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古代文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634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槟榔的古代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槟榔的古代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槟榔的古代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槟榔的古代文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槟榔的古代文化槟榔的古代文化转载自胖哥槟榔 http:/ “趋朝夜永未央渠,听鼓应官有底忙。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端坐吃槟榔。 ”这是清代刑部尚书、诗坛一代宗师王士祯戏赠清顺治进士、内阁中书程可则的七绝诗。说起槟榔,这种美食良药还与艺术相通。槟榔是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一种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别名洗瘴丹,其种名槟榔子。自古以来,槟榔既是供人们消遣的美食,又是一味功能颇多、疗效显著的草药。在历史上,满清人入关以后,八旗功臣及汉人显贵遍居京城,锦衣玉食,肠肥脑满;为求健脾调中、预防宿食不消,渐渐都成了槟榔癖,无一不嚼槟榔。程可则乘轿在正阳们等候朝参时,也不忘嚼槟榔。因而,便有了这首七绝诗。槟榔轶

2、事多多。因其果实形似鸡心,呈粉红或橙黄色,富含有机酸、氨基酸、油脂和多种生物碱,口感柔滑甘美,且各味浓重,自古以来食之成癖者不乏其人。南朝宋代刘穆之,是一位政绩卓著的重臣,同时又是“食前方丈、且辄为十人撰”的饕餮之徒,必嚼槟榔以消食。故南史刘穆之传载:“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之常饥,何忽须此?”至于槟榔的食用、药用价值,史籍多有记述。南朝梁代医学家陶弘景所撰名医谓:“槟榔生海南,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味涩。 ”交州,即广西大部分地区,无论味甘味涩,若食之,须以盐水炒过,名之曰“盐炒”槟榔或“熟槟榔”,若入药,则切片生用。槟榔性温,归胃、大肠经,有驱冲破积,下气行水之功,尤长于降气破滞。槟榔配用木瓜、紫苏、防己等能治脚气水肿;配用焦三仙、莱菔子、桃仁、莪术等可治痰食积聚;单味配服对驱除绦虫最有效,配牵牛子,对绦虫、蛔虫均有效,配使君子、苦楝皮等可驱蛔虫、蛲虫等多种寄生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