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1048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法考试重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重点小学语文教学法考试重点一、课程概念一、课程概念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1、在我国,唐代就有课程的概念。 孔颍达(唐):“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是汉语文献中最早出现的课程一 词。 “课程”,比喻为“伟业” 。 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提及“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我们现在所说 的课程意义十分相近。 2、在西方,课程一次由拉丁文(currere)演变而来,原意为跑道,转义于“学习过程”。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课,指课业,即教学内容;程,指程度、进 程,课程,就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3、当前,国内对课程普遍认同的定义为:课

2、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 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 二、课程资源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资源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 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都是课程资源。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 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 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三、什么是预设和生成?什么是预设和生成? 所谓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3、过程、教学方法及学情分析等 的预先设计。 “生成” 即形成、达成,是对教学过程可变性的概括。它具有动态性、偶发性、不确定 性、随机性等特点。 “生成”的产生过程,就是师生、生生、生本交互作用而产生新因素的一种动态变化的 过程。 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预设体 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四、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 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学习态度)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 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 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结构)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 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5、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的功能。 (课程评价)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管理)五、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鉴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功能、调节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六、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语文课程评价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是对语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叫总结性评价,是对语文

6、活动结果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语文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实施的预测性评价 七、语文历史简要回顾语文历史简要回顾 1、古代时期 在古代语文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文、史、哲、伦理不分家,识字、读书明经、 修德养性浑然一体。 2、国文时期语文独立分科 1902、1903 年,清朝分别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 奏定学 堂章程 (壬寅-癸卯学制) ,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3、国语、国文时期开始教授白话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小 学改设“国语”,教授“白话文”。中学仍设国文课,教授文言文

7、,但白话文的比重明显增加。4、语文时期提出“语文”名称、概念 (1) “语文”一词,最早是 1932 年陈望道先生在其著作修辞学发凡提出的。 (陈望道先 生曾任复旦大学校长、著名的修辞学家。 ) (2) “语文”学科,最早见于 1949 年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的中小课本, 叶圣陶等提出。八、语文的定义语文的定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理解为“语言文字”,有的理解为“语言文章”,有的理解为“语言文学”有的理解为“语言 文化”。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说:“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 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那时同人的意思,认为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

8、纸面上叫书面 语言。书面语和口头语言,不能偏指,所以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 ” 课程标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九、语文的性质语文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人文性” 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点。 十、语文素养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 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 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

9、语文学习方 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味 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首先提出。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教学中体现 出语文学科作为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的个性和执教 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 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 ”十一、古代注音方法古代注音方法 1、直音法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标注被注字读音的方法 2、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被注字读音的方法 3、注音字母 又叫注音符号,是汉字笔画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在小学教材中,韵母 24 个,单韵母 6 个,复韵母 9

10、个,前鼻韵母 5 个,后鼻韵母 4 个。十二、音节拼读的方法音节拼读的方法 (1) 两拼法。 其发音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 两音相连猛一碰。 (2)直呼法 也叫“支架直呼法”,直呼方法的儿歌是:“摆好声母形,发出韵母声,一口呼成音,千万不 能分。 ” (3)三拼法。 三拼法适用于有介母 i、u、 的音节,也就是声母、介母、韵母齐全的一种拼读方法。 其发音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是指先读声母(轻) ,连读介母 (快)以及后随韵母(响)成音节。发音时气流不中断,快速连读,整个音节的重音在韵 母上。 标调规则标调规则 音节要标调,规则要记清: 有 a 莫放过,没 a 找 o、

11、e,i、u 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 说,i 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十三、拼读带调号的音节方法拼读带调号的音节方法 (1)音节数调法。 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一声)的韵母相拼,按第一二三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声调 位置为止。 此法适合刚开始教拼音时使用。 (2)音节定调法。 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再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 (3)韵母定调法 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 儿童比较熟悉后可采用。十四、在拼音教学中,与以往的在拼音教学中,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相比,相比,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变化? 1、删除: 删除了 “学

12、会拼音方法”、 “学读轻声”、 “能默写声、韵母”的要求。 2、改变: 把“能熟练的拼读音节” , “有条件的可以做到直呼音节”改为“能准确的拼读音节”。 3、增加: 增加了“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从这删、改、增中不难看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降低了,重视了汉语拼音 的具性,突出强调了汉语拼音工具性的运用功能。使拼音真正为学生识字起到辅助和“拐杖” 的作用。十五、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新课(放教学录像) 1、看图提出新学内容抽象的字母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 2、指导发音 讲解字母发音的方法和部位可

13、利用图、实物以及口语中常用的词语帮助发音。 3、指导学习声调 教单韵母时,教声调。 4、指导学习拼读音节的方法 学习声母的同时,开始教拼读音节。 5、指导书写字母 (1)认识四线三格(2)字母在四线三格占位十六、识字教学中设定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多认少写,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十六、识字教学中设定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多认少写,识写分开,提出认识和学会 两种要求。两种要求。十七、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一)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是我国传统识字教学形式。所谓集中识字,就是学生在学习之初,先专门用一段 时间(一般是一年) ,集中认识一定数量的字,然后再进行阅读教学。我国古代

14、以集中识字 为主。 集中识字的优点: 识字量集中,可以迅速扩大识字量。 集中识字的缺点: 1、教学内容比较枯燥。2、巩固率比较低 3、基本字带字 (二)分散识字 分散识字又叫随课文识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斯霞老师首创) ,即把生字词放在一篇 篇课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具体地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三)韵语识字 所谓韵语识字,就是把要认识的字根据儿童的兴趣特点,编排成包含有大密度生字的短文 (韵文) ,这些短文(韵文)句式整齐、短小精悍、通俗有趣、合辙压韵,便于幼儿诵读记忆。 研究表明,整齐划一的韵文形式,有助于人的诵读、背诵、记忆。同时

15、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四)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结构原理,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形、音、义的教学。十八、哪些词语需要教?哪些词语需要教? (一)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重在“学会” (二)关键词 重在理解字的深层意思、表达效果 1、 隐含深层意思的词语 字面意思 引申的含义 2、 感情色彩强的词语 3、 表达效果好的词语 准确、简洁、生动、关乎文章中心的词语十九、十九、 “词串识字词串识字”就是以一定的事物或场景为中心,选定相关的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 照意义连接,组词成串,再分行排列,形成一篇有一定韵律的“准韵文”的识字形式。它就 像冰糖葫芦儿那样,所以称它为“词串”。 词串教学的

16、一般步骤词串教学的一般步骤 1、具体事物引导,出示词语,初读词语。2、学生自读词语。3、教师指导,认读词语。 4、展示场景,感受美。5、美读词串。6、让学生用自己语言,串联词串,培养说话和习作 能力。7、复习巩固所学内容。8、指导写字。二十、哪些句子需要教二十、哪些句子需要教 (1)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 (2)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地位特殊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 过渡句等。 (4)描写生动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5)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6)对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二十一、什么叫自然段?什么叫意义段二十一、什么叫自然段?什么叫意义段? 自然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是 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低年级偏重自然段教学。 意义段意义段又叫逻辑段或结构段,它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相关联的自然段合并而成。中高年级偏 重意义段教学。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重思想内容的划分。二十二、教案编写二十二、教案编写 鸟的天堂鸟的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