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13361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附附 1 例报告例报告) 作者:马庭秀,陈莉秋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安徽 蚌埠 233000 【关键词】 腓总神经麻痹; 针灸; 穴位注射; 中频脉冲电 笔者采用针灸、穴位注射、中频脉冲电疗综合方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 1 例,疗效满意,现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6 岁。因右膝关节手术后而致右足下垂,行走困难 3 月。外观 跛行,呈进行性加重,手扶墙艰难缓行,行走费力,步行时呈跨阈步态,不能用足跟行走 易于摔倒。经中西药各种治疗效果不佳,膝关节开始至脚趾麻木酸胀,走路时出现跛行。 咳嗽及大便时无腰痛

2、及下肢麻木疼痛,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及居住潮湿史。由其家属 陪同到我科就诊。检查:神清,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右足下垂,足趾背屈 不能。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行走步态异常,呈公鸡步态,体温正常。化验 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及抗“O”均正常。肌电图检查: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58.2 m/s(正常)。右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4.6 m/s(正常)。伸趾短肌记录,远端潜伏期 8.03 m/ms 明显延长。临床诊断右腓总神经麻痹。1.2 治疗方法1.2.1 针灸治疗 取穴:条口穴、解溪、冲阳、下巨虚、足三里、阳陵泉、绝骨、陵后, 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取 23 寸毫针直刺腧

3、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其中陵后、阳陵泉、 足三里穴以针感向足踝部放射为佳,针刺得气后,针感不能太强,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其 它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调针得气后,将艾条截成 2 cm 长小段,插在针柄上点燃近端。 注意勿烫伤皮肤!待其燃尽为 1 壮,灸至 3 壮而已。每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35 d。1.2.2 穴位注射 操作方法:患者位屈膝或仰卧位,选用无菌 10 ml 一次性注射器,接 7 号注射用针头,吸取人体胎盘组织液 4 ml、(规格:2 ml.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当归注射 液 2 ml(规格:2 ml.江西桔都药业有限公司)、2%利多卡因 2 ml、(规格:0.

4、1g.上海禾丰制药 有限公司)维生素 B12 1 ml(规格:0.5 mg 皖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司),将 4 种药配好后选 34 穴,穴位皆选以上针灸的穴位用酒精棉球作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向选好 的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后,右手回抽无回血,注入 23 ml 药液,左手拿干棉球按压 无出血,再依次将药液注入其它穴位。注射完毕嘱患者用干棉球按压无出血,自行伸屈活 动患肢 30 min。每日治疗 1 次,10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35 d。1.2.3 中频脉冲电疗法 (北京金豪公司是生产医用理疗设备的专业厂家,型号:全日 康J48B):固定电极:将电极导线插入所选择的输出通道,另一端

5、接好选择的电极。电极 板贴于治疗部位:先用清水或酒精清洁患者治疗部位和电极板黑色面,然后取用与所选电 极板相应的布套,将其浸湿(轻轻拧干水珠)套在电极板上,并贴于人体所需治疗部位,此 时用弹力绑带固定或用砂袋压牢。医院常用时,也可用纱布或无纺布代替布套。取环跳、 梁丘、阳陵泉、合阳、绝骨等穴。固定垫板和导线,选用 8 号处方(用于周围神经损伤), 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 1 次,每次治疗 40 min,10 d 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35 d。1.3 治疗结果 患者经过 20 次治疗后,右足拇指及第二指功能活动可见部分恢复;经过 40 次治疗后,足背伸功能活动部分恢复:经过 60 次治疗后

6、,足背伸功能活动完全恢复, 右足屈伸自如,行走如常。肌电图复查:右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5.4 m/s(正常),伸 趾短肌记录,远端潜伏 4.3 m/ms(正常)。2 讨论腓总神经在小腿上端外侧位置表浅,绕经腓骨颈时,与周围组织关连较为紧密,移动性很小,且神经内相对地支持组织较少,神经束较粗大,因此,腓总神经在此处容易受伤。 如直接打击等1。该患者因手术的直接撞击后出现的足下垂即是如此,临床上的足下垂属 中医的“伤筋、痿证”范畴。针刺的目的是疏通滞气,人体经络之气可随着针刺而被导向,因为人体是一个相对于 外界独立的整体当针以异物立式刺人体内,作为正气的经气可在刺激点外聚集后,随即向 循经

7、传导。这样虽然针刺局部穴与远道穴局部所滞之气者有被经输疏通的可能,根据/治痿 独取阳明的原则,故取足阳明经穴为主。足阳明胃经在十二经脉中属多气、多血的经脉并 主宗筋,因而我们针刺时采用此经上的条口、冲阳、下巨虚、解溪四穴以补气血、通经络。 有文献3报道此四穴主治“足缓不收、下肢痿痹” 。足三里有补益气血、扶正固本之功效。 肝主筋取筋会阳陵泉,肾主髓故取髓会绝骨,取此二穴旨在补肝肾气,使筋脉得养。陵后 属经外奇穴,针感极强,从穴位解剖位置上看其深部可直达腓神经诸穴,合用共奏益气活 血,舒经活络之功效。艾燃烧时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红外线,燃烧艾绒时的辐射能谱不仅有辐 射和远红外辐射,而且

8、还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成分3。 艾灸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 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 气感” ,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 疫功能4 。艾卷在一定穴位上进行熏灼,其热气窜透皮肤达深部,可温通畅而濡养肌腠筋骨,现 代医学认为艾可使微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痉挛缓解,促进机体的康复功能。艾灸能促使 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远端潜伏期缩短,这说明艾灸能改善神经根受压状态和 促使受损神经得以恢复。有助于增加局部组织血液灌注量

9、,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动力 平衡。提示艾灸具有活血化瘀,使经气上行下达,汇于病所以调理气血、疏经通络的治疗 作用。穴位注射:由于药物对穴位的刺激,通过经络或神经体液的传导,更好的发挥了药理 作用,使机体阴阳平衡,升降正常。人体胎盘组织液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当归注射液, 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改进肢体的微循环作用,维生素 B12:营养神经消除其水肿, 改善其神经纤维的功能。中频脉冲电:原理是利用高科技数码技术产生低频仿生电流和磁场,直接作用于人体, 通过人体经络系统作用于全身,进而达到局部与全身的调节与治疗作用。(1)生物电疗:激 活细胞,循环血液。(2)场效磁疗:镇痛消炎、促进分裂。(3

10、)红外热疗:扩张血管、促进循 环;(4)药物导入:针对病变、药效奇特,(5)模拟针灸:疏气通血,扶正祛邪。(6)推拿按摩: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综上所述,以上诸法治疗该病是一个复杂的机体调节过程,主要是通过对经络系统、 神经体液、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多渠道、多途径的调整作用,起到综合效应,获得治疗效 果。通过此例的痊愈也说明了只要医患双方树立信心,持之以恒连续的治疗,就可望获得 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1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267.2 南京中医学院主编.针灸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940.3 白耀辉,林文任.艾炙与温热刺激关系的探讨J.针灸学报,1991,7(4):10.4 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0):1718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