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改扩建项目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10821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改扩建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校园改扩建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校园改扩建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校园改扩建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校园改扩建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改扩建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改扩建项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蒗民中校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宁蒗彝族自治县联系人:邱文泉填报日期:2007 年 4 月 6 日 通讯地址:宁蒗民族中学邮 编:674300联系电话:088855215432目 录一、概论二、项目概要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四、项目学校区域内竞争优势五、项目建设条件六、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七、环境保护八、项目组织与管理九、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十、工程招投标十一、资金筹措十二、财务分析十三、项目实施的效益分析十四、结论与建议3宁蒗民中校园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论宁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民中)建校 27 年来,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在小凉山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2、前沿阵地上,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小凉山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启迪民智等方面作出了极大贡献,先后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输送了 9300 多名合格人才,被誉为“小凉山人才的摇篮”。 “治穷先治愚”, “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的发展推动宁蒗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宁蒗县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唯一的有效途径。宁蒗民中在宁蒗县改革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宁蒗民中的快速发展,代表着宁蒗教育质的飞跃。 ”“云南省教育改革会议”在文山召开以后,各地高中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宁蒗民中作为云南省首期创办的十九所民族中学之一,勇当时代先锋,重改革,谋发展,以显赫的办学业绩,高质量的品牌,名扬滇西北高原。由于宁蒗

3、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起步晚,过去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宁蒗民中的硬件设施建设处于滞后状况。由于建校时设计规模较小,以致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紧缺的四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深入发展,学校办学规模难于扩大,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办学需求却日益增长,供需矛盾必须得到解决,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标本兼治”,通过多元化渠道,引入资金,扩建校园,将是宁蒗民中办学史上一次改革方式的重大突破,此举必将开创宁蒗教育发展的新天地,拓宽宁蒗高中教育发展的空间,较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二、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丽江市宁蒗民中校园改扩建项目(二)项目建设

4、地点项目建设以现校园教学区为中心,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完成。1、4东扩:向运动场东西山坡地扩展,修建学生食堂、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建造为师生生活区和运动区;2、拆除旧教学楼和教学楼旁旧食堂、火房及教工宿舍,修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各一幢,建造为规范的教学区;3、修建改造校园通道,充分利用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的空地,加强绿化美化工程,为师生提供自由活动、看书、静脑、休闲的场所,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三)建设规模及内容认真规划,充分利用校园空地,共建设各类建筑面积 16595 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1800 多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

5、筑和设施,如:运动场、校园通道、绿化工程等。(四)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项目法人:丽江市宁蒗县民族中学法人代表:邱文泉(五)项目法人简介宁蒗民中创办于 1981 年,是云南省首期创办的十九所民族中学之一。1995 年被评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1993 年开始,先后从江苏省海安县群体引进五轮 103 名高中教师到校支教,是宁海两县领导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智力扶贫的典范,民中是东西教育合作的产物。有海安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民族中学教学业绩突出、质量上乘。现有 28 个高中教学班,14 个初中教学班,2949 名在校生,有专任教师152 人,其中高级教师 20 人,一级教师 60 多人,获得

6、国家级表彰 1 人,省级表彰 18 人次,市、县级表彰 200 多人次,教师群体优秀,结构合理。学校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每个教室都安装上了闭路电视,有卫生地面语音接收站、多媒体制作中心、校园广播站、微机房、语音室、专用画室等现代办公条件和教学设施,校园网已全面开通。校园环境幽雅、舒适,融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始终坚持“面向小凉山,培养各民族优秀儿女”的办学5宗旨,办学特色鲜明,素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享誉市内外。学校具有丰硕的办学成果,建校以来,中考升学率一直在 85以上,有十一年获全市第一名,高考升学率 19942002 年,九年蝉

7、联全市第一,20032007 年均保持在 70以上,名列丽江市前茅,2006、2007 年升学率分别为 76.3和 85.6,创历史新高。升学率处于丽江市四县一区之首。显著的办学成效,丰硕的办学成果,使宁蒗民中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连续 2 次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 4 次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 次评为“云南省红旗团委”,先后多次评为市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文明单位”、 “优秀学校”、 “先进职工之家”、 “学习型模范单位”等荣誉,连续 20 年评为县级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法人代表邱文泉,于 2008 年 3 月被丽江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丽江十

8、大杰出青年”称号。(六)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1)宁蒗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经 2005 年第 42 号关于宁蒗中民扩建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2)宁蒗县人民政府文件“宁政复200659 号” 关于对宁蒗民中“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批复;(3)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丽发改社会200682 号”文件关于对宁蒗民中改扩建项目立项的批复;(4)宁蒗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5)宁蒗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 2006 年第 6 号宁蒗民中校园扩建项目规划设计评审会议纪要;(6)宁蒗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7)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2、研究

9、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6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及项目提出的理由;区域内竞争优势分析;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提出理由(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宁蒗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宁蒗县尽管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差,底子薄,但社会经济与教育在协调发展,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兴办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对待,形成了“富促教,教促富”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才能最终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10、当前,宁蒗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经济增长点不多,科学技术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宁蒗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宁蒗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本项目

11、建设,不仅能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宁蒗民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更多合格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有用人才,从而进一步适应宁蒗社会发展的需要。2、是宁蒗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宁蒗县教育事业“十一五”计划和未来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7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云南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划、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保障,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

12、环境,推动全县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向前迈进。宁蒗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2006 年, “两基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3-6 周岁幼儿入学率达 6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青壮年文盲率严格控制在 2%以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高中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使全县高中招生人数每年按比例增长,力争“十一五”末高中毛入学率达到 70%,在2010 年前将宁蒗民中办成一所西部地区同类学校中功能齐全的示范性优质优质窗口学校。宁蒗民中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已通过民中五年发展规划,并多方筹措资金

13、投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使宁蒗民中扩大至45 个高中教学班,15 个初中教学班,3600 名以上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能较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本项目建设是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3、宁蒗民中自身发展的需要宁蒗民中是一所集全县十二个民族就读的全寄宿制完全中学,有特有的“宁海办学模式”,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管理严谨、业绩突出、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学校。建校以来,宁蒗民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必修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校教

14、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构建起“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体系。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健康向上,8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推动小凉山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宁蒗民中现有的条件与日益发展的高中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校园地理位置特殊,地形为坡地且复杂,修建校舍基础工程较大,造价过高,投入大;二是教室数量少,学校仅有 40 间教室,2007 年,学校每年招收 15 个班的学生,2008 年起每年将招收 20 个班,至 2010 年,就将达到

15、60 个班的规模,尚缺教室 20 间;三是师生生活用房紧缺,民中离城区 3 公里,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全在学校住宿,因管理和教学需要,教师大部分需住宿,教师宿舍紧缺,现有学生宿舍,只能容纳 2000 名学生住宿,另有近 1000名寄宿制学生居住在待拆除的破损房中和在校外寄宿。学校原有小型学生食堂因学校规模的扩大再也无法使用,又因房屋破旧,经历几次地震后,存在着安全隐患,早已列入拆除范围。为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的就餐环境,消除就餐拥挤,保障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因此,项目建设是适应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二)项目提出的理由宁蒗民中是云南省首期创的十九所民族中学之一,是宁蒗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窗口学

16、校,是东西部教育扶贫的典范,办学 27 年来,师资力量逐年增强,管理有方、校风优良、质量上乘,是各民族儿女求学的胜地。但宁蒗民中目前校舍严重不足,目前学校有 42 个高、初中教学班,在校生 2949 人,平均班额 70 多人,相当于 60 个标准班。由于班额过大,室内拥挤,不利于教学,教师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不利于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生活用房的紧缺,难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普九”工作的深入开展,宁蒗县初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05 年为 2733 人,高中招生 1243 人,高中入学率为45.48%,2006 年为 3259 人,高中招生 1669 人,高中入学率为 51.2%),92006-2010 年又正直我县初、高中学生入学的高峰期(2010 年初中毕业生将达到 6000 人左右),社会上要求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的人数逐年增长。宁蒗民中是宁蒗县办学效益最好、少数民族学生和女学生最多、社会影响面最大的全寄宿制中学,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