里所提到的信号,通常是指交流信号或者跳变信号。地线干扰的形

4、式很多,有人把它归结成两类:地线环路干扰、公共阻抗干扰,其实应该还要加上地线环路的电磁耦合干扰,因此是三类。下图可以很好的说明三类地线干扰的成因。图 1.地线干扰图解一、地环路干扰。横向,每根导线上的电流不同,因此会产生差模电压,对电路造成影响。具体的说就是“其他电路单元 B”的地线电流,在J、N、L、M 形成的“地线环路”中,对放大器 A1 和 A2 造成了影响。由于这种干扰是由电缆与地线构成的环路电流产生的,因此成为地环路干扰。二、地环路电磁耦合干扰。在实际电路的 PCB 上,J、N、L、M 形成的“地线环路”将包围一定的面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如果这个环路所包围的面积中有变化的磁场存在,

5、就会在环路中产生感生电流,形成干扰。空间磁场的变化无处不在,于是包围的面积越大干扰就越严重。三、公共阻抗干扰。认真考察上图所示的电路结构,我们将发现,J、N、L、M 中,有一条连接是多余的,随便去除其一,仍然可以满足各个接地点的连通关系,同时又可以消除地线环路。那么,将哪一条连线去除比较合理呢?这时就要考虑另一类的干扰问题公共阻抗干扰。去除 J:这是最差的方案。J 去除后地线环路似乎消失了,可是另一个更可怕的环路又形成了(I、N、L、M),其中 I 是信号线,因此干扰比原来有线 J 时还要严重。去除 M:环路消失,但是我们发现,此时放大器 A2 的地线电流需要流过J、N 到达接地零点,注意 N

6、 段是 A1 和 A2 共同的接地线,因此 A2 接地电流在 N 上形成的电压降就加到了 A1 上,形成干扰。这种因共用一段地线而形成的干扰称为“公共阻抗干扰”。去除 L:不仅不能解决 A2 与 A1 之间的公共阻抗干扰问题,还引起了“B 单元电路”与 A1、A2 之间的公共阻抗干扰问题。去除 N:看来这是最后的方法。其实这样做将使 M 成为 A1、A2 的“公用阻抗”,同样形成干扰。还是存在问题!但是,我们注意到,此法中的干扰是 A1对 A2 的干扰,A2 是后级,工作信号强度远大于 A1,因此 A1 对 A2 的干扰,很难造成不良后果。最合理的走线方案是:去除 N,然后将 M 的下端直接连

7、到“接地信号零点”上。以上是关于接地干扰产生的原因,下面再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接地方式,结合前面对接地干扰产生原因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实际设计 PCB 板电路时,正确的选择干扰最小的接地方式,设计出合理的电路或系统。信号接地方式可以大体上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和悬浮接地。一、单点接地。单点接地就是把真个电路系统中的某一点作为接地的基准点,所有电路及设备的地线都必须接到这一点上,并以该点作为电路、设备的零电位参考点。单点接地又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如下图所示:串联单点接地图.串联单点接地 对于串联式单点接地方式,如果该电路的功率很大,会产生很大的电路回流,在有限阻抗上会产生一个

8、电压降,造成电路和基准地之间的电压参考值的差异可能使系统不能如预期的那样工作。如存在多种不同功率等级的电路,不能采用串联式单点接地方式,因为大功率电路产生大的回地电流,将影响低功率器件和电路。如果说一定要采取这种接地方法,那么最敏感的电路必须直接设置在电源输入位置处,并且尽量远离低功率器件和电路。串联单点接地方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如果各个电路的接地引线比较短,其阻抗也会相对小。如果各个电路的接地电平差别不大,可以采用这种接地方式。图.并联单点接地 并联单点接地方式中,每个电路单元独用地线连接到同意地点,其优点是各电路的地点为只与本电路的地电流及地线阻抗有关,不受其他电路的影响。低频时可有效的避

9、免各电路单元之间的低阻抗干扰,但是也存在很多缺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各个电路分别采用独立地线接地,需要多跟地线,势必增加地线长度,从而增加地阻抗,结构复杂使用麻烦;其次,这种接地方式会造成各地线互相间的耦合,并且随着频率增加,地线阻抗、地线电感、电线电容都会增大,这种接地方式不适用高频电路。二、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某一个系统中各个需要接地的电路、设备都直接接到距离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一边接地长度最短,接地阻抗减到最小。图 4.多点接地 当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高于1MHz时,以致工作波长与系统接地引线的长度可比拟时,地线就象一根终端短路的传输线,地线的电流、电压呈驻波分布,地线变成了辐射天线,而

10、不能起到地线的作用。为了减少接地阻抗,避免辐射,地线的长度应小于1/20波长,因而单点接地方法是不合理的,通常采用多点接地技术。多点接地电路结构简单,接地线上可能出现的高频驻波现象显著减少,但多点接地可能会导致设备内部形成许多接地环路,容易对设备内部的敏感店里产生地环路干扰。一般来说,频率在1MHz以下时可采用单点接地方式,频率高于10MHz时可采用多点接地方式,而频率在110MHz时,通常采用混合接地方式。三、混合接地。混和接地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复合。在PCB 中存在高低频混合频率时,常使用这种接地方式。图 5.混合接地-容性耦合 图 6.混合接地-感性耦合 图5和图6提供了两种混和接地

11、方法。对于电容耦合型电路,在低频时呈现单点接地结构,而在高频时呈现多点接地状态。这是因为电容将高频电流分流到了地。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清楚使用的频率和接地电流预期流向。在接地拓扑结构中使用电容和电感,使我们能用一种优化设计的方式控制射频电流。通过确定射频电流要通过的路径,可以控制PCB 的布线。对射频电流回路缺乏认识可能导致辐射或敏感度方面的问题。四、悬浮接地。悬浮地是指设备的地线系统与壳体构件的接大地系统在电气上相互绝缘,以防止壳体构件中的电磁干扰传导到设备中去。但是,由于设备不与公共地相连,故悬浮接地容易在两者之间造成静电积累,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设备与公共地之间的电位差可能引起剧

12、烈的静电放电,产生干扰放电电流。悬浮接地不适用于通信系统中。了解了以上的内容,那么在实际的BCB板的印刷中,要以上面的理论依据为基础对地线进行合理布局。在对地线布局时,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数字地与模拟地要分开;二、数字电路地线不要构成闭合环路;三、多层PCB中,尽量将地线层和电源层放置在相邻的层中;四、地线、电源线和信号线宽度设计要合理。以上这些注意点,要在实际操作中慢慢研究体会。在进行高速电路设计时,合理的接地设计是最有效的电磁兼容设计技术。据统计,90%的电磁兼容问题是由于布线和接地不当造成的。好的布线和接地既能够提高抗扰度,又能减小干扰发射,同时也有可能再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解决许多电磁

13、干扰问题,所以在进行高速电路的 PCB 板设计时,合理的设计接地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黄智伟.印制电路板(PCB)设计技术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年 4 月.P1001132ADI 大学计划.高速设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年 9 月.P2302343于治楼;杜光芹.高速 PCB 的地线布线设计.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 年第二期.P77793苏小华;闻映红.电子设备的接地技术.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 年第一期.P39424 LI Li-ping,LI Yu-shan,et a1Investigation of intercomnect loss due to coupling between two parallel microstrip lines inhigh-speed designJMicrowave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2008,50(1);P1972026 ARCHAMBEAULT B RPCB design for realworld EMI controlMKluwer acacdemic publishers,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