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01894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个女人撑起三个家-记王坟镇孝亲典型唐增菊敬 业 敬 老她是爱岗孝亲的范例在家中老人眼中, 她是一个知冷知热的好儿媳、侄媳、孙媳;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最关心别人,唯独不关心自己的好妻子;在同事眼中,她是整天奔波、勤勤恳恳工作的“事业迷” ;在邻居眼里,她是全村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的好人她就是王坟镇杨家窝村退休医生,曾被评为山东省“敬老爱老先进人物”的唐增菊同志。今日去采访,天空又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山野被雾气笼罩,这些日子每次去采访孝亲典型,天总是洒雨与我同行,也许这是他们的孝亲事迹早已让天公感动得流泪吧。手中的一份唐增菊的简历让笔者大体了解到:唐增菊,69 岁,1958 年参加卫生工作,先后在

2、孙旺卫生所、王坟公社医院、孙旺乡医院、王坟中心卫生院工作,1996 年退休,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1989 年 12 月被潍坊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 年 12 月,1991 年 12 月两年被青州市卫生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家庭里,她尊老爱老、孝敬公婆,自 1989 年始,先后被评为青州市“敬老爱老先进个人” 、 “孝敬公婆好媳妇” 、 “潍坊市敬老爱老先进个人” 、 “山东省敬老爱老先进人物” ,其事迹被评为 1990 年“青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好事”之一,2010 年青州(王坟)孝文化节上唐增菊被评为“孝敬公婆好媳妇” 。2其实不用再去采访,笔者就已感到在这些奖牌、

3、奖状、证件、绶带的后面必定隐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转过孙旺桥,雨骤然停了下来,风景变得真实起来,石河水哗哗地流着,这条穿过历史的河流不知将过去多少英雄的王坟儿女故事颂唱,也不知迎来多少孝感青州百姓的孝行传奇。笔者见到唐增菊时,她正在给公公擦洗,眼前的唐增菊,身穿洗得褪色的旧衣服,布满皱纹的脸上,透着朴实、简单和善良,七十岁的她,看上去更显苍老,几十年来,她用孱弱的身体支撑起三个家庭,先后为 4 位老人养老送终,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无怨无悔,在平凡的生活中用爱心演绎了一位农村妇女的大爱情怀。尽 心 尽 力她是懂得跪乳反哺的女儿青州人有句古话:“女大外向,死了外葬” , “嫁出去的女

4、泼出去的水。 ”这些话可不适用唐增菊。1970 年时年 29 岁的她与杨家窝村的陈福玉结为夫妇,一直是爹娘的贴身小棉袄的女儿嫁作人媳、人妇,父母简直舍不得在家非常孝顺的女儿,又加上父母、兄长长期有病,更是舍不得女儿走。唐增菊自出嫁后,虽然照顾着多位老人,她总是在买药时忘不了给爹娘、兄长买药,爹娘都患有胆囊炎,兄长患胆结石,当时一走进娘家门,心底里便生出一种盼望:那就是听不到父母、兄长病中的呻吟,这说明父母兄长没有犯病,如果进门就听到哎哟声,顿时爱父母兄长心切的她的心就一下子吊起来,肚子就会满满的。后来娘家侄长大了,怎么也不让姑母给爷爷妈妈父亲买药,由他们尽孝心,果然侄子们侍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非

5、常尽心,邻居们夸赞唐增菊的侄子孝顺,侄子说3是姑姑为后代做出了榜样。精 心 侍 奉她是最优秀的“护工”唐增菊结婚后,为减轻婆母的负担,便主动担负起了照顾爷爷(老公公)的重担。爷爷自早年身体不好,后来就瘫痪在床上,唐增菊给爷爷做上很多块大褥子、小褥子,扯上褯子,以备换铺,那时唐增菊正上着班,每天贪早跑到半里路外的石河滩去洗,洗完后晾晒上再送饭给爷爷吃,然后再去吃饭,那时爷爷的胃里没病,饭量大,饮水多,能吃能屙能尿,洗、拆、缝被褥的次数频繁,又加上那时唐增菊每月几十元的工资,买煤只给老人用,自己舍不得用热水洗布褥,尽量用河水,再说河水也宽绰,手在冬天都裂开口子,可唐增菊哪管这些。有道是:“老小孩,

6、老小孩,人老了成小孩。 ”人上了年纪神经系统老化,智力退化,做出的事似幼童一般。有一次爷爷正吃着饭,趁唐增菊不注意,竟孩子气地将饭碗藏到了炕头上,她翻天翻地,终于找到了,可唐增菊一点也不生气,继续喂饭。就这样唐增菊像亲孙女护理自己的爷爷一样,尽到了一个孙媳的职责,几十年如一日,直到 1993 年,九十三岁的爷爷带着满足、幸福与世长辞。心 有 大 爱她主动赡养五位老人唐增菊自结婚后,精心照顾着爷爷、大爷、公婆。当她看到远房的大爷陈万才同大爷陈万富一样没有娶妻,心有大爱的唐增菊不愿村里多一个五保户的负担,也愿意用侄子、侄媳的孝心让孤独的老人不再孤独,温暖他的晚年的心。4接过陈万才大爷来住后,第一件

7、事唐增菊便让丈夫陈福玉用自行车带着他去 40 多华里的朱崖公社(现在庙子镇)后峪村老医生诊所看病,接着陈福玉又带亲大爷陈万富去看,看着见效,陈福玉反反复复带着两位老人去了好几趟,山区的路下沟上坡特别多,一个来回下来,陈福玉累得没法,可他毫无怨言。他被唐增菊的大爱之心折服,心甘情愿地扮演着贤侄的角色。后峪村的大夫是个老中医,处方当然是中药汤剂,唐增菊一丝不苟地煎药,然后让两位大爷服药,陈万才患的是胃炎、气管炎,陈万富患的是气管炎、慢性咽炎,每天唐增菊还要用麦秸莛将药液喷到咽喉患处,唐增菊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大爷喷药直到痊愈。陈万才大爷在患病时有 50 天连翻身都困难,她和陈福玉一起用力才能让大爷翻个

8、身,换个姿势休息,以防长褥疮,用大铁碗盛粪便,大爷愿坐时,唐增菊让大爷扳着自己的脖子,自己再扳着大爷的脖子用力才能坐起,期间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人说:单身光棍难侍候,这话一点不假。多年的单身生活养成了他们孤僻的性格、古怪的脾气,这不,陈万才大爷就是非让唐增菊用他以前单身过时用的炊具,若不用他原来使的锅子炒菜,宁肯不吃饭,也要犟过来。唐增菊让他看着,专门用他带来的锅、铲子、炊帚单独给他做饭。同事们对唐增菊表示不理解:“这么邪(方言:脾气古怪)的一个人,真是的!你有这么多老的,不够你养活吗?怎么还拾上一个,伺候老的有瘾?!”而唐增菊听后笑笑,仍然精心照料着老人,陈万才大爷生病时,丈夫在外工作,整年

9、不在家,唐增菊几天就要去买一次药,又没有自行车,同事们大部分在医院住宿,而唐增菊的家中还有五个老人需要照顾,于是她每天晚上在嘉峪寺医院开完工作总结会回家,5回家看表已是 10 多点钟。天不亮起来烧水冲鸡蛋给老人送去,一个屋一个屋地送,老人用饭后再自己步行去上班。经常是唐增菊到了医院,同事们还没起床呢?杨家窝村距离公社医院 20 华里。有一年雪下得特频繁特大,为了赶上班时间不迟到,唐增菊一个冬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两双雨靴倒换着,到了清明节竟然都磨得不成样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 1984 年,远在烟台的亲戚看唐增菊一直靠步行每天要来回走 40 华里,实在辛苦,回去后立即买了辆“海燕牌”自行车,打

10、包邮寄过来,收到后在王坟邮电局旁车行组装后骑着回家,这才结束了步行上班的历史。过去,王坟农村小麦生产产量上不去,加上交公粮又多,每一个家庭很少全天吃面食,而城镇居民是按定量供给面粉,唐增菊是拿粮本吃 30 斤面粉的定量,她为了家里的爷爷、两个大爷、公婆,从不舍得吃面食,买回面粉自己做成面食,调剂着给老人吃,自己则吃煎饼、窝窝头。由于老人们都要用药,唐增菊每月都要去药店批发,这样价钱便宜。尽管这样,唐增菊的工资每月都是先将药费欠条扣除,就所剩无几。同事们发的是现金,自己发的是归还的借条。对于唐增菊的困难,医院领导既敬服又着急,成立了贫困职工基金会,但也是杯水车薪。工资从 1958 年的 26.5

11、0 元,六十年代的 29.50 元,七十年代的34.50 元,1984 年的 53.00 元,直至退休前(1994 年 12 月)的 500 多元,我们可以想象些这些微薄的收入让唐增菊怎样捉襟见肘,而陈福玉当时是工分加几元钱的驻队补贴,连买肥皂,毛巾等日用品都不够,实在是帮不上唐增菊的忙.药钱是这样的紧张,唐增菊另一件事就是为老人们冬天早生炉子用于取暖,夏天早打电扇为老人们纳凉.老人们住在四个屋,要生 4 个炉子,一年节约着烧,两吨煤都不够,有些年份冷得时间长,唐增菊都是农历的九月生上,一直到来年的 4 月份才停,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6多少年来,唐增菊穿的衣服总是在医院里的同事中最朴素的,穿着

12、时间最长。不明底细的人问她为什么老是穿着朴素,其实她也愿意穿新衣服,可是挣的钱都补贴家用了,哪有钱买衣服。后来形成习惯,贵重的衣服就是舍不得买。去年,邻居约唐增菊赶集,在邻居劝说下,她一狠心,用 17 元买了一件褂子,12 元买了一条裤子,13 元买了一双鞋,共计 42 元买了一身。而这就打破了给自己买衣服用钱的记录。现在都是儿媳、女儿给买衣服,她们不让唐增菊再穿那些过去的衣服,而唐增菊知道孩子们用钱的地方多,衣裳买来了,总要叮嘱不要再买,可孩子们在这件事上总是忘事,还是给父母买衣服。这些事邻居刘金红看在眼里,敬在心里,一个劲地对笔者说:“人家唐增菊,就是四邻八乡对老人,对丈夫、对孩子就是找不

13、出第二个来。 ”邻居杨光辉补充:“唐增菊给几个老的送饭,真按钟点-早不过 10 分钟,晚不过 10 分钟,俺看过表。夏秋忙时,先送饭再下地,来了亲戚也是先给老人送完了饭,再做饭给亲戚吃。 ”毋庸讳言,唐增菊的孝敬老人的行为已将四邻八舍感动,已将杨家窝村民感动,因为众人眼睛是亮的,众人眼里有杆称。全 心 全 意她悉心照料生病的公公唐增菊自结婚后一直把婆母刘永英当作亲娘看待,婆母长年腿疼,行走不便,唐增菊问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 “不知哪辈子修的福,让我遇上了这么个好儿媳妇。 ”婆母在 2004 年去世时拉着唐增菊的手久久不愿分开。公爹陈万贵,2005 年患了脑血栓,当时是唐增菊打急救电话叫来了急

14、救车,住进了市人民医院,拍了 CT 片,陈福玉和唐增菊精心侍奉着老人。在市人民7医院住院期间,唐增菊在大街上准备去超市给公爹买东西时,被一辆汽车撞伤。但她一声不吭,像没事人一样,坚持为老人护理,在老人睡熟时再去换药,打消炎针。老人出院后,唐增菊又买上药在村卫生所打吊针巩固疗效,又打了 20天。但由于病情太重,老人从此便卧床不起,生活全靠照顾,送吃送喝,洗洗晒晒不说,还要端屎端尿,擦拭身子,这对于一个儿媳妇来说,是何等难能可贵!多少年来,唐增菊的公公觉得儿媳妇给自己倒夜壶不好意思,自己倒吧又倒不了,可唐增菊却不管这个,公公的大小便都在床上,需要唐增菊的帮助,唐增菊认为:人老了就得应该年小的照顾他

15、,人年小谁也用不着谁,养儿防老,老了不能处理了就得照顾他。因此,唐增菊总是细心服侍公公,给公公倒夜壶、擦拭大便。对此村民陈福宝说:“唐增菊对公爹可真是把心都掏出来了,跟上亲闺女了。 ”在长达几十年的岁月中,孝老敬老的唐增菊已先后为 4 位老人养老送终。现在,年近七十的唐增菊腿部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身体也大不如以前,陈福玉的妹妹陈福爱觉着嫂子岁数大又有关节炎,抢着去提夜壶,去送饭,但唐增菊不放心公爹,总是再去一趟,问候一下。因为瘫痪在床八十五岁的公公仍是她生活的重心,是她时刻的牵挂。唐增菊的家庭并不富裕,为 4 位老人养老送终已令他们捉襟见肘,丈夫患有高血压也需要唐增菊照顾,公公的瘫痪更令这个家庭

16、雪上加霜,尽管如此,她还是变着法的为老人做饭,给公公补充营养,象往年一样,冬天他们还没有生炉子,唐增菊就早早地给公公点上炉子,生怕老人有一点闪失,每年为公爹打两次疗程,减轻痛苦。对于丈夫陈福玉来说,这个一下学就投身革命工作,历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党支部书记、管区负责人、镇国土规划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一直将身8子扑在工作上的男子汉,常年不回家,实在没有空管家里事,但他一直关注着老人的健康。退休后,虽然患高血压症,还要妻子照顾,但他还是总忘不了去帮妻子照顾父亲。更令人感动的是自当干部至现在,他总是在每年的教师节邀请本村的教师来家坐坐,请老师担当传承中华孝道的责任;在每年的春节前邀请本村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到他家开个座谈会,让他们知道父母培养孩子成才的不易,教育他们孝亲敬老。如果说唐增菊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而陈福玉则语重心长地让走出大山的孩子读懂了孝道的精义,夫妻俩用不同的方式传承、弘扬着中华传统美德,而又配合得这么默契,志同道合!将要离开唐增菊的家,笔者问唐增菊为什么这样孝顺,唐增菊说得很简单:“人老了,小辈们就该照顾,俗话说得好,养儿防老吗!”没有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