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149531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与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三、氨压缩机双级压缩的操作与调整1氨压缩机单级压缩的操作与调整,一般适用于氨机双级压缩的操作与调整。 2中间压力与蒸发压力、冷凝压力以及高低压机(缸)的容积比有关,中间压力一般不应超过 0.5Mpa,中间压力应与中间温度相适应。3高压机的电流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电机温度不得超出规定要求。4低压机(缸)的排气温度与中间温度、冷凝温度有关,一般不应超过90,不应低于 60。5高压机(缸)的排气温度与中间温度、冷凝温度有关,一般不应超过130,不应低于 60。6压缩机湿冲程的处理:(1)低压机湿冲程的处理:低压机的吸

2、排气温度剧烈降低时,处理方法与单级压缩机相同。(2)高压机湿冲程的处理:高压机的吸排气温度急剧下降时,应先关小或关闭低压机的吸气阀,然后再关小或关闭高压机的吸气阀,注意中间压力不得过高,油压不得过低;同时检查中冷器的浮球阀是否失灵,液面是否过高,必要时进行排液处理。当高压机的吸排气温度恢复正常后,先缓慢开启高压机的吸气阀,再缓慢开启低压机的吸气阀。若湿冲程严重,应紧急停机,但必须先停低压机,再停高压机,然后调整系统有关设备和阀门。停机后,压缩机的冷却水不应停止。待机器温度正常后,按氨压缩机双级压缩规程重新启动压缩机。1.集油器的操作:(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进油阀和放油阀应关闭,压

3、力表阀和液位计阀应开启。如果集油器压力过高,应缓慢开启集油器的降压阀,当压力稳定在系统回气压力时,关闭降压阀。(2)开启集油器的进油阀和需放油设备的放油阀,集袖器的油位不得超过 70%,以防降压时压缩机吸人液体。(3)设备放油管有发潮或结霜现象时,说明有氨液放出,应关闭设备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缓慢开启降压阀,开启集油器上的淋水阀,使油中的氨液蒸发,当压力接近回气压力时,关闭降压阀。静止 20 分钟,看集油器压力是否回升,如果压力上升明显,应再进行降压,直至静止20 分钟后,压力不再回升为止。关闭淋水阀。开启放油阀,把油放大盆中。(4)从集油器向外放油时,操作人员应戴橡胶手套,站在放油管上

4、风侧操作,不得离开操作地点。(5)放油完毕,关闭放油阀。记录放油时间和放油数量。2冷凝器和高压储液桶的放油操作:(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2)冷凝器和高压储液桶放油时,应分别切断其与工作系统的联系;停止运行 30 分钟后,再开启设备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向集油器放油。(3)若发现设备放油管路较凉或有潮湿现象时,应停止放油。(4)放油完毕,关闭设备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恢复冷凝器和高压储液桶的工作状态。(5)按集油器的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并保持记录。3中间冷却器的放油操作:(1)检查集油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2)关闭中冷器供液阀,开启中冷器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向集油

5、器放油。若发现设备放油管路有潮湿或结霜现象时,应停止放油。(3)放油完毕,关闭中冷器的放油阀和集油器的进油阀,开启中冷器的供液阀,恢复中冷器的工作状态。(4)按集油器的操作规程,将油放出系统,并保持记录。四、放空气器(空气分离器)的操作1.制冷系统放空气应通过放空气器进行,以利防止环境污染,节约制冷剂。2检查放空气器是否处于待工作状态。3开启设备的放空气阀和放空气器的混合气体阀,使混合气体进人放空气器。4缓慢开启回气阀,适当开启供液节流阀。5.稍微开启放空气器的放空气阀,将空气排到水桶的水中放出。6.如果发现放空气器的下部结霜接近放空气器 1/2 时,应关闭供液节流阀;适当开启放空气器下部回流

6、管的节流阀,当放空气器回流管的霜层融化时,关闭回流管的节流阀;适当开启供液节流阀。7.放空气完毕,关闭设备的放空气阀和混合气体阀;关闭放空气器的供液节流阀、放空气阀和回气阀。8放空气操作注意事项:(1)供液节流阀不应开启过大,防止制冷压缩机吸人液体,一般放空气器的回气管结霜不应超过 2 米。(2)混合气体阀需开大一些。(3)放空气阀开启度应适当,开启度可依据水桶中气泡情况调整。如气泡呈圆形,并在上升过程无体积变化,水温不升高,说明放出的气体是空气;如气泡在上升过程逐渐消失或体积变小,则说明放出的气体含有氨气,应关小放空气阀;如发现水桶中水温上升,并有强烈氨味,水逐渐呈乳白色或有轻微爆炸声时,则

7、说明放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氨气,应立即关闭放空气阀。五、制冷系统的操作与调整1.蒸发温度应比库房温度低 8-1O。蒸发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制冷量降低,耗功增加。2.冷凝温度一般比冷凝器出水温度高 4-6 记。操作中,可采取加大冷却水量、降低冷却水温、及时放油、及时放空气、及时除垢的方法降低冷凝温度。3.中间冷却器蛇形盘管出液温度一般较中间温度高 5-7。保持适度的中间温度有利于节能。中间冷却器的液面应位于浮球阀控制的高度,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液面过高,影响安全运行;液面过低,不利于节能,也不利于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4.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应与库房热负荷相适应。应尽可能使不同的蒸发温度由不同的压缩

8、机制冷。但也允许把蒸发温度接近的系统混合,由一套机组或一台机器制冷。制冰最好专用一台机器制冷。5.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绝对压力比小于 8 或绝对压力差小于 12 时,应采用单级压缩;当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绝对压力比大于等于 8 或绝对压力差大于等于 12 时,应采用 双级压缩。6.采用双级压缩时,高压机与低压机的容积比一般应在 0.3-0.5 之间。7.制冷系统液体分调节站的节流阀开启度一般在 1/4-1/8 为宜。热负荷大时,适当开大节流阀,增加供液;热负荷小 时,适当关小节流阀,减少供液。库房供液量应根据蒸发器的结霜情况,库房温度与蒸发温度的温差和制冷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进行调整。六、制冷系

9、统的安全运行、维护与管理1.制冷操作、维修和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并认真执行。机房与冷库应有安全管理员、安全制度、安全装备及防护用品。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情况和安全装备状况,发现咅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保护装置及仪睥应按质监部门规定定期检验。制冷系统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电压表、电流表、压力继电器、温度继电器、压差控制器每年至少应检验一次。3.制冷操作人员应做到“四要、四勤、四及时:(1)四要:要确保机器设备安全

10、运行;要保证库房温度;要尽量降低冷凝温度;要努力提高制冷机的效率,降低水、电、油、氨的损耗。(2)四勤:勤看仪表;勤摸机器温度;勤听机器声音:勤了解库房进出货情况;(3)四及时:及时放油;及时冲霜;及时放空气;及时除垢。4.运转中的双级压缩机调整为单级压缩机,或运转中的单级压缩机调整为双级压缩机,应先停机,然后调整系统有关阀门,预防事故发生。5.单级压缩机和高压机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差应为 1.6Mpa;低压机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差应为 06Mpa。高压设备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为185Mpa,低压设备的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为 125Mpa(连接安全阀的安全管应高出半径 50 米内最高建筑物顶点 1 米。安

11、全管的直径应不低于安全阀的通道直径。6.制冷设备的液面指示器的防护罩应牢固,玻璃指示器应 有自动关闭装置。7.氨制冷系统应设立紧急泄氨器,紧急泄氨器的排出管应与专用水池连接,防止环境污染。8制冷系统的管路阀门应有安全标识:(1)制冷系统的管路颜色:低压回气管路为淡蓝色,高压排气管路为铁红色,液体管路为浅黄色,放油管路为浅棕色。(2)制冷系统的所有阀门均应挂牌,表明阀门名称和开关情况。分调节站的阀门还应表明库房号。9.机房与设备间应分别设两个门,门和窗应向外开,以保 证操作人员安全;门外应设机房总电源开关,以备紧急停机用。10机房和设备间应有通风机,通风机应能每小时更换室内空气 8 次。通风机应

12、配防爆电机和防爆开关。11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试压、试漏、排污、抽真空、绝热工程、系统加氨、试运转均应由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完成。冷库土建工程、防水工程及绝热工程亦应由有专业资质的企业施工,并应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验收。12制冷系统选用的制冷机与附属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阀门与管件的质量应符合最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所有压力容器应有试压合格证,否则,安装前应进行单体试压。13.氨制冷系统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管道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压缩机排气管道应坡向油氨分离器 0.30.5%,吸气管道应坡向低压循环桶0.30.5%。14阀门仪表应采用氨专用产品。压力表应用标准压力表校正

13、。压力表精度应为 15 级。温度表应用标准温度表校正。15压缩机与油氨分离器之间应安装止回阀,以防事故发生。16制冷剂氨的纯度应不低于 99.5%。17.氨瓶应放在氨瓶库储存。氨瓶库与其他建筑物的距离不应低于 30 米。18.制冷压缩机每年应进行大修、中修和小修,氨泵、水泵、风机、电动机和电控柜每年至少应检修一次,并保持记录。19制冷机与设备内部检修时,应用手电筒或低于 36 伏的灯照明,禁止使用明火。20冷凝器清除水垢时,应停止其工作,抽空其内部的制冷剂,切断其与制冷系统的联系,然后进行除垢。21制冷机与设备的传动部位应有安全保护装置。22制冷压缩机、氨泵、冷风机所配的电机应为防爆电机。电控

14、柜的空气开关应为防爆开关。机房、设备间、冷库内应用防爆照明灯和防爆开关。23.制冷系统不应泄露,制冷系统应经常检漏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如发现泄漏时,应把泄漏部位抽真空,切断其与系统的联系,连通大气后,方可进行检修;严禁在泄漏部位有氨的情况下补焊。机房与设备间应设氨气浓度自动测量装置。24.制冷机与设备检修前后,均应抽真空。这既有利于安全运行,也有利于节约制冷剂和保护环境。25.机房、设备间、冷库应设置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经常处于待工作状态。26.氨压缩机机房、设备间、冷库不允许有明火,应制定并实施动火许可管理制度。27.制冷设备与管道的绝热层应完好无损,不

15、应有开裂现象;冷库的绝热层亦应完好无损,不应有开裂、沉降、潮湿现象。每年应对制冷系统和冷库的绝热层、冷库主体沉降情况、避雷装置接地情况检测一次,必要时,进行维修。保持记录。28.冷库内的货物与蒸发器之间应有一定安全距离:货物距顶排管下侧0.3 米,距墙排管外侧 04 米,距冷风机周围 15 米。29.冷库的墙、地坪、顶棚和门框不应有冰、霜、水。正常情况下,冷风机的水盘不应有水、冰和杂物。30.制冷系统冷凝压力一般不应超过 16Mpa。蒸发压力不宜低于大气压。31.制冷系统应通过空气分离器及时放空气,因不凝性气体在系统中不但影响换热,还会引起冷凝压力过高,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恶化润滑条件,导

16、致安全事故。32.制冷系统灌注制冷剂时,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加氨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操作。33.制冷系统放油,应通过油分离器,减压回收制冷剂后,再将油放出。34.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郡禁止先停高压机(缸) ,再停低压机(缸) ;开机时,禁止先开低压机(缸) ,后开高压机(缸) ,防止引起爆炸。35.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必须在全部制冷压缩机停止运行 15 分钟后,才能停止供水。开机时,必须先给冷凝器供水,然后启动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正常运行中,禁止突然减少冷却水量或停水。冬季停机,应将机器、冷凝器、水泵及水管道的水放净。36.制冷压缩机的吸气阀应缓慢开启,制冷系统中所有的回气阀、减压阀均应缓慢开启,以防制冷压缩机吸人液体,造成液击事故。37.氨制冷系统热氨冲霜时,热氨压力不应高于 0.6MPa。热氨冲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38.氨制冷压缩机排气压力不应超过 16MPa,排气温度不应超过 145。双级压缩系统的高压机排气温度不应超过 130,低压机排气温度应低于 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