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1772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2011年学考语文仿真模拟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德淮阳中学常德淮阳中学 20112011 年学业水平考试六月模拟试题年学业水平考试六月模拟试题语文(问卷)语文(问卷) 高二高二语语文文备课组备课组温馨提示;测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测试时间 6 月 1 日 一、 选择题(第 112 小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脉脉(m) 迥异(jing) 服帖(ti) 人烟阜盛(f) B、落蕊(ru) 阿谀() 解剖(po) 繁文缛节(r) C、落寞(m) 缜密(zhn) 慰藉(ji) 负屈衔冤(xin) D、移徙(x) 酣睡(hn) 潜伏(qin) 喟然长叹

2、(k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仓皇 暄嚣 信笺 无缘无故 B、沉吟 惊愕 饯别 开诚不公 C、萧瑟 编纂 切磋 舞榭歌台 D、规矩 和蔼 圆满 高朋满坐 3、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 雷雨-郭沫若-话剧 B、 雨巷- -戴望舒-诗歌 C、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小说 D、 故都的秋-郁达夫-散文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有些人看来,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 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B、假如每个人都能做到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 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

3、好。 C、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东北抗联战士风餐露宿,眠冰卧雪,同日本侵略者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死亡的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 ,都 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A、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B、半开的数不清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C、饱涨的花骨朵和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 D、数不清的半开的饱涨的白花和花骨朵阅读文段,完成 68 题(6 分) 论语只有 1

4、27000 余字,简明扼要,但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 友之道等方面,孔子都有深刻的见解。概括地说,它对后人的启发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 论语作为儒家的思想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 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论语中“仁”字出现过 104 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 仁”。孔子还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希 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其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很 多精辟的言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孔子 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同时

5、,孔子很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 自论语。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三, 论语当中还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 ”(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这些言简意赅的话,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当成 座右铭。 总之, 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据宋代2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赵普出任宰相时,有人说他只读过论语,宋太祖问他是否如此, 赵普并不隐瞒,并说:“臣平生所

6、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 致太平。 ”于是,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就流传开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语在中国 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虽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精读细研 这一千古不朽的名著,一定能使我们受益无穷。 6、下面对论语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论语虽然简明扼要,但内涵极其丰富,在治学、从政、修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 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B、 论语是儒家的思想经典著作,以“仁” 的思想统率全书,表达了建设一个充 满爱的社会的儒家理想。 C、 论语记录了孔子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但只注重因材施教,强调把 握时机,进行启

7、发式教育。 D、 论语当中还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即使在今天, 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会。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论语中对“仁”的阐述的一项是 ( )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仁者爱人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以下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说明精读细研千古不朽的论语 ,一定能使我们获得成功。 B、反映出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C、说明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不只是文中所述的三个方面。 D、反映了论语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值得我们认真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8 分

8、)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 ”秦 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 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疲惫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10、下列“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 ) 例:以其无礼于晋 A、斧斤以时入山林 B、木欣欣以向荣 C、越国以鄙远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下面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微夫人之力

10、不及此 C、共其乏困 D、行李之往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阐明原因,暗示两事均与晋利害相关,与秦关系不 大,为下文烛之武游说秦伯埋下了伏笔。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 “秦、晋围郑,郑既知 亡矣”这些语句均从正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指出晋贪得无厌,灭郑以后必将进而侵犯秦国,烛之武 只字不提郑国利益,却处处为秦国着想,分析利害关系,充分体现了烛之武卓越的 外交才能。 D 、国难当头,烛之武不计较个人得失,临危受命,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 神。

11、二、非选择题(第 1322 题,共 76 分) 13、翻译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 (4 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译文: (2)夫晋,何厌之有?译文: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出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 (2) , ,嬉嬉钓叟莲娃。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15、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4 分)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 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 应是江州司马书! 【注】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

12、5 年)三月谪通州。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 长安贬谪江州。相同的命运把两颗心连得更紧。 小诗向来以抒情见长,而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直接抒情。诗中“妻惊女 哭问何如”的原因是 。通过对接到白居易的信 时 的描写,表达了挚友间的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 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 (15 分) 春之春之怀怀古古(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 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 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

13、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 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 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 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 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 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 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4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 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 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 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 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 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