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16721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岐山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岐山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检测题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题时将各选择项与原文 1/2 段关于“清言”的内容进行比对,可见 A 项与“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 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表意一致,B 项与“文学的表达形 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 一条路子”表意一致,C 项与“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 大量的作品, 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表意一致,而 D 项与“明代 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 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比较,显然强加了因果关系。【

2、参考答案】D2.本题考查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筛选与分析的能力。解题时从原文中找出与选 择项对应的文字,可见 A、C、D 项与原文相关句子意思相符,而由原文第三 段中的“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被 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融入和陶醉”,第二段末句“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 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可见“心 灵和自然完全融入”应是唐诗的特色, “用自然去澄澈人心”应是菜根谭的特 色,B 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参考答案】B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和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的理解和分析在原文 第一、二两段可找到依据,故正确。B 项对原文“唐

3、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 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理解有误,原文 是转折关系,倒过来也不构成因果关系。C 项说菜根谭 “不是对中国书籍的 补充和丰富”,但从原文“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有书,教育人的 书多,关怀人的书少, 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可见它应是对中国书籍的 补充和丰富。从原文看,作者认为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 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都是必然的,而不是 D 项说的“也许是偶然的”。【参考答案】A 4、答案 A 解析 A 项“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 情理。B 项“轻诺寡信”,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C

4、项“细大不捐”,小 的大的都不抛弃。D 项“功高不赏”,形容功劳极大,无法加以赏赐 5、答案 D 解析 D 项“赤膊上阵”比喻不讲策略,也比喻毫无掩饰地做某事。贬义词。 A 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 跟着人家行事。贬义词。B 项“无以复加”指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多含 贬义。C 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褒义词。 6、答案 D 解析 D 项“扺掌而谈”形容毫无拘束地畅所欲言。A 项“集腋成裘”指狐 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多用 来形容珍贵美好的事物。B 项“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

5、的景象。不能形容火灾后果。C 项“半青半黄”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 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不能用来形容“脸色”。27、答案 A 解析 A 项“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B 项“洋洋大观”形容 事物繁多,丰富多彩。与语境不符,应用“蔚为壮观”。C 项“叹为观止”指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语境中游人“神色黯然”不符。D 项“举棋不定”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与语境中的“保守思想”不符。 8、答案 B 解析 B 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多作谦辞。A 项“忝列门墙”, 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多作谦辞。C 项“才疏学 浅”,表示自己的才识、学问很浅薄

6、。多作谦辞。D 项“敝帚自珍”,把自己 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是谦辞。首先, 语境中作品是作家的而不是编辑的,不算自珍;另外,能出版的作品不算是不 好,所以不算“敝帚”。 9、答案 D 解析 “物换星移”形容时序世事的变迁。用在此处与“各个成分”搭配不 当。“坚如磐石”比喻不可动摇,褒义词。“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不合语境。 10.A 解析:B“提前”和“预报”重复。 C:在“学雷锋活动”前加“开展”。 D:两面对一面。 11.C 解析:A宾语中心语残缺,在句末加“能力”;B语义重复,去掉“非 常”;D句式杂糅,把“引起的”去掉。 12. D 解析:A、

7、搭配不当, “能否”是两面,“保证”是一面,两面对一面 ,可把“能否”删除。B、“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看作” 和“是”语意重复,应去掉“是”。C、成分残缺,在“择优录取”后加“原则 ”;搭配不当,“鼓励”改为“形成”。 13.D 解析:A、搭配不当,“缓解”与“负担”不搭配,将“负担”改为“压 力”;B、句式杂糅,“其中有”与“是”句式混在一起;C、大 小概念并列不妥。14、【解析】 按照先概述后具体的逻辑顺序排列。概括说明梅兰芳在旦角上的创新,具体说明他在旦角手姿上的创新。【答案】 A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不如暂且等到平定

8、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的地方, 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 【参考译文】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是他 个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汉到了陈桥驿,喝酒后醉卧在军帐里,将士们要拥戴 他做皇帝,赵普和太宗推门进来禀告。太祖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慢慢起身,3而将士们穿戴着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拥到军旗下面。等到太祖 接受禅让做了皇帝,赵普因为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并担当枢密直 学士。太祖多次微服私访功臣之家,赵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 一直下到夜里,赵普以为皇上不会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听到

9、敲门声,赵普赶 忙出来,见太祖正立在风雪之中,赵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说:“我已经约了晋王了。 ”随后太宗也到了,在厅堂铺上双层垫褥, 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赵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 机与赵普策划攻打太原。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太原攻下来后, 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不如暂且等到平定各国后,那么太原这样的弹丸棋子大 的地方,还能逃到哪里去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 下你罢了。 ”当初,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 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 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

10、去访求了。 ”从此赵普不再谈论。赵普 年轻时熟悉吏事,但没有学问,等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 卷,每次回到家,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 应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 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 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 为他请求,太祖发怒道:“我就是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说?”赵普说:“刑 罚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 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

11、,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 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 去,最终得到了太祖的认可。【参考答案】:20.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 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 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 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

12、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4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21.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张仪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他曾经在楚国相国手下做事,后来楚国相国丢了一块玉璧,其他人认为张仪生活贫穷,品德低下,认为一定是他偷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几百棍,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 张仪的妻子说,“哎,要是你不读书,到处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说,“舌头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 张仪做了秦相以后,发出文告对楚相说:“我以前和你一块喝酒,我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呀,我快要盗窃你的都城了!”四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间关莺语花底滑(2)俯察品类之盛 沧海月明珠有泪(3)响穷彭蠡之滨 万里悲秋常作客(4)两山排闼送青来 烽火扬州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