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99976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在“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在我国在“十二五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后发优势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由于后起国家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因而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在同样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成本的条件下,后起国家还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没有技术范式和制度路径依赖的制约。只要在国家的保护和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后起国家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从而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领域内实现赶超。这种理论其实质是对超常规、非平衡经济增长的形象概括,也一直是后发展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应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当前

2、,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既存在潜力与发展机遇,又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一、一、 “十二五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从经济环境的角度: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

3、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现阶段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表明,我国仍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与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需求因素及其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所创造的客观需求和供给潜力,将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

4、动力源。首先,城市化趋势是中国社会经济变化最主要的结构性特征。其次是市场化趋势。市场化模式是最有利于实现高速增长的体制模式。再次是国际化趋势。国际市场机会的增加和比较优势产业的形成,将对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入 WTO,意味着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的范围得以大幅度拓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比较优势的发挥和培育;市场开放带来的竞争将促使经济效率的提高。加入 WTO 后,随着外贸条件的变化,先进设备的进口将会增加,中国产业的技术结构将得到提升;中国的投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外国投资者可望显著增加,并由此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开放市场将使国际大型跨

5、国公司更多进入,国内实行国民待遇后,原来受限制的投资主体的市场准入条件将得以改善,竞争的强度和质量都将提高;适应WTO 规则要求而进行的大量法律规章的调整, 将大大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刺激新增长点的生成和发展。中国内地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城市化水平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差距较大;这些方面既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同时,中国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这些因素都说明中国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从政治环境的角度:在国际上,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

6、支重要力量。 美国经济的衰退,对我国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多种原因,美国经济在 21 世纪初已经出现衰退,由于我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高达 40,我国也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从眼前和局部看,这种现象对我国不利。但从长远和根本上看,美国经济的衰退,有利于我国吸引人才、高新技术和资金。我们应抓住历史性机遇,尽快发展壮大自己。 从改革开放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在强劲的政策调整和体制转换的推动下实现了长期快速的增长,但中国经济已经遇到了基本要素的瓶颈,增加要素投入量已无多大的余地,只有坚定地实行制度和体制上的创新,不断地扩张制度性边界,并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来扩张政策边界、技术边界和要

7、素边界,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才能实现。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制度和体制创新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一个民主、高效、廉洁的政治管理体制。二是利用西部优势,搞好西部大开发,利用先进的制度去冲击和替代西部落后的制度,使西部地区通过产权制度、决策体制、管理体制、营销体制、现代观念的转换来扩大经济增长的边界。三是借加入 WTO 来建立货真价实的市场经济制度。中国则由于加入 WTO 和北京申奥成功, 掀起了新一轮吸引外资的高潮。20世纪 7080 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油危机,中国经济的崛起则可能得益于这次全球经济萧条,前提是中国企业能够把握机会,不断进取。从技术

8、环境的角度:信息化可以看做是本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给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后一次大的历史机遇。中国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前进,抓住信息化的机遇既是一条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捷径。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其实质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信息产业自身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二是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加入 WTO 后, 中国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国内产业沿着技术密集度阶梯攀升,主导产业群从低技术产业向中技术产业再到高技术产业持续快速跃进。由于中技术符合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升级的要求,发展中技术产业能够防范贫困化增长的出现,中技术产业又具

9、有与高技术产业不同的经济特征,大国经济有利于中技术产业成长,中国也具备攻克中技术产业核心技术难题的科技实力,中技术产业更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发展中技术产业还可以减少投资的风险成本,我国在中技术产业存在学习曲线迅速下降的潜力,而中技术产业是目前中国出口最薄弱的产业群,因此,发展中技术产业可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中长期主题。二、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二、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困难最大的是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差距,不仅存在于技术水平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科技体制方面。如果不彻底改革科研体制,即使增加科研投入,也不能产出满足“跨越式发展”需要的科研成果。知

10、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特点。由于知识存量尤其是人力资本要素积累不足、人才外流和知识的创新能力明显处于劣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利益分配中很难获取令人乐观的份额,我国在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从市场化方面看,我国当前的市场化进程除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以外,当中还经历了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体制转换成本要比西方国家高。我国市场化进程还涉及到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结合问题,这也决定了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本、风险、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如果不认真研究行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不顾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和竞争特点,不顾地方实际,盲目跟风上马高科技项目,必然会在一些项目和产品上造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恶性竞争。我们还需要注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1) 通货膨胀的控制;2) 社会稳定和民生;3) 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4) 国家重大投资与民生投资的关系;5) 国内政治环境的优化;6) 农业的稳定问题;7) 金融风险;8) 社会安定;9) 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保障;10)国家信仰、企业信仰和个人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