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翅目的生活习性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14931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翅目的生活习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膜翅目的生活习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膜翅目的生活习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膜翅目的生活习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膜翅目的生活习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翅目的生活习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蜜蜂是营社会性群居生活、变态的(卵、幼虫、蛹、成虫) 、由三种蜂组成(工蜂、蜂王、 雄蜂) 。栖息于蜂巢内、以花粉、花蜜为食。蜂王是一家之母、工蜂(蜜蜂) 、雄蜂都是蜂 王的儿女,是典型的母系社会。蜜蜂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个体发育过程经卵、幼虫。 蛹及成虫四个时期。蜜蜂是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一个正常蜜蜂群体,是由一只蜂王、 几万只工蜂及繁殖期培育的数百只雄蜂组成。生活在同一巢内。它们在形态、生理和职能 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和严格明确的分工。 胡蜂 paper wasp 亦称纸巢黄蜂。 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胡蜂属(Polistes)昆虫的统称。分布全世界。

2、令人 见而生畏。长约 16 公厘,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 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属Vespula)。 蜂窝是纸作的,由蜂王收集的木浆制成。一个蜂窝内有 100 个幼虫室,用短柄连接在牢固 的悬垂物上。 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 1 总科,蜂家族的一员。体壁坚厚,光滑少毛,静止时前翅纵折, 具强螫针的蜂类。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 1.5 万种,已知 5000 种以 上。中国记载 200 种。为捕食性蜂类。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具大 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茸毛一般较短。足较长。翅发达

3、,飞翔迅速。静止时前翅纵折,覆 盖身体背面。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雄蜂腹部 7 节,无螫针。雌蜂腹部 6 节,末端有由产 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头、 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虫梭形,白色,无足。体分 13 节。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其他 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 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贮在此囊 中,于体内呈游离状。化蛹以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卵常

4、呈椭圆形,白色,光 滑,在每个巢室中有 1 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因此,蜂巢巢口虽然向 下,但巢内幼虫并不脱巢落下。 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 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 幼虫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 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 (雌性)和雄蜂的区别。 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 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

5、,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 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它们所产 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 饲育幼虫。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 3 次发生高峰。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 1/3,为一年 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中国河南、山西等省采取人工辅助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和迁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 花害虫,甚有效果,而且比较经济。在秋后捕捉雌蜂放入笼内,将笼安置在避风场所,任 其抱团,到来年春季,将这些雌蜂放入田间,任其在田间周围自然筑巢。也可以在大蜂棚 内提供食物、饮水和建筑材料,令其在棚内建

6、巢。在需要时,把巢移至田间,每亩 35 巢, 有蜂 100 余头,即能基本控制鳞翅目害虫的为害。由于胡蜂有归巢习性,所以放蜂一次长 期有效。其食性广,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一般气温在 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 610时 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 性。风力在 3 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 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 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 500 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 500 米则常 迷途忘返。 胡蜂成虫、幼虫和蜂巢可入中药。或内服,或外敷,可治毒虫螫咬、毒疔疮等症。 胡蜂

7、能捕食蜜蜂、柞蚕等,在果园地区,常咬食果实造成减产。蜂毒毒性很大,受伤者非常 疼痛,严重时可造成伤残或死亡。但是,胡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除在养蜂、养蚕地区和 果园附近外,胡蜂实为一类消灭害虫的天敌昆虫,应受到人们的保护。 【胡蜂的药用价值】 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 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 性关节炎的良药,台湾人来大陆都要带回胡蜂酒。胡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 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现在国际市场上有 20 多种胡蜂蜂毒出售,其 价格相当昂贵。目前我国蜜蜂毒每公

8、斤 630 万元人民币左右,胡蜂毒是世界上最贵重的毒 素之一,国际市场每盎司价格高达 2300 万美元。1蚂蚁是何种动物? 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蚂蚁、白蚁和蜜蜂)之一,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膜翅目、蚁科(Formicidac) 。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据说,把全 世界的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将超过脊椎动物的总重量 24蚂蚁的形态如何? 蚂蚁躯体平滑,或有柔毛、刺、条纹、网纹、刻纹和瘤突。蚂蚁的体色有黑、黄、棕、 红,还有黝蓝、紫檀、黄褐与红、红与黑、黑与蓝的混合色。不同种类的蚂蚁体型大 小非常悬殊,一般体长几毫米,世界上较小的蚂蚁要数一种称 “贼蚁的蚁种”,其体长

9、只有 2 毫米左右。 5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组成的?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体壁薄且有弹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头部变化很多,通常阔大。头部重量和体重相比,在陆生动物中是最重要的。有性及 无性雌蚁的触角是膝状,雄蚁触角简单,为 4-13 节。复眼小,退缩,偶有完全缺如。 单眼 3 只,位于头顶,工蚁或无单眼。口器发达,上唇退化,上颚有各种形状,在宽 而大,或长或短,也有直的或弯的,或有简单的齿,下颚正常,有 16 节。内颚叶简 单。下唇有须,亚颏,有中唇舌和两个小的侧唇舌;下唇舌 14 节。胸部分明。第一 腹节(并胸腹节与后胸相愈合而伸长。腹部位于并胸腹节之后,腹部前端显著缢缩成

10、 为腹柄。腹柄为一节或两节,如有两节,其第二节称为后腹柄。每节上有一个或两个 背瘤,或有直立的或倾斜的鳞片。柄后节膨大形成腹部,由 78 节组成,雄蚁较雌蚁 多一节。腹部有气孔 8 对。若干属有摩擦发音器,由后腹柄上的一个锉与柄后节第一 节上的摩擦面构成。 6蚂蚁有多少种?分布在哪些地区? 蚂蚁的种类相当丰富,约有 16000 多种,分布极为广泛。近代蚁类专家反蚂蚁分为 9 个亚科:(1) 蜜蚁亚科(sphecomtrmiae) (2) 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trmeinae) (3) 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 (4) 蚁亚科(Formicinae) (5) 猛蚁亚科(P

11、onerinae) (6) 粗角猛蚁亚科(Cerapachtinae) (7) 行军蚁亚科(Dortlinae) (8) 细猛蚁亚科(Leptanillinae) (9) 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 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极、北极和终年积雪不化的山峰外,在陆地上几乎都有蚂蚁存在叶蜂 Tenthredinidae;sawflies 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总科(Tenthredinoidea)昆虫,一大类群,分布广,有 5 个 科。三节叶蜂科(Argidae)包括 400 多种,体粗壮,世界性分布,幼虫多取食蔷薇、柳、栎 和桦。简复叶蜂科(Pergidae)喜食的栎、山胡桃和桉主

12、要在南美和澳大利亚,只有一个属 Acordulecera 属。锤角叶蜂科(Cimbicidae)的种类大而粗壮,触角锤状。北美最常见的榆 叶蜂(Cimbex americana)约 2.5 公分(1 吋)长,幼虫吃榆和柳。锯节叶蜂科(Diprionidae)中 等体长,其中包括落叶树的一些大害虫。叶蜂科(Tenthredinidae)约有 4,000 种,形态和习 性各有不同。一般美丽,常见於花上。有许多不善飞行。北美的梨樱叶蜂(Caliroa cerasi) 吃梨、樱桃和李树的叶。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有时严重为害美国和加拿大的 落叶松。榆潜叶蜂(Fenu

13、sa ulmi)有时为榆树的大害虫。 中国主要有:油茶叶蜂。白蜡叶蜂,为害白蜡树叶,分布于四川。樟叶蜂,为害樟 树,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台湾。杨黑点叶蜂,为害杨 柳,分布于新疆(伊宁)。落叶松红腹叶蜂,为害落叶松,分布于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橄榄绿叶蜂,分布于西藏、四川。小麦叶蜂,为害小麦,分布于华北。中文名称: 长角蚜茧蜂 拉丁文名: Aphidius longiantennatus Chou et Xiang 目名称: 膜翅目 科名称: 蚜茧蜂科 亚科名称: 蚜茧蜂科 属名称: Aphidius 形态特征: 雌蜂头横宽,脸宽为头宽的 1/2.5。上颊为复眼横径

14、 3/4。颊长为复眼纵 径的 1/4-1/5。复眼大,卵圆形。幕骨指数 0.3-0.4。3 单眼直角至钝角三角形排列。触角 19-21 节,各鞭节约等长,长约为宽的 3.5 倍。中胸盾片前缘垂直升起于前胸背板上;盾 纵沟前半段清晰,沿后段有较密的毛;盾片中叶具盾纵中线。并胸腹节具较窄的中央小室。 翅痣长约为宽的 4.5 倍,痣后脉比翅痣短(3:4) ,径脉第 1 段略长于第 2 段。腹柄节长 约是气门瘤处宽的 4 倍,有明显的中纵脊。产卵器鞘宽短,末端截形。体橘黄色,有黄褐 色班。头顶、上颊上半部、触角鞭节、爪、产卵器鞘深褐色。体长 3.0-3.6 毫米;触角长 2.7-2.8 毫米。雄蜂触角

15、 21-23 节,长 2.9-3.0 毫米;体长 2.8-3.1 毫米。僵蚜黄褐或土黄 色。本种与豌豆蚜茧蜂 Aphidius smithi 相似;但它的体色橘黄,头不呈黑褐色,腹柄节前 侧区纵脊纹 8-12 条,可以明显区别。 寄主: 京豌豆蚜青蜂科(Chrysididae) 属膜虫纲膜翅目,小至中型,体长 218mm,多为青、蓝、紫或红色,并具金属光 泽。体壁较骨化,光滑或有粗刻点及刻纹。头部与胸部等阔,复眼左右分离,单眼 3 个在 头顶排成三角形。触角短,1213 节,着生于近口器处。前胸背板接触肩板。胸部大,小 盾片发达。并胸腹节侧缘常有锐利的刺。足细,爪 2 分叉,有齿 26 个。腹

16、部背板可见 25 节,通常 3 节。末节背板后缘完整或有“V”字型凹槽,或有齿。多寄生于单栖性蜂类, 如上海青蜂(Chrysis shanghaiensis Smith)寄生于刺蛾的幼虫。黄猄蚁,又名黄柑蚁、红树蚁,是社会性昆虫,具有相互合作、品级分化和个体利他等特 点。一群黄猄蚁可有好几个巢,多达数万只,其中分为有翅蚁和工蚁两种。在有翅蚁中, 大者为雌,青黄色,交尾后即脱翅;小者为雄,棕黑色。雌、雄蚁专司繁育后代,其它事 务一概不管,雄蚁经交尾后离巢死去。工蚁没有翅膀,也有大、小两种,它们不停地觅食、 战斗、保卫家园、照顾蚁后产下的新成员,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黄猄蚁食性杂,以肉食 为主,猎食大绿蝽、吉丁虫、天牛等吃食树叶的昆虫。海南木莲为黄猄蚁提供了栖身之所, 作为回报,它们对木莲提供保护,使它免受食叶昆虫的攻击。形态及特征黄猄蚁大型工蚁体长 95 一 110 毫米。体锈红色,有时为橙红色。全身有十分细 微的柔毛。立毛很少,仅限于后腹末端。体具弱的光泽。小型工蚁体长 70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