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3090103622-创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01897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波-3090103622-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田波-3090103622-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田波-3090103622-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田波-3090103622-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田波-3090103622-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波-3090103622-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波-3090103622-创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与创业的心理学研究综述田波 理科 0905 班 学号 3090103622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的定义,并从心理学视角对创新、创 业及其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各心理学派对创新实质的观点、 创新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对创新的心理结构研究;从创业胜任力、创业认知、 创业者特质、创业动机、创业者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学角度对创业的研究。关键词:创新 创业 能力 心理学 创业胜任力 创业者特质 认知 动机 自我效能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创业活动或创业现象是人类较早的实践活动之一,随着 信

2、息技术革命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创企业和小企业,创业活动成为全球瞩目 的焦点之一。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个创新过程。一、一、创新的心理学研究创新的心理学研究 ( (一一) )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 在创业与创新专题课上,风进老师提出:“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调动已知的信 息,产生新颖的思想,获得新颖成果的活动过程。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创 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 ” 也有研究结果指出,创新能力是产生新且适宜的成果的能力。其中,新颖意指不同寻 常、新的;适宜意指有意义、有用或特别好;成果既可以是物质的成果,也可以是精神的 成果。由此可见

3、,创新是依据结果而非过程来判断,满足新颖且适宜两个条件的成果即是 创新的成果,导致创新成果产生的能力即是创新能力。由于不同的人或群体对成果的新颖 和适宜的评判意见经常不一致,所以,对创新成果的认定依赖于评判者的眼光。同时,随 着时间的流逝,原来被认为是愚蠢的观念过一段时间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朽的思想。(二)创新的心理学实质创新的心理学实质 经典心理实质管即人们所熟悉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这种心理实 质观把人的心理最终都归结为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那么创新心理当然也不例外。创新作 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也是人脑的机能,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反映。对创新 能力的心理学本质对创新能力

4、的本质,不同的学派观点各异: 1 1)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性的好奇心可升华为导致创新的探究态度, 创造者是受了挫折的人,他们在性生活方面不能得到满足,因而想在创造中得到满足。尽 管精神分析学派对创造者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主观成分占了很大比例, 相对来说,科学价值不大。 2)人本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有 5 种需要,以后又细化为 7 种需要,由下至上部分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 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任务,前四种需要是生存需要,后三种需要是

5、成长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 得到满足后才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因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要再其他六种需要基本得到 满足后才会产生,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的需要看作是人创造潜能得到实现的结果。但他在考 察人的需要与创造力的关系式,很难用他的观点来解释如凡.高一类的艺术家何以同时拥有 高创造力和不健康的行为表现。为此,马斯洛提出两种类型的创造力,即特殊才能的创造 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他认为类似于凡.高这样的创造性天才不依赖于健康与适应,而自 我实现的创造力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和朝向自我实现的运动。在马斯洛看来,有高水平的自 我实现创造力的人,倾向于创造性地做每一件事。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

6、力是人类基本素 质纸艺。同时马斯洛还认为,自我实现创造力者的人格特征具有独立、自主、自我控制的 特性,这些特性是个人的创造动机的来源。 3)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主义的观点桑代克把问题解决(此处可理解为创新,下同)看作是尝试一 错误的过程,带有渐进的性质,在这种过程中,适宜的联系逐渐建立,并通过强化得到巩 固,不适宜的联系则逐步消退,动物或个体在不断尝试一错误过程中,最终找到问题的解 决办法。 4)格式塔学派的观点)格式塔学派的观点格式塔学派从现象学出发,以事物的整体结构性来理解心理, 格式塔学派通过研究黑猩猩取香蕉等实验问题情景在房间里放着一些木箱,房间的天花板 上吊着一串香蕉,观察黑猩猩能否

7、想办法取到香蕉,认为问题解决是顿悟,是对问题情景 观察后的豁然开朗。 笔者认为人们在问题解决或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是首先不断的尝试一错误,然 后,在某个阶段豁然开朗顿悟,从而解决了问题,因此,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观点具 有互补的性质,二者的不足之处在于行为主义只是注重研究外部行为即刺激一反应之间的 联结,根本不涉及内部心理,而格式塔学派是从整体上把问题解决理解为顿悟,无从考察 创新的内部心理机制,所以,二者都失之于粗糙和偏颇。 5 5)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就象神经网络 一样互相联结。例如,当我们看到花这个词时,不仅可以联想到我们所熟悉的

8、玫瑰花、菊 花、荷花,而且还可使我们联想到开花所需要的条件阳光、水、肥料等,而阳光又可使我 们联想到太阳能、光合作用、干旱等概念。这种内部互相联结的知识网络在思维过程中非 常重要,事实上,如果从头脑内部的巨型知识网上的任何一点出发个体都可以到达网上的 任何其它地方。因此,心理学家经常把思维或记忆过程称作“活动(或观念)的传播” 。当 某人突然有了新主意,这意味着他已成功地从个人知识网的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创 新性的观念意味着以前没有联结的两个点现在接通了。由此可见,个体要想产生创新的成 果,首先须具备某一专业的知识,其次,还需具备一定的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的策略,以 便在以前没有连接的知识点

9、之间产生适宜的联结。(三)创新过程的心理学研究(三)创新过程的心理学研究 有关创造过程、创造心理过程或创新心理过程,移至是研究者讨论的重点,在创造或 创新心理学研究初始阶段,多数研究者就开始关注创造的过程或创造心理的过程的研究。 由于各自研究角度不同,对创造过程、创造心理过程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概况起来, 主要有“三阶段论” 、 “四阶段论”和“五阶段论” ,以及维特海默和托兰斯的创造过程观, 这是几种影响较大的创造或创新过程模型及观点。 1)1)三阶段论三阶段论创造过程的“三阶段论”是有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学者奥 斯本提出的。奥斯本创造过程的三个阶段为:发现事实、提出创意、寻找解决

10、对策的顺序。 以后奥斯本又把他的“事实创意对策”三阶段论细化为七阶段论,即:定向(强 调某个问题) 、准备(搜集有关材料) 、分析(把有关材料进行分类) 、观念(用观念来进行各种各样的选择) 、沉思(“松弛”促使启迪) 、综合(把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 、估价(判 断所得到的思想成果) 。根据“三阶段论” ,奥斯本于 1938 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这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被认为是磨砺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的最好 方法之一。头脑风暴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学习刺激,促使思维者咱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 从而在短期内产生大量摄像,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 2)2)四阶段

11、论四阶段论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1926 年在总结实践著名的科学发明 和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创造过程四阶段理论” ,一般被认为是研究创造过程最 有代表性的理论。华莱士认为,无论在哪个领域,无论其规模是大事小,创造过程一般都 必须建立四个阶段,及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首先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以及从中确定要优先选择解决的问题的准备阶段。这是发 现问题的准确性、有用性、鲜明性及独特性是关键。只有选准了问题,才能避免盲目性。 再者,当选中某一问题后,还要进一步从各种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审视。这个阶段往往是心 理高度紧张和精神全力贯注的时期。 接着是酝酿阶段,其

12、主要特点是“松弛”下来,使心理状态从紧张的“动态”到解脱 式的“静态” ,意即“将获得的重点从意识区转向无意识区” 。这时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一切 无意识地产生的障碍,恢复潜意识自由、舒展的活动状态,促进异质因素的相互提携、相 互渗透、相互合作,使潜意识和意识的相互作用获得强化。这是孕育灵感和促发顿悟的时 期。 然后是明朗阶段,这个阶段是只经过酝酿之后,创造性思路如柳暗花明似地豁然开朗。 常以“突发”式的醒悟, “偶然性”的获得, “无中生有”式的闪现或“戏剧性”的巧遇为 其表现形式。绕过说酝酿期是创造过程中量的积累和循序渐进,那么,明朗阶段就是创造 过程中质的突破和循序渐进。明朗阶段是创造过程中

13、质的转折点,使整个创作过程上升到 新的更高的层次。 最后是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意识的功能又开始发挥其主导作用,从散开的思维状 态恢复到集中的思维状态。这一阶段需要对最初闪现的出色的思想、崭新的观念、奇异的 构思立即捕捉,及时甄别,迅速追踪和抓紧完善。完善期也是论证期,是对创造超过及其 价值的鉴定期。包括逻辑上和实践价值的论证。这是还要提出明确解决问题可行的实践方 式或方向,以免使好的创意沦为空想。 3 3)五阶段论)五阶段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曼贝尔(T.Amabile)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 认为创造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或任务、准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结果五个阶段组成, 这五个阶段相互联系,

14、并且可以循环往复。(四)创新心理结构的研究(四)创新心理结构的研究 对创新心理结构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尽一致,多数学者致力于对创造力的研 究,而有的研究者则给予对创造力的结构特点的研究提出了创新敏感区的观点。对于个体 创新心理结构,影响较大的有吉尔福特的六成分说、艾曼贝尔的创造力三种成分说、斯滕 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创新性信息加工结构观。现代创新心理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是 向团体创造力的研究扩展,二是向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关系研究扩展。 1 1)吉尔福特的六成分说)吉尔福特的六成分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个体创造力是由六种成分构 成的:敏感性,指对新事物很敏感,善于发现并接受新事物

15、;流畅性,指思维敏捷,反应 迅速,能顺利对特定的问题情境作出多种反应;灵活性,能迅速地调整定向和进行自由联 想;独特性,思维独特,能产生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新想法、新观念,或产生新颖、独 特的其他产品;在定义性,能对特定的事物进行创新表征或作出更多的新发现;洞察性, 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认识事物的内在含义和多种特性。2 2)艾曼贝尔的创造力三种成分说)艾曼贝尔的创造力三种成分说艾曼贝尔认为,个体的创造力由三种成分组成: 领域相关技能,即有关领域的机能,构成了个体可能发生反应的范围和方向,是解决特定 问题或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认知途径,是某一领域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创新相关技能, 即有关创新、

16、创新的机能,包括认知风格、工作风格以及探索新的认知途径的启发性知识 等等,是对个体的反应或产品是否能够产生创新起决定作用,是各领域创新活动的关键; 工作动机,亦称任务动机,包括对工作或任务的理解及态度,他它是个体在某一领域的创 新活动的驱动力。 3 3)斯滕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斯滕伯格的创造力三维模型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创造力的三维模型, 即创造力的智力维度、智力风格维度和人格维度。创造力的智力维度由内部关联型智力、 经验关联智力和外部关联型智力三种成分组成。其中内部关联智力指与个体内部心理过程 相关联的智力,外部关联型智力是指个体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智力。创造力的智力风格维 度,包括管理功能、心理自我管理的形成、目标、范围和倾向,表现为个体习惯化的自我 控制,它使创造力的智力维度有一定的倾向和特征。创造力的人格维度,包括内部动机、 求知欲、冒险精神、容忍模糊性的程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乐于为获得知识而完成任务 等人格特征。 4 4)创新性信息加工结构观)创新性信息加工结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