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脑血管病偷袭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13946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0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惕脑血管病偷袭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警惕脑血管病偷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惕脑血管病偷袭(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道2014 年 2 月 12 日星期三Tel押 (010) 625807056执行主编: 张思玮编辑: 牟一 校对: 么辰E-mail押专家简介 武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北京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执行主 任, 博士、 主任医师, 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 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攻头晕、 头痛等脑血管病。2008 年, 武剑带领团队在宣武医院成立了国内首个血管内诊疗卒中单元, 将血管造影、 溶栓支架、 搭桥、 颈 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管理融为一体。在同事和患者眼中,武剑不仅是权威的脑 卒中专家, 还是一个 “心理专家” 。 “很多患者来到神经内科看病时, 往往忧心 忡忡,

2、你问一句, 他说一句。” 武剑日常接诊过程 中留意到这个细节后, 就主动和患者 “唠家常” , “你是哪里人啊, 来北京几天了, 谁陪你来看病 了?” 而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却能一下子 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 “力争让每位患者都能 在轻松、 愉悦的气氛中看病。” 武剑笑着说。个性化控制血压根据卫计委发布的一份报告称: 近年来, 我 国脑卒中的发病已经呈现出井喷态势,我国每 年新发脑卒中的患者超过了 200 万,每年超过 170 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患者 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 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 沉重的负担。 “特别

3、是高血压人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武剑说, 患脑血管病风险通常是正常人的 4 倍。 通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血压有个安全区 域, 大多数人的界限在 140/90 毫米汞柱里。 在此 界限内,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要低很多。 “如果高于界限则为高血压, 就应该引起重 视, 以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武剑同时也表示, 并 非每个人都是这个安全区域,“有些特殊人群, 如有肾脏疾病、 糖尿病的人, 相对来说血压应该 降到比界限值稍低,这样对原发病可能有一些 好处, 120/80 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值。” 不过,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特殊情况还需要 特殊处理。武剑指出, 有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比 较重,特别是在双侧

4、血管狭窄都比较重的情况 下, 血压的要求应以个体的适应为主。警惕多个 “敌人”除了高血压,医学界还总结了其他 9 个引 发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脂、 肥胖、 少运动、 年龄大于 40 岁、 有脑血管病家 族史、 吸烟、 酗酒。 “如果超过 3 个因素的话,就是脑卒中的高 危人群。” 武剑说。 而缘何吸烟和酗酒也容易引起脑血管病呢? 武剑作了详细分析: 酗酒不仅会引起心率的增加 或者血压的增加,还可以直接对血管壁产生破 坏; 香烟中富含的焦油、 尼古丁对血管内皮也有 直接的作用, 它还会影响到很多脏器功能, 进而 引发心脑血管病。 那么, 到底有没有一个研究结论能够说明吸

5、多少年烟才会引发脑血管病呢?面对 中国科学 报 记者的提问, 武剑的回答是: 目前尚无具体数 据表明烟龄与脑血管病的准确相关度。 “但吸烟时间长肯定会对血管有破坏。 ” 武剑 举例说, 曾经有一个统计结论显示, 当吸一天烟 时, 人体血管内皮已经开始有反应了; 当吸到一 年烟时,人体血管内皮就已经开始有破坏了, 甚 至都 “没法看了” 。 此外, 在接诊时, 武剑还注意到, 很多脑卒中 的患者是因运动不当而导致的。 “有些年轻人血管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的病变, 再加之剧烈运动, 就很容易造成血管损伤, 甚 至是血管撕裂, 产生夹层动脉瘤, 引起血管的闭 塞和栓子的脱落, 最后堵塞大脑的动脉, 引起

6、脑 卒中的发作。” 武剑分析道。打响持久战由此看来, 抵抗脑血管病是一场危险的 “持 久战” , 而这一结论来源于脑血管病人的 “四高” 特点。 具体哪 “四高” 呢? 武剑解释道:“第一高是发 病率高; 第二高是死亡率高, 目前已成为北京市 人口死亡重要原因; 第三高是致疾率高, 有的不 能说话, 有的人不能运动, 有的人失去了感觉; 还 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复发率特别高。 比如患者以为 这次脑血管病治疗症状缓解了, 就没事了, 实际 上很容易复发。” 因为一旦血管被破坏, 修复将是一个缓慢的 过程。 如果患者掉以轻心, 不去修复血管, 血管将 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坏, 有可能再次出现严重的脑 血管

7、病。 “脑血管病属于一种慢病,前面积累的过程 比较长, 出现了高血压、 糖尿病, 可能一时半会儿 好像没什么事。特别是高血压, 有的人血压很高 了, 没有任何感觉, 没有任何症状, 就感觉没事 了。” 武剑提醒, 一旦发生脑血管病, 原发病一定 要控制。如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一定要控制 好, 如果不控制, 会进一步加重对血管的破坏。 “此外, 脑血管病发病起来很快, 一快一慢, 常常让人猝不及防。” 武剑说。 因此, 武剑在参加宣传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 的活动时,总会提醒大家注意:“对每个人来说, 脑血管病一定要查明发病原因: 他的发病的基础 在哪儿, 发病的机理在哪儿?每个人的情况不一

8、样, 都需要专业大夫去评估、 分析。 得出原因和发 病机理之后, 再对症治疗。” 最后,武剑强调:“除了要控制基础病, 患 者还要做一些预防血栓形成的工作,包括用 药, 注意平时的生活细节。只有这两方面结合 好, 才能对脑血管病的预防、 防止复发有良好 效果。”警惕脑血管病 “偷袭”姻本报实习生 李勤 通讯员 王蕾名医堂个体化降压更受重视解读 2014 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 (JNC8)姻温绍君 刘洁琳前不久,一项大规模观察性研究 发现, 如果进行全膝关节或髋关节置 换手术的妇女在术后接受激素替代 疗法 (HRT) , 将显著减少置换关节失 败的可能性。 据牛津大学医学博士 Nigel K.

9、 Arden 和他的同事介绍,经过为期三 年的观察,术后接受至少 6 个月的激 素替代疗法将会使关节翻修手术比 率减低 40%。 “ 如 果 术 后 接 受 为 期 一 年 的 HRT, 将会使翻修手术的比率降低至 50%。” 该项目研究人员称, 手术一年 后, 置换关节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慢性 炎症, 关节周围骨质溶解和无菌性松 动。 他们认为, 减少假体骨质溶解、 随 之而来的骨磨损和置换的策略对于 减少关节形成术失败和翻修手术是 合理的。还有些研究项目关注骨吸收 抑制剂效果, 比如具有抗破骨作用的 二膦酸盐, 但效果有好有差。 激素替代疗法也有抑制骨吸收的 作用。 英国综合医疗研究数据库记录

10、了 数十年内妇女使用骨吸收抑制剂的信 息, 检索从 19862006 年所有进行过全 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的人。 研究者从 24733 名进行过关节置换手术的女性 病人中,选出 2700 名全膝或髋关节置 换术后至少接受 6 个月激素替代疗法 的病人,将他们与 8100 名不适用此疗 法的人进行倾向性匹配。 受试者年龄平均为 65 岁,平均 BMI 指数为 29。 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占 56%, 髋关节置换术的 病人占 44%。6%的人使用二磷酸盐, 1.4%的受试 者接受钙和维生素 D 补充剂, 0.35%的受试者 口服皮质类固醇。 整个研究群体中,膝关节置换手术 3 年后 翻修手术比率为

11、0.76%,髋关节置换手术 3 年 后进行翻修手术比率为 0.97%。 关节置换手术后接受至少 6 个月激素替 代疗法的受试者术后 3 年进行翻修手术比率 为 0.261%, 而参照组这一数据为 0.425%。而调 整使用其他对骨骼起作用的药物后,激素替代 治疗依旧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与术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不同,如果关节置 换前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则未见明显收益。研究人 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术前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减少 骨吸收, 进而妨碍术后置换物与集体的整合。 据国际人工关节注册中心的数据显示: 术 后 7 年发生关节破损的比率较低, 低于 5%。 因此, Arden 和同事们推荐,对于发生关节

12、破损风险较大的患者,术后接受抑制骨吸收治 疗, 但同时防范激素替代疗法引发的静脉血栓。 此项研究的优势在于大规模具有代表性 的人群, 当然也有一些不确定性。测试结果还 是有可能受到诸如植入和固定类型等干扰因 素的影响。(刘冉编译)北京宣武医院: 国内首次发现两例菌种本报讯 近日,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检验 科细菌室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技术, 鉴 定出两例国内首次发现的菌种。 一例是在血流感染 (败血症和菌血症) 患者 血培养中分离出的 Rothia aeria。 该菌 2004 年从 俄罗斯空间站的水和空气中被首次分离和鉴 定, 并由此命名, 迄今为止很少引起人类感染, 全球共 6 例报道

13、, 此例在国内为首例报道。 另一 例是在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 分离鉴定出 Can- dida nivariensis,为国内首次报道该菌引起尿路 感染病例。 这两种菌用常规鉴定方法无法准确鉴定。 该院检验科运用质谱仪和分子生物学测序的方 法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确定出了细菌的种属。 据悉,该院已将所测序列申请国际权威的基因 库 GenBank, 并在国际各大基因库同时发布。 登 录号分别为 KF691779 和 KF410863。 (曹敬荣 闵嵘)北京博爱医院: 救治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本报讯 近日, 患有 “颅颈家族遗传性多发 血管母细胞瘤” 的内蒙古少女刘贞贞 (化名) 在 父母的陪伴下,从中

14、国康复研究中心 / 北京博 爱医院神经外科康复出院。 两个月前, 刘贞贞头枕部出现持续性头痛, 还伴有恶心、 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开始她与家人 都没有特别在意, 以为 “扛一扛” 就能过去了。 随着症状逐渐加重,刘贞贞一家人来到北 京博爱医院就诊,经过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孙炜诊查, 最终确诊为 “颅颈家族遗传性多发血 管母细胞瘤” 。其肿瘤位置复杂, 如不及时采取 手术治疗, 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在仔细研究该患者血管母细胞瘤的分布情 况后, 孙炜团队制定了 “经枕下正中切口入路肿 瘤切除” 方案, 一次性成功切除了颅内 7 个大小 不一的血管母细胞瘤, 目前患者各项体征良好。 (张思玮

15、陈亚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成功切除患者椎管内 15 个肿瘤本报讯 日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医生分两次成功为一位女患者切除了 颈椎、 胸椎、 腰椎内及椎旁 15 个神经鞘瘤。目 前, 患者痊愈出院。 患者今年 48 岁, 10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 腰痛, 被诊断为腰肌劳损、 骨质增生、 供血不足 等疾病。 去年年初症状明显进行性加重, 来到解 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求治。 经诊断,患者为椎管内多发性脊神经鞘 瘤、 左侧腹膜后椎旁脊神经鞘瘤。 “如此多发 椎管内、 椎旁神经鞘瘤在国内尚属罕见, 手术 稍有不慎极易伤及脊髓和血管神经,引起患 者截瘫或严重感觉障碍。” 神经

16、外科主任张志 文表示。 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 张志文带领团队分两 次先后为患者切除了颈、 胸段和腰段、 椎旁的 15 个肿瘤。同时, 为保持术后患者脊柱的稳定, 他 们采用后路椎板微创手术,在精确定位的基础 上,显微镜下通过 0.5 厘米宽的椎板小切口将 肿瘤逐一切除, 避免了术后大范围的脊柱固定。 (张思玮 张献怀)北京安贞医院: 胸痛中心探索区域协同救治新模式本报讯 前不久, 北京安贞医院胸痛中心挂 牌暨启动仪式在北京安贞医院举行,这标志着 北京市的急性胸痛患者有望享受到专业快捷、 区域协同的 “接力救治” 服务。 胸痛、 胸闷是许多重要疾病的常见症状, 可 能预示着某些致命的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 主 动脉夹层、 急性肺栓塞等, 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 作出准确判断并给予正确治疗,才能最大限度 地挽救患者生命并改善预后。 而我国胸痛中心的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尚 处于起步、 探索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 北京仅 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能全天候提供急诊介入 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胸痛患者, 北京安贞医院 决定与域内急救系统、其他核心医院以及医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