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预防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390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光眼预防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青光眼预防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光眼预防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光眼预防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光眼预防方法青光眼预防方法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视神经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当眼 内压增高时,可导致神经纤维损害,引起视野缺损。因此预防青光眼是每个人 的重责。预防青光眼的四大方法: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血流加快,眼底瘀血减少,房水循环畅通, 眼压降低。但不宜做倒立,以免使眼压升高。常摸自己的眼球、看灯光:青光 眼的特点是眼球发硬,看灯光有虹圈,发现后及早治疗。防止便秘:便秘的人 大便时,常有眼压增高的现象,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并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劳: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身体过度劳累后都易使眼压 波动,所以要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劳。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

2、 大吃大喝,都会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老年人要“饭吃八分饱,不吸烟, 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喝浓茶,不吃辛辣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工作或娱乐:在暗室工作的人,每 1-2 小时要走出 暗室或适当开灯照明。情绪易激动的人,要少看电影,看电视时也要在电视机 旁开小灯照明。多吃蜂蜜及其它利水的食物:口服蜂蜜后,血液中的渗透压就 会升高,于是把眼内多余的水分吸收到血液中来,从而降低眼压。除此以外, 西瓜、冬瓜、红小豆也有利水降压的作用,老年人适当多吃些,对身体大有好 处。主动检查:老年人每年要量一次眼压,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发现白内障、 虹膜炎也要及早治疗,以免引起继发性青光眼。保持良好的睡

3、眠:睡眠不安和 失眠,容易引起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老年人睡前要洗脚、喝牛奶,帮助入 睡,必要时服催眠苭,尤其是眼压较高的人,更要睡好觉。保持愉快的情绪: 生气和着急以及精神受刺激,很容易使眼压升高,引起青光眼,所以平时要保 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生气和着急,更不要为家务琐事焦虑不安。目前有很多婴幼儿和青少年都被诊断出患有青光眼疾病,而这种年龄所患 的青光眼被称之为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是早期角膜水肿伴有角膜刺激症状所致。2.角膜混浊:初为上皮及上皮下水肿,引起轻度乳白色混浊。当实质水肿 则混浊更加明显。眼压降低后,角膜可变透明,晚期呈永久性混浊。3

4、.角膜扩大:角膜水肿后,眼压继续升高,眼球壁受压力作用而扩张,使 整个眼球不断增大,呈水眼状,角膜直径可达 12mm 左右(中国斜弱视网)。4.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当角膜扩张时,后弹力层发生水平弯曲线状,或树 枝状破裂。5.视乳头凹陷扩大:根据病程长短和眼压水平高低,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 凹陷扩大。晚期角膜更为混浊,前房更深,眼球更加扩大,视乳头凹陷扩大且 不可逆转。最后发展为眼球萎缩。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青光 眼病人的治疗有赖于准确的诊断,青光眼病人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根据病 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治疗青光眼主要是控制眼压。青光眼 术后要做

5、到定时随诊,青光眼术后随诊都有那些项目并不为多人所知。青光眼术后随诊的内容:(1) 眼压:眼压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标准,医师一般根据眼压来调整用 药及其他治疗方法。最好把眼压控制在 2.12kPa(15.88mmHg)以下。(2) 视功能(视力和视野):视功能尤其是视野对于青光眼病情的判断起一 个关键作用。如果视野缺损有扩展,即使眼压正常也有可能增加抗青光眼药物, 因为此时的病情说明需要更低的眼压才能维持视神经的正常功能,还有可能存 在非压力所致的青光眼因素。(3) 视神经:视神经的病理性凹陷也是判断青光眼病程发展的客观指标, 与视野改变有相关关系。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用眼底镜观察视盘的杯盘比。有条 件的医院可用眼底立体照相来作视神经纤维层缺损情况及视神经病理性凹陷的 对比观察。如果有进展,预示着病程的发展。(4) 血压:血压与眼压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该比例异常无论高或低都 会影响视神经的灌注压。及时调整血压对稳定青光眼视功能起一定的作用。(5) 用药情况:因为青光眼需要长期的治疗,复查时医师要了解患者的用 药情况,以便于调整药物的使用,因此患者对自己使用的药物名称及用药方法 要弄清楚,如果记不清的话,可以写下来或直接把药瓶子带到医院。(6) 其他:必要时要查前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等以了解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