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阿细跳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9706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欣赏课《阿细跳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欣赏课《阿细跳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欣赏课《阿细跳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欣赏课欣赏课阿细跳月阿细跳月【课课 题题】 阿细跳月【教教 材材】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音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一课【执执 教教 者者】 马桥强恕学校 翟姣婷【班班 级级】 三年级(6)班【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2014 年 11 月 26 日【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三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一课歌曲阿细跳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 1、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乐曲阿细跳月表现的是彝族人民“月下欢舞”的夜晚美景。每逢欢庆的节日,彝族“阿细”青年男女聚集在月夜下,以“跳月”的传统舞蹈形式,兴高采烈地欢歌竞舞,以传统的方式庆祝彝族的节日。该乐曲为 5/4 拍,是一个混合拍子,由 3+2 拍子的构成。

2、主题旋律以鲜明而别致的 5/4 拍,结构规整、匀称,有四个乐句组成,四句的节奏相同、旋律相似。整首乐曲由一个短小的序曲引出主题旋律,表现迷人的月夜下青年男女欢快愉悦的赶到广场集会的情景;接着主题旋律的多遍重复,运用力度、音色等不断变化,表现了青年男女新姿迭现、连绵不止、越舞越欢的舞蹈场面;最后主题旋律通过力度、速度的变化将气氛推向最高潮,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乐曲开始由弹拨乐、锣鼓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随后,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器乐独奏与合奏组成了乐曲的第一部分,鲜明的音响对比,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

3、与第一部分形成非常立体的音响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闵行区首届“教育学 术节”希望之星教学 展示奏旋律后,整个乐队进行合奏将乐曲推向高潮,形象展现了宏大欢腾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2 2、育人立意、育人立意了解彝族民族风俗及歌舞特点,结合音乐模拟彝族节日“火把节” ,体验“跳月”舞,感受彝族文化和彝家人能歌善舞的情景与热情,培养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参的习惯与音乐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学习向中高年级过渡、发展的转

4、折点,学生从身心各方面都较一、二年级成熟,分析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开始出现差异。经过一二年级的唱游学习,在基础音乐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演唱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音乐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聆听习惯,能较主动地参与音乐欣赏的实践与交流。本次执教的三(6)班已经和老师相处了两年多,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默契。孩子们活泼开朗,喜欢上音乐课,大多数孩子有较好的音准和音乐表现力,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以及行为习惯方面有待提高。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利用听觉领先、视觉感受、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合理地运用多

5、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点、教学难点等巧妙淡化,让学生在声音、图片、视频的盛宴中充分感受乐曲,体验音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乐曲阿细跳月的风格及特点;能哼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变化;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舞的基本舞步;感受乐曲不同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学生们在听、唱、奏、跳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初步感受彝族“跳月”舞特有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想象音乐所表现的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

6、点】1 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在听、唱、奏、舞中,感受乐曲奔放 热烈的情绪。2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乐曲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想象和理解乐曲所要表 现的场景与情感;初步掌握五拍子的节奏特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 小乐器若干 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文化渗透为学习做铺垫文化渗透为学习做铺垫1、组织教学1、 听彝家娃娃真幸福律动进教室。2、 师生问好。2、 出示作业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 文化背景介绍“火把节”的由来。【二二】新授乐曲新授乐曲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一)初步感受乐曲1、初听。听辨乐曲的主奏乐器,了解主奏乐器笛子、三弦、二胡的音色特

7、点及器乐类别。设计意图: 有针对性的了解彝族的风俗,知道彝族的地理位置,以及重大节日“火把节”的 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听听辨乐曲速度及节拍。(2)乐曲的体验与实践1、聆听片段,了解五拍子的结构特点。2、舞蹈学习学习彝族“跳月舞”的基本舞步。3、学唱主题旋律1、教师范唱2、用“啦”演唱主旋律。4、乐器伴奏,感受主题旋律。节奏谱:节奏谱: 5/45/4 拍拍三角铁:三角铁: X O O O O 响响 板:板: X X X O O 串串 铃:铃: O O O X X 设计意图: 完整聆听,熟悉主题旋律,了解乐器的归类及音色特点。设计意图: 完整聆听、感受乐曲的整个发展变化,感受音乐要素。

8、设计意图: 了解、认识五拍子的结构特点,学习“跳月”舞步,为拓展部分的“过火把节” 做舞蹈铺垫。设计意图: 学习哼唱主题旋律,为拓展部分的“过火把节”哼唱做铺垫。【三三】 、拓展教学、拓展教学“火把节火把节”1、 视频欣赏2、 阿细跳月旋律背景下,过“火把节” 。1、分析段落,分配表演形式。2、过“火把节”【四四】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 学习总结2、 律动出教室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文化背景渗透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主题旋律拓展延伸以作业检查的方式了解民俗简介彝族地理、民俗及重大节日欣赏乐曲,听辨并介绍主奏乐器主 题 哼 唱副歌分用唱、奏、舞的方式模拟彝族的火把节观看视频舞蹈、感受火把节欢乐的场景欣赏乐曲,听辨段落速度变化主 题 演 奏副歌分设计意图: 欣赏铺垫,激发学生表演意识,参与、合作、互动体验。设计意图: 学习为主题旋律伴奏,为拓展部分的“过火把节”尾声推向高潮做铺垫。初步感受体验实践了解、感受五拍子主题律动副歌分初步了解创作背景体验表现音乐,启发学生表演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