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7025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第一节 书法篇一、中国书法概述书法是中国文字艺术的瑰宝,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是世界上少见的奇特文化现象之一。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经历了从“实用的书写”到“艺术的书写”漫长的历程。书法依托于汉字,又在汉字书写的载体上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和民族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不同特色。世界上有许多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等,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但都没能够像中国的汉字书写那样,形成书法而步入艺术的殿堂。所以说,书法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门独特的艺术。汉字形体的发展阶段,在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大体是按甲骨文

2、、金文、籀(zhou)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顺序排列的。其中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统称大篆,大篆和小篆合称为篆书。西汉时我国发明了造纸术,东汉以后,纸的应用逐渐普及,使书写便利起来,为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回顾文字发展历程,可以更好的看清楚书法的发展演变。文字产生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由于文字的创造是“依自然万物之类而象形”的,文字体现了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因此在汉字产生的同时,书法也就萌发了。历史上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成熟和繁荣三个阶段。 (1)发展阶段(殷商到西汉)。这时的字体先后有甲古文、金文和篆书。他们的特征基

3、本相同,结体繁复,字形带有较重的象形意味,线条单纯,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和形式区别。书法艺术主要表现的是结体造型,普遍表现出一种古朴、稚拙、凝重的美。 (2)成熟期(东汉到南北朝)。这期间先后出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不同的字体形态。书法艺术开始注重以自由多样的线条变化和空间构造来表现字形,抒发作者的情感,并由此升华到高度抽象的线的艺术世界。 (3)繁荣期(隋唐至近代)这时的字体发展己经达到顶峰,书法艺术主要朝着书体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在原有的字体中融进新的审美意识,通过点画和结体变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风格流派,富于建树的书法艺术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对中国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中国书法

4、艺术的代表人物(一)杰出的女书法家卫铄卫铄(272349),字茂漪,西晋大书法家卫瓘(gaun)的孙女,汝阴太守李矩妻,世称“卫夫人”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大书法家。她出生于一个书法世家。她的曾祖父卫觊(ji) 、祖父卫瓘、叔父卫恒都是大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很有影响。书法的家学渊源,为她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女书法家奠定了基础。卫铄的书法秀丽端庄,清雅脱俗。唐代的一些书法家对她的书法艺术推崇备至,认为“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卫夫人的行楷笔迹。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年少时,曾跟随卫铄学习书法。传说,王羲之七岁时已能写一手好字,到

5、了 12 岁那年,发现父亲的枕头中藏有一本前代笔论 ,便偷偷地拿出来阅读,经过一番苦心揣摩,书法大有进步。这些事情瞒不过他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卫铄对王羲之的父亲王策说:“这小孩子一定是发现和研究过笔诀,我近来感觉到他的书法已经开始老练起来,他可能读了你手中的那本前代笔论),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我。 ”王策心里为儿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就笑笑没有说什么。尽管王羲之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法造诣超过了他的卫老师,然而从他的书风中,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卫铄风格的痕迹来。(二) “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司徒王导的从子,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后人即称之为“王右军” 。他出

6、身于东晋门第最高的王氏家族,本人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他集汉魏以来书法之大成,隶、楷、行、草无不擅长,并创造出新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 7 岁开始学习书法,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最初,他受到精于章楷的叔父王廙(yi)的影响。不久,他跟随女书法家卫铄(shuo)学习笔法。卫铄是西晋“二妙”卫瓘(qum)的族孙女,世称卫夫人。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尤其是她在执笔、用笔方面特有的风格对王羲之影响很大。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致笔法超逸、有铁画银钩之誉。王羲之的字,笔势开放俊朗,富于变化,而结构却十分严谨。王

7、羲之的书法作品很多,都称得上书法中的精品,其中最有代表性又最负盛名的是兰亭集序 。(三)唐初四大家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但笔力劲险,有过于王羲之,后学北朝魏碑,融会贯通,笔法圆润兼济,结构严谨匀称,自创一种风格,人称欧体。他学书认真,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魏晋时的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文,观赏了很久,流连不舍。后来索性坐下来认真琢磨,晚上又在石碑旁边露宿,经过三天揣摩,自己觉得已基本掌握了碑文的特点和写法后才离开。欧阳询活了 85 岁,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有九成宫醴(li)泉铭和化度寺碑 。虞世南(558638),

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他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性格恬静,勤于学习。他的字学文章,为时所重,与欧阳询同为初唐的前辈大书法家。他死后唐太宗很难过,跟别人说:虞世南死,再没有和我研讨书法的人了。虞世南的代表作品有:破邪论帖 、 孔子庙堂碑等。褚遂良(5 9 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知政事,封河南郡公,后人亦称褚河南。虞世南死后,魏征向唐太宗推荐了褚遂良。当时,唐太宗下令全国各地搜购王羲之的墨迹, “天下争献,然谁能质其真伪,遂良独论所出。 ”可以想见褚遂良对王羲之书法钻研的透彻。褚遂良的书法,字形宽绰、清俊飘逸, 雁塔圣教序是他的优秀

9、代表作。薛稷(ji)(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是武后时谏议大夫,昭文馆学士,后来封晋国公,拜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所以后人也称薛少保。薛稷是魏征的外孙家中收藏了许多名人的书帖,尤其是褚遂良和虞世南的。他努力学习褚遂良的书法,得其神髓。(四) “草圣”张旭张旭,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 。生活在盛唐的开元年间。他精通书法,以草书知名士林;他喜欢喝酒,往往醉后落笔疾书。常与当时著名文人贺知章一起出游、饮酒,酒后看到好墙壁和屏障,兴致所至,笔落数行,变化无穷,似有神助。相传他酒后把头浸在墨汁里,用头发写字,被人称为“张颠” ,也叫“草圣” 。

10、盛唐诗人高适醉后赠张旭的诗里这样写道:“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 。张旭说他的书法是看了当时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蹈动作而得其神韵的。他和大诗人李白、贺知章等,被人称为“饮中八仙” 。张旭的草书被人称为狂草书,飞动的笔势象剧烈的舞蹈动作,变幻无穷,表现出艺术家的开阔胸襟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最有代表性的书法是肚痛贴 。此贴以汉代章草为里,晋王草法为表,笔墨精湛,虽颠还逸,于不规则中常守法度。但其布局,大多崇尚“字字相连接,上下相呼应”的草法,透出一种笔走龙蛇、信手挥舞的颠狂意趣。(五)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他为人刚正,在安史

11、之乱中,坚持抵抗叛军。平叛后授宪部尚书,任御史大夫等职。后来南方军阀李希烈叛乱,朝廷派他去劝降,被李希烈杀害。颜真卿初学褚遂良的书法,后拜张旭为师。他一改王羲之俊逸超迈的书风,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新书体,即“颜体” 。他写的楷书,用笔肥厚健硕、内含筋骨,一般人们用“颜筋”来概括他的书法特点。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称赞他的书法和他的人品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颜真卿的代表作有多宝塔碑 、 东方朔画赞碑 、中兴颂碑 、 争坐位帖等,他的祭侄帖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 唐朝书法艺术上贡献最大的是颜真卿。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以后,最有成就的大

12、书法家。(六)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禀性刚直,精诗文,工书法,元和进士。官至太子少师,故后人称之为“柳少师” 。柳公权生活的时代已在唐末,唐代书法艺术的黄金时代已成过去,但柳公权不为时尚所左右,初学王羲之,尤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认真总结前人的书法成就,取众家之长融铸于一炉,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柳体” 。柳公权以楷书见长,成为继颜真卿之后唐代书界的第二大革新家。柳公权为人正直,在历史上留下了“笔谏”的美名。他的代表作品是神策军碑和玄秘塔碑 。(七) “东坡居士”苏轼苏轼(10361101 年),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

13、川)人。宋嘉祐元年(1056 年)中进士。他博学多才,文章雄冠古今,诗词彪炳千秋,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很有成就。在书法创作上,他提倡“尚意” ,即书家应该而且敢于写出自己的新意,学习古人重要的是领会其精神,而不是让古人把自己的笔法束缚住。他对自己的书法评价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意思就是不墨守古人陈规,不苛于推求,而是兴之所至,信手写来。他对“意态自足” 、 “一变古法” 、 “自出新意”是极为赞赏的。所以他的书法结构变化丰富,字形安排上下左右呼应巧妙,外显疏拓而内势结密;有的端庄,有的流利,无不挥洒自如。苏轼的代表作品有赤壁赋 、 洞庭春色赋 、黄州寒食诗等。 黄州寒食诗卷

14、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为美谈。(八)黄米蔡三大家黄庭坚(1045 一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他书法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多年学草书,尤其是唐代草书家张旭和怀素对他的草书艺术影响最大。黄庭坚的书法既潇洒飘逸、又坚紧稳重。行楷书笔意变化丰富,喜藏锋而注意顿挫,字的中心紧凑,而笔锋向外拓展,呈辐射状态。草书恣意纵横,势如飞动。他在书论方面也很有见地,他所说的“肥字须要有骨,瘦书须要有肉”的观点就体现了书法艺术的一种辩证方法。他的代表作品有松风阁诗 、 书送四十侄诗 、 苦笋赋帖 、 诸上座禅语等。米芾(fu)(10511107),字元

15、章,祖居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江苏镇江)北固山下。白号鹿门居士、别号溪堂主人等。博诗文、工书画,为宋代最有声望的书画鉴赏家和收藏家。宋崇宁间曾任书画两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后人常称之为“米南宫” 。他为人自负,行为狂放不羁,人称“米颠” 。米芾擅长真、草、篆、隶、行各体,行草书更为出色。他善于学古,又贵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他的创作,追求生动、气魄和力量。黄庭坚评价他的书法是“如快剑斫之” 。米芾与宋徽宗谈论同时代人书法的风格,他说蔡襄“勒字”(意为在石头上刻字),黄庭坚“描字” ,苏轼“画字” ,他自己则是“刷字” 。所以米芾的书法作品具有迅疾劲健、尽势尽力,刚健清新的

16、特色。他的代表作品有多景楼诗 、 蜀素帖 、 苕溪诗帖 、 复官帖等。蔡襄(10121067),字君谟(mo),福建仙游人。他的书法学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字体端庄厚重,沉着秀美,在当时被推为第一。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米芾等都很推崇他的书法。蔡襄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将各种书法融会贯通,尝试创新,以散笔作草书,创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飞白”草书。他的代表作品有谢御赐书诗 、万安桥记)、 自书诗 、 八春帖等。(九)宋徽宗的“瘦金体”“瘦金体”是指北宋书法艺苑内一种瘦细、劲挺、具有独特艺术特点的楷书。这种书体是由宋代徽宗皇帝赵佶(ji)首创的。赵佶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虽然在政治上平庸无能,但他在艺术方面却是才华横溢、很有建树的。他会写文章诗词,通晓音律,尤其在书法方面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不仅正书、行书、草书写得很漂亮,而最有名、最具特色的则是由他独创的“瘦金体” 。这种书体不仅在宋代众多书法家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宋代以前的书法界也从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