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48433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205国道为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以开化 205 国道的绿色景观通道长廊为例郑郑根清根清1 凌凌飞飞1 林生明林生明2(1.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金华 321001;2.开化县林业局 浙江开化 324300)摘要:摘要:本文从景观生态出发,并以开化 205 国道为例,提出了道路绿化景观生态布局应遵循的原则,重点探讨了道路绿化景观生态布局的形式、景观类型及布局要求等,以期为道路绿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关键词: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生态;景观生态布局形式;绿化景观类型;布局要求道路是城乡交通的脉络,而道路绿化是在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路绿化作为城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道路绿地的景观和功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景观生态”,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是在风景园林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在对景观格局调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景观格局调整方案和优化的景观单元内部结构。本文以开化 205 国道的绿化景观生态布局为例,探讨道路绿化景观生态的布局形式、景观类型及布局要求等,以期为道路绿化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3、。1 1 开化开化 205205 国道绿化现状概况国道绿化现状概况项目区所在的开化县是浙江最西部的山区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结合地带,是浙江第一大河钱塘江的发源地。205 国道,北起河北省山海关,南至广东省广州市,其中开化县境内长 64公里。项目区涉及开化县境内的华埠、城关、音坑、中村、马金、齐溪、县林场等 7 个乡镇(场)的 70 多个行政村(林区) ,其中城关镇是开化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项目区土壤有红壤、黄壤、潮土、水稻土、岩性土等 5 个土类,以地带性土壤红壤为主。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 16.3,年平均降雨量 1901 毫米

4、,年平均相对湿度 81%,无霜期 254 天。205 国道开化段的绿化树种较为单一,目前仅有香樟、桤木、女贞、桂花几个行道树种;种植模式上仍处于“一条路,二行树”的简单模式,管理粗放,景观雷同,生态和环境效益不高。2 2 规划思想规划思想2.12.1 主题思想定位主题思想定位开化境内的 205 国道,地处开化 “两沿”城镇生态经济建设区,该地区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体。205 国道是开化县对外交通的最主要干道,也是外地游客至钱江源旅游观光的形象窗口。其绿化景观布局应考虑生态效益、形象效益和社会效益,绿化建设要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使建成后的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开化县具地方特色的

5、集生态、防护、艺术和文化于一体的具有多功能、多效益、多景象的综合性生态体系和景观标志性地段的绿色通道长廊。2.22.2 布局规划原则布局规划原则道路绿地布局应统筹考虑道路功能的性质、人行要求、景观空间构成、立地条件、市政公用及其它设施的关系1,并应遵循以下的规划布局原则:交通干道绿化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特色,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防护林要做到效果好,同时管理方便。符合多样性规划要求。在总体风格基本统一的前提下,各类型路段自成特色。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简洁、明快、流畅、具整体节奏,并富有动感,要考虑生态景观效果。绿地种植要乔灌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

6、,速生树与慢长树结合,使干道绿地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种选择以适于本地生长的树种为主,并兼顾外来树种。与村庄、街景、山地等元素协调,根据立地条件来创造具有特色的干道景观,留出适宜的透视线以满足观景要求。3 3 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3.13.1 道路道路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形式绿化的景观生态布局形式道路绿化主要形成带状,其两侧也会有点状和块状。带状绿化的布局形式2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密林式:沿路两侧有浓茂的树木,乔、灌、花草和地被结合,行人或汽车进入其间如入森林之中。一般用于城乡交界处或环绕城市或结合河湖布置。自然式种植,能较适应各种地形,如丘陵、河湖等;成行成排整齐种植,则

7、能使景象庄重。田园式:路两侧的园林植物都在视线以下,大都种草本和经济果木,空间全部敞开。在郊区直接与农田、菜地等相连,在城市边缘也可与苗圃、果园相邻。这种形式具有开朗、自然和乡土气息。花园式:沿路以外布置成大小不同的绿化空间,有广场、有绿荫等。这种形式一般安排在商业街、闹市区、集镇及居住区前,路侧要有一定的空地,在用地紧张、人口稠密的街道旁多种植庭荫树或安排绿荫广场。防护式:沿道路以防噪、防尘或防空气污染的林带与道路绿化结合。在工业区、居住区周围作为隔离林带。一般用于市区或重点需要防护的地段,小规模的隔离带带宽为 15-18m。自然式:沿道路在一定宽度内布置有节奏的自然树丛,树丛由不同植物种类

8、组成,具有高低、浓淡、疏密和各种形体的变化,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这种形式能很好地与附近景物配合,增强了道路的空间变化。但夏季遮荫效果不如整齐式的行道树,在路口、拐弯处的一定距离内要减少或不种灌木以免妨碍司机的视线。多层式:沿路两侧布置多行落叶乔木、常绿树、灌木或绿篱,形成高低不同、色彩各异的层次。特别是常绿树和花灌木能显露观赏的特色。行进在路中可感到整齐中富于变化。简易式:沿路两侧各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模式,在道路绿化中是最简单的布局形式。以上 7 种绿化布局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设计时交叉或混合使用。3.23.2 开化开化 205205 国道的绿化景观类型及其布局要求

9、国道的绿化景观类型及其布局要求按 205 国道开化段所处的不同环境特点,道路绿化景观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即山地类型、丘陵类型、平原类型、村镇类型、节点类型和护坡类型 6 种。山地类型:山地类型:道路在山体一侧或两侧,绿化景观规划时充分考虑山体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构成,山体部分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同时,可混植香樟、枫香、刺柏、火棘等,沟谷地段营造或点缀一些有季相特色的风景林或风景树丛,构成多样空间的坡地景观、疏林草地景观及密林景观等。道路绿化布局形式可采用自然式和简易式。丘陵类型:丘陵类型:道路两侧地形以丘陵岗阜为主,地势比路面要高,地形起伏大,且以种植经济果木和农作物为主,有较好的景观空间。道路绿

10、化应以预示道路的线形变化为主,通过植物来预示曲线转弯方向、纵断面上的线形变化等。绿化布局形式一般可采用多层式、自然式、简易式和密林式等。平原类型:平原类型:道路位于平原地段,路侧有旱地、水稻田或河流等,视野较为开阔。绿化布局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在有利于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要确保绿地的防护功能,同时要兼顾景观要求。农田路段,为与环境协调,确保视线通畅,宜在道路两侧留出适宜的透视线以观景,绿化设计时宜用低矮植物或草地使与农田、菜地相连,与苗圃、果园相邻,使具有开朗、自然、乡土的气息,既可欣赏田园风光,又可极目远眺;旱地路段,宜在车行道路侧通过乔、灌、花、草搭配,同一路段以不同树种、林种,使之高低、林形

11、、枝干、叶色等有所变化,以丰富道路景观。在具有竖向起伏的路段,为保证绿地景观的连续,在起伏变化处的两侧林木应以同一树种、同一距离,以求达到统一、协调。区域绿化布局形式宜采用田园式、密林式、多层式、防护式和简易式等。村镇类型:村镇类型:指道路穿越城镇和村落的类型。该类型道路绿化主要是车行道与建筑红线之间的范围。因区域道路中间少有绿化分隔带,故这里的绿化以人行道绿地为主。人行道绿地应考虑步行和集散要求,绿地乔木注重其间距和高度不能影响景观视线,设计应兼顾路景和沿路建筑的需要,整体上保持绿地连续和景观统一。人行道绿地应视人行道宽度,考虑成带状或采用树池种植形式。带状绿地应考虑人行横道,在人流比较集中

12、的公共建筑前应留出通行道路,种植以规则式为主,也可和自然式结合,或采用自然式。绿地可采用在乔木之间种植花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以丰富季相变化,也可做成各种整形图案给人以耳目一新。绿化考虑防噪、防尘或防空气污染,在工业区、居住区周围,道路绿化可采用隔离林带,带宽15-18m。此外,可结合村庄和城镇绿化需要,在道路外侧布置多种不同的绿化空间,有游园和绿荫小广场等,供附近居民和行人使用。村镇类型道路绿化布局形式可采用花园式、防护式、自然式、多层式和简易式等。节点类型:节点类型:指道路景观视线交融处,人流车流集中处,进行重点景观造景处理的“点状”绿化景观类型。道路节点主要是指道路的交叉口、交通路线上的变

13、化点、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节点类型的景观布局首先应使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并能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手段进行视线诱导。其次,在道路节点处进行合理的景观布置并适当绿化,创造有特色的标志性道路视觉景观。节点类型的绿化景观也可以风景林或风景树丛,可采取多种不同的绿化布局形式,使各节点景观互为不同,各有特色,但整体协调、相得益彰,形成“一路多景”的景观格局。护坡类型:护坡类型:指道路穿越山体形成的创伤面所留下的岩石边坡以及公路沿线废弃的石塘等。这种类型需要人工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护坡以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传统岩质坡面植被护坡的方法是在坡脚栽植攀缘植物、坡顶栽垂吊植物或在岩面上挖种植槽或鱼鳞坑栽植

14、攀缘、垂吊植物及花灌木等实现绿化。也可视不同情况,选用挖沟挂网喷播植草等的现代方法护坡。3.33.3 开化开化 205205 国道绿化景观生态布局国道绿化景观生态布局山地类型主要分布在下界首-上界首西北、华民村-金星西北、山甸-下岙滩、上岙滩-桃坑、坑口隧道-汶川口、上城-界首南、下山村-石川南、石柱北-西坑口、西坑口-左溪、上村-里秧田等,可采用自然式、简易式或密林式等的绿化布局;丘陵类型主要分布在桃坑-坑口隧道、高韩北-大田畈等,可采用密林式、自然式或多层式等的绿化布局;平原类型主要分布在上界首西北-高山村、华东村-华民村、金星西北-独山村、张家村-山甸村、下岙滩-上岙滩、界首南-高韩北、

15、大田畈-下山村、石川南-石柱北、左溪-上村等,可采用简易式、田园式、多层式、防护式、花园式、自然式等的绿化布局;村镇类型主要分布在下界首、高山村-华东村、张家村、西坑口等,可采用自然式、花园式或防护式等的绿化布局;护坡类型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的岩石边坡、废弃石塘等,可采用传统植被护坡或挖沟挂网喷播植草的方法绿化;节点类型主要分布在道路交叉口、隧道口、道路拐角、对景处、道路与桥梁、河道的相交处,可采用自然式、密林式、多层式、花园式等的绿化布局。道路绿地率依道路红线宽度,主干路一般要求不得低于 30%,城市快速路及对外交通干道绿带宽度一般应不小于 20 米。道路绿化景观生态布局还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

16、划与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少于 1.5 米,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 米;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少于 1.5 米。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它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应有丰富的景观变化。同一路段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毗邻山、河、湖、田等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绿化配植形式应结合道路环境,可采取多种形式。行道树定植间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少种植间距为 4 米。路侧绿带与沿路用地性质或建筑物关系密切,但整体上应保持绿带连续、完整和景观统一。4 4 结束语结束语道路绿化景观生态布局依道路绿化景观类型、布局形式和布局要求等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