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1677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和对策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张波 季鑫内容提要 中学生越来越多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已经是学校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事。研究表明,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理出发,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游戏 心理 对策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了人们交流和了解讯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同时,网络游戏也倍受中学生的青睐,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学生上网不是为了浏览新闻或查阅资料,更多的时候他们成群结队地一起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本文就试着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

2、理,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些对策供大家参考。网络游戏的吸引力要分析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必须要弄清楚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据笔者的调查显示,网络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游戏取材广泛。大多游戏设计题材广泛新颖,有科幻类的,有畅销小说类的,更多的是惊险刺激的比赛和暴力恐怖的搏杀,比如风行全世界的 CS。其次,在制作上,有电脑技术的支持,制作水平大大提高。从画面上看,更加抽象,浪漫,逼真,震撼人心。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效果。再次,网络游戏的随意发挥性。网络游戏是以角色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网络游戏中

3、角色参与的是玩家本身。他们在游戏设定的故事环境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同,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然是千百万化,只要玩家不中断网络游戏他们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这样玩家就容易获取成就感。最后,网络游戏还有社交的特性。玩家是在正常社交圈很难见到的亲密氛围中进行的。网络游戏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战场上是“敌人” ,下线后是朋友,这种朋友关系不带有任何名利。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网络游戏对中学生乃至是年轻人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行为分析1994 年,纽约精神病医生亿凡金泊格宣布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障碍网络成瘾症(IAD) 。此后,许多心理学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美国康狄格

4、州心理学家David Greenfield 博士发现:“互联网和电视非常相似。不过,电视总有结束的时候,而互联网给人的那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却能使你更加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那么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是不是网络成瘾症(IAD)呢?笔者从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单位时间是 4 小时以上。最多的可以是几天甚至是一周(报纸上的报道,不属于调查的结果) 。平均每周玩网络游戏的次数超过 2 次。根据网络成瘾症(IAD)症状显示,笔者可以肯定的说,这部分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就是网络成瘾症(IAD)病人,如果要他们在短时间内离开网络游戏是非常困难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理分析事实证明,中学生沉迷与网络游戏

5、不是偶然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共同原因的结果。根据笔者的调查,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如下之心理: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网络游戏亦是如此。自尊心的驱使。现在的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网络游戏的体会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强迫性心理。在以上两种心理的驱使下,加上网络游戏强大的宣传效果,学生就会强迫自己进入网络游戏中去体验。当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的视觉和听觉的感观后进而就会认同网络游戏。一旦他们认同网络游戏后,他们就会花大量

6、的时间和精力去刻苦“修炼” ,从而为追求网络虚拟的“级别和境界”不断沉迷下去。以上种种心理反映了学生从接受网络游戏到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在这些学生的背后,还有一种共同的心理:这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喜欢独处,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学校的规范。这些心理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网络游戏才是他们真正的玩伴,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训练了他们反映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等。几点建议和对策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是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问题,现在在全国都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为此,新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加进了健康上网的要求。笔者针对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以

7、下的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并从中摸请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比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找不到成就感,于是转移注意力,在网络游戏中强迫自己修炼,以此去寻找自己的成就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这种依托于网络游戏取得成就感的狭隘思想,并在行动上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以此来找回他们的自信心和建立正确的成就感基点。充分利用班会课,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感化学生,在全班形成一种对网络和网络游戏的正确认识。比如,笔者就专门组织学生自测了“我是否沉迷于网络和网络游戏”的心理测试,让学生明确

8、自己的处境,随时提醒自己。同时,对那些老想玩游戏的同学区别对待,让他们自己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时间不超过 1 小时,什么时候彻底不玩;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告别网络游戏。而且,笔者还让这些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心理病历,谈谈自己是如何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到学习和其他有益的活动中去。以此借助学生自己的不断增长的自我控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告别网络游戏。与信息老师及时沟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上习惯。在新课标下提倡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不仅包括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包括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有效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由于信息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学生对他们的信服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9、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老师的这种信服,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上习惯。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理性的认识网络。各科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开放的题目,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是利用网络学习的一大优势。平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型的具有探究性质的题目;寒暑假时候,由于时间较长,就可以布置一些大型的具有探究性质的题目。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和学校的网站的 BBS 和学生交流和探讨,设立讨论的题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在时间上和网络中留住了学生。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多的利用网络教学,如 Webquest 等。总之,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方面是表率作用,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

10、除了游戏之外还有许多精彩的地方,而且对学习的提升和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都有好处。学校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在一方面可以反衬出学校的课外活动并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校要转变思想,从学生出发,规划一些真正留的住学生的具有时代性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小结正确认识网络和网络游戏,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学校和社会的事。网络是 21 世纪公民必须面对的重要的媒介。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利用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生活服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上习惯。参考书目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 程乐华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广州初中生心理学 蕾劈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杭州注:此文获中国教育报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举办的第 3 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 2 等奖。PAGE PAGE 4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