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7892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 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 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 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 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A 常温、常压下反应,B 反应速率大,C 催化作用专一,D 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A 稳定性差.B 控制条件严格.C 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

2、世纪 4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 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1)遗传性状

3、稳定;遗传性状稳定;(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目标产物 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 于产物分离;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 利于产物分离;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

4、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 基质或加入抑制剂) ,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 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

5、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 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6)基因突变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后者是诱变育种的基础。 7)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1)与核酸碱基化学反应的诱变剂。(2)碱基类似物(3) 移码突变的诱变剂 8)诱变育种一般分为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和筛选三个步骤 9)微生物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一般是指人为利用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或准性生殖,或原核微生物的接合、F 因子转移、转导和转化等过程,促使两个具不同遗传性状的菌株发生基因重组,以获得性能优良的生产菌株。 10) 原生质体融

6、合是通过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亦可 称为“细胞融合” 11)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主要步骤为:选择亲株、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再生及筛选优良性状的 融合子 12) 基因工程育种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切割后,把 它与作为载体的 DNA 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 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13) 菌种的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菌种保藏法、液体石蜡封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沙土 保藏法 3、微生

7、物代谢调节与控制 1).微生物自我调节部位: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多数亲水分子)和通道;控制通量,调节酶量和改变酶分子活性; 限制基质的有形接近,可存在于不同细胞器各个代谢库中,其酶量差别大。2)大肠杆菌糖代谢过程中,许多酶都有激活剂和抑制剂,共同控制糖代谢。 3)酶活性的调节:是指在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它是通过改变现成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 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4)酶活性调节的机制概括起来有:共价修饰;变构效应;缔合或解离和竞争性抑制 5)酶活性共价修饰调节:在其他酶的催化下,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开,从而改变酶 的活性,此过程称

8、为共价修饰。最常见的共价修饰方式有:磷酸化最常见的共价修饰方式有:磷酸化-脱磷酸化,脱磷酸化,-SH - -S-S-,乙酰化,乙酰化-脱乙酰化,腺苷化脱乙酰化,腺苷化-脱腺苷化等。脱腺苷化等。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种: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种: 可逆性共价修饰酶通常同时存在活性和非活性两种状态。在两种不同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可逆性共价修饰酶通常同时存在活性和非活性两种状态。在两种不同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或去修饰,从而引起酶分子在)或去修饰,从而引起酶分子在有活性形式有活性形式与与无活性形式无活性形式之间进行相互转变。之间进行相互转变。 如蛋白激酶

9、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如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再如:柠檬酸裂解酶的乙酰化:乙酰再如:柠檬酸裂解酶的乙酰化:乙酰-酶酶+柠檬酸柠檬酸柠檬酸柠檬酸-S-酶酶+乙酸乙酸 柠檬酸柠檬酸-S-酶酶乙酰乙酰-酶酶+草酰乙酸草酰乙酸 6)酶原的激活过程通常是无活性的酶原蛋白一级结构的改变,被相应的蛋白酶作用,切去一小段肽链,该过程属 于( B ) A 可逆的共价修饰,B 不可逆的共价修饰,C 竞争性抑制,D 酶结构改造 7) 酶活性的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当底物或调节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能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的 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

10、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变构酶通常为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而变构剂则为代谢途径的终产物。变构酶通常为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而变构剂则为代谢途径的终产物。 变构剂一般以反馈变构剂一般以反馈(feedback)方式对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进行调节,最常见的负反馈调节方式对代谢途径的起始关键酶进行调节,最常见的负反馈调节 别构酶举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简称别构酶举例: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简称 ATCase 7)酶合成的调节是一种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率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在原核生物 中主要在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8)酶合成的诱导在某种化合物(包括外加的和内源性

11、的积累)作用下,导致某种酶合成或合成速率提高的现象。 9)按酶合成对底物的依赖性,微生物体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 酶合成的诱导分为两大类: 同时诱导同时诱导:即当诱导物加入后,微生物能同时或几乎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它 主要存在于短的代谢途径中。例如,将乳糖加入到 Ecoli 培养基中后,即可同时诱导出 -半乳糖苷透性酶、-半 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转乙酰酶的合成; 顺序诱导顺序诱导:即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依次合成分解各中间代谢物的酶,以达到对较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 调节。 10) 酶合成的阻遏 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当代谢途径中某末端产物过量时,通过阻遏作用来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

12、在内的 一系列酶的生物合成,从而更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末端产物的合成的过程。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末端代谢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两种。 (1)、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反馈抑制反馈抑制:生物合成途径的最终代谢物抑制该途径的前面第一或第二个酶的作用生物合成途径的最终代谢物抑制该途径的前面第一或第二个酶的作用(活性活性)。 反馈阻遏反馈阻遏:抑制酶的形成抑制酶的形成,是由途径终点产物或其衍生物施行的是由途径终点产物或其衍生物施行的,影响由支点到终点的酶。影响由支点到终点的酶。 (2)、这两种机制都是调节途径终点产物的生产速率以配合大分子合成的速率。最终产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这两种机制

13、都是调节途径终点产物的生产速率以配合大分子合成的速率。最终产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 的抑制作的抑制作 用是相辅相成的。用是相辅相成的。 (3)、反馈抑制剂是终点产物而不是其衍生物。与经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同。、反馈抑制剂是终点产物而不是其衍生物。与经典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不同。 (4)、反馈阻遏作用是一广泛现象。它调节氨基酸、嘌呤、嘧啶核苷酸和维生素等分子的合成。受反馈阻、反馈阻遏作用是一广泛现象。它调节氨基酸、嘌呤、嘧啶核苷酸和维生素等分子的合成。受反馈阻 遏作用控制遏作用控制 的酶的酶,是是 R 基因编码阻遏物蛋白。基因编码阻遏物蛋白。 11)代谢系统的分子控制机制代谢系统的分子控制机制 原核基因

14、操纵子分两类: 一类是诱导型操纵子一类是诱导型操纵子,只有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并随之转译出大量诱导酶, 出现诱导现象。 另一类是阻遏型操纵子另一类是阻遏型操纵子,只有当缺乏辅阻遏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由阻遏型操纵子所编 码的酶的合成,只有通过去阻遏作用才能起动。 11) 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步骤: 1、养分的摄入 2、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3、小分子构建单位(前体)合成。4、改变其中的 一些中间体 5、这些前体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专有途径 6、在主要骨架形成后,作最后的修饰,成为产物。 12) 微生物代谢的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

15、些化合物能被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区,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 化,且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1、起抗生素建筑材料的作用:丙酮酸是重要的中间体。 丙酮酸乙酰 CoA羧化得丙酰 CoA聚酮化物,该物是四环素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构成单位。 中间体转化为次级终产物需要经过三个过程:生物氧化与还原、生物甲基化、生物卤化。 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是由不同的中间体作为建筑材料合成的。而这些中间体来源于许多分支代谢。 2、诱导抗生素生物合成:-氨基己二酸提高青霉素的发酵单位 苯乙酸提高苄青霉素的发酵单位 L-缬氨酸是环孢菌素 A 的前体和诱导物 丙醇诱导红霉素链霉菌乙酰 CoA 羧化酶,促进红霉素合成。 3、前体

16、与诱导物的区别 诱导物在生长期或生产期前起作用,前体在生产期起作用; 诱导物可以被非前体的结构类似物取代; 诱导物的诱导系数特别高。 把前体引入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有途径关键酶把前体引入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有途径关键酶 13) 次级代谢物结构的后几步修饰常见的有:氧化 卤化 氨化 甲基化 羟基化 糖基化 酰化 14) 复合抗生素链霉素的装配过程: dTDP 双氢链霉糖+链霉胍拟二糖,双氢链霉糖基转移酶催化此反应。 之后,拟二糖+XDP-N-甲基-L-葡萄糖胺缩合成双氢链霉素-6-磷酸酯,再经氧化成为链霉素-6 磷酸酯再经水解成 为链霉素 15) 次级代谢产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是因为( A ) A 参与次级产物的酶的基质专一性不强,B 参与次级产物的酶有很强的基质专一性 C 前体种类繁多,D 变构酶的作用 16) 短链脂肪酸为前体的抗生素的合成步骤: 第一步:形成链状聚酮化物,初始前体活性丙酸和丙二酸首先转化为乙酰辅酶 A 和丙二酰辅酶 A,或其衍生物, 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