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024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Reye 综合征 ; 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 cox1,减少血栓素 Az ( TXAz)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故其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结

2、合文献报道综述如下。1 常见不良反应1.1 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 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为阿司匹林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1。发病机制为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 1(COX1),减少粘膜前列腺素(PG)的生成,刺激胃肠道粘膜,穿透胃粘膜上皮细胞膜,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2。因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减少血栓素 A2 的合成,而

3、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诱发出血。异常增多的白三烯及自由基对粘膜有毒性作用,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3。张锡迎等4用内镜观察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的影响,随机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人 82 例,治疗组 44 例因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50100mg/d,服药时间为 0.56 年。对照组 23 例常规胃镜体检,内镜观察两组粘膜损伤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红斑及粘膜下出血点,部分表浅糜烂,严重者可发生溃疡,与对照组比铰差异有显著性 p4g/d)抑制前列腺素 I 而使冠状动脉痉挛以及低血糖所致。2.4 听力损害 有报道73 例患者,因风湿性关节炎服用阿司

4、匹林,出现双耳耳鸣、呈高调音,安静环境中耳鸣加重,甚至有耳聋与耳蜗毒性,双耳中度感音性聋,停服阿司匹林、同服碳酸氢钠,可消除耳鸣,并使听力恢复正常。2.5 肝脏毒性 几乎所有的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致肝损害,阿司匹林亦不例外。主要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偶见碱性磷酸酯酶显著升高,提示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阿司匹林直接损伤肝细胞,肝脏损害程度与用药剂量及时间成正比2。2.6 肾损害 阿司匹林可抑制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合成,PG 的合成减少,导致局部肾血流下降,肾血管收缩、增厚及玻璃样变,肾血流减少和肾小球滤过滤降低,可引起缺血性肾损害。小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致肾损害,发

5、生率为 2.67%,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剂量和疗程。老年早晨服药者发生机率较高,这与老年人肾清除率低、机体的昼夜节律变化以及长期服用药物在体内的积蓄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该药对肾毒性的认识,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以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10。张秋霞11报道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亦可导致肾损害,老年人尤为明显,此药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乳头坏死、肾炎、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2.7 心脏毒性 蒋文报道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1 例,患者,男性 48 岁。因双肺间质性肺炎入院,给予 0.9%氯化钠注射液加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赖氨匹

6、林)0.9g 静滴,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恢复,2 周后康复出院6。有报道7口服阿斯匹林后出现心绞痛。 2.8 诱发癫痫 刘立君等报道阿司匹林赖氨酸盐诱发癫痫 1 例。患者男性,13 岁。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住院治疗。因高热给予注射用阿司匹林赖氨酸盐 0.75g,肌内注射,约 5min左右患者即感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突然尖叫一声后意识不清,口唇发绀,口吐白沫,全身痉挛性抽搐,伴大汗,BP 80/60mmHg,心率 120 次/min。诊断为癫痫。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6。2.9 习惯性和成瘾性 患者女性,72 岁,40 年前因产后反复发作剧烈头痛,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起初仅在头

7、痛发作时服用,每次 0.3g,继后头痛发作频繁,用量逐渐增加,每日早晚各 1 次,每次 0.6 g,并长期服用,一旦停药,头痛即发作,40 年来从未间断过服药。入院后给予抗炎、平喘及对症治疗,同时单盲法给予镇痛药布洛芬 0.2 g(告知病人是肠溶阿司匹林),tid,辅以谷维素、维生素 B,同时加强心理治疗,第 2 天患者即出现头痛、食欲不振、失眠、心情烦躁、焦虑、全身不适等戒断症状,气喘加剧,同时大声喊叫,觅药渴求,立即给予阿司匹林 0.6 g,20min 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诊断为药物性心理和生理依赖性,由于阿司匹林系非中枢神经系统性药物,无明显交叉替代性,故不易成功脱瘾7。2.10 眩晕

8、国外报道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眩晕 1 例。患者男性 61 岁。因关节痛,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56g,连服 3d。这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随后,自觉走路时感觉不稳和摇晃,视力模糊,还有耳鸣和听觉减退现象。以前无眩晕和听力问题,无家族史。经检查确诊为阿司匹林所致眩晕6。2.11 鼻炎 孙秀梅报道了 21 例口服阿司匹林引起鼻炎。男性 5 例,女性 6 例。年龄5164 岁,平均 57.5 岁。病程 2 个月2.5 年。症状为喷嚏、水样涕、鼻塞、嗅觉减退等。阿司匹林鼻炎是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的首发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阿司匹林能抑制环加氧酶,使花生四烯酸在 5脂氧加酶的催化下生成白三烯 C、D 等慢反应物质6。

9、2.12 涎腺肿大 1 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第 2 日自觉涎腺区轻度胀痛不适,检查见腺体导管开口并无红肿,分泌物清亮,肿大的腺体松软、无压痛,白细胞未见升高,但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增加,诊断双侧腮腺肿大合并双侧颌下腺肿大,以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处理,3 天内恢复正常7。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肯定,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并有不少新用途发现,但根据以上叙述,阿司匹林对胃、肾、肝、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孕妇、新生儿等各系统,各年龄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用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谨慎其不良反应,避免长时间和大剂量用药,以达合理用药的目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参考

10、文献】1 吴冰冰,梅 琼.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国内文献分析J.中国药师.2008,11(2):224225.2 马慧芬.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J.海峡药学.2006,18(4):228229.3 李军婷,李兆申,刘厚环,等.非甾体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3):151154.4 张锡迎,邓淑仪,陈丽霞.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5,24(7):606607.5 Niv.Y,BatterA,AbuksisG.朱国栋.Endoscopy inasymptomatic minidose aspirin consumers.世

11、界核心医学期刊M.胃肠病学分册.2005,1(8):78.6 夏路风,付得兴.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J.首都医药. 2006,10:4849.7 罗景慧,杨迎暴.阿司匹林的特殊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1999,6,18(3):201.8 张素玲,廉 敏,申 莉. 阿司匹林致中毒性低血糖心肌损害 1 例J.医学导报.1999,8,18(4):288.9 郭建花,赵丽铃.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转氨酶增高 2 例报告J.首都医药.2005,2:44.10张秋霞,王玉玲.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 16 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2:8284.11张秋霞,王玉玲.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 16 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2):82.12李文平,蒋艳敏. 肠溶阿司匹林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1 例J.临床荟萃.2008,23(7):4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