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99799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初设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11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大型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在城市边缘的建设,以及城市 “一绕三纵五横 ”快速交通和 “十字”型轨道交通规划构架,加上开发建设的低成本和出售的低价格等,使更多老百姓都能实现自己住房的梦想,为此市政府在绕城公路沿线选址大型居住区用地,本次项目是其中一块。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住区是其中的一块。该区位于杭州主城东部,下沙城中部,用地属江干区下沙镇范围。规划范围:东起文渊路,西至规划新业北路,南起规划九沙大道,北止绕城公路,规划总用地约177.50公顷。1 12 2 现

2、状情况现状情况该区现状用地涉及到下沙镇高沙村、上沙村、下沙村、新元村、东方村、松合村等六个建制村,农居主要有高沙村、上沙村、下沙村,近两年下沙镇镇政府在本区内沿文渊路西侧规划新建部分高沙村农居,建筑质量较好。其余农居沿南侧、北侧村道、河道两侧建造,农居布局散乱,外观陈旧,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根据杭州市下沙东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大型居住区规划布局为 “一个中心、二个片区 ”的用地结构形式即形成九沙大道旁的下沙城区及中心重要部分和农居片区及居住片区两个片区。市政道路的建设对加快道路两侧地块的开发,促进新城区的形成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区内现状工业企业大小共计 18家左右,用地主要沿着东侧文渊路分

3、布。目前规划范围东侧文渊路已基本形成,北侧德胜路即将动工,区内道路以村道为主,宽度窄、密度低。区内有两条农灌河分布于南侧与北侧农居之间,其中北侧的高沙河正处高压走廊之中,由东向西穿越新元村一组与高沙村四组农居之间,南侧的上沙渠由西向东穿越上沙村五组与下沙村四组的农居之间,以上农灌河水质较差,对周围农居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区内中部与西北侧有多条 110KV220KV架空高压线,呈北向西、向南穿越。九沙大道现状部分为水泥路面,宽约 8.5m,东段道路两侧分布有民居和商店,西段现状为农田。学源街现状基本为农田、田埂路。1 13 3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工程设计内容包含四条道路三座桥梁及一条河渠。四

4、条道路分别为:学源街(新业北路文渊路),全长1332.771m,路幅24 m。学林街(新业北路文渊路),全长1340.034 m,路幅40 m。上沙路(新业北路文渊路),全长1336.908 m,路幅30 m。九沙大道(新业北路文渊路),全长1350.465m,路幅50m。一条河渠为上沙河渠,全长 1440m,上口宽10m。桥梁包括上沙河渠上三座桥涵。按专业分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及管线综合工程。1 14 4 设计资料及依据设计资料及依据1.4.11.4.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甲方委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住区市政工程设计合同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3 方便残疾人

5、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S50-2001)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1999)5 城市桥梁荷载标准 (GJT77-98)6 道路桥涵设计规范 (合订本)7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 (JJ11-93)8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210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1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1.4.21.4.2 主要设计资料主要设

6、计资料杭州市下沙东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9)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住区市政配套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间资料 (杭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4.2)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教 1号路工程施工图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 2001年11)1 15 5 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杭州市下沙镇,场地属钱塘江沉积冲海积的平原地区,地貌单一,原为农田耕地和农居,现基本已推填平整,场地地势较为平坦。根据对本次野外勘探并结合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综合分析,本场地地表向下勘探深度范围内第四纪地层可分为 13层,细分为19层,现将各岩土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杂填土

7、:褐灰色 杂色,松散状,含砖瓦碎块、碎石含量约为4045%,一般粒径为24cm,最大粒径为46cm,其余为粉土充填。主要分布于原有的道路和道路两侧。素填土:灰黄色,湿,松散,含少量有机质、云母碎屑,少量植物残体,呈砂质粉土性,大部分为耕土。粘质粉土:黄灰 灰黄色,湿,稍密,含少量氧化铁、云母碎屑,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干强度低,韧性差,切割面粗糙。1砂质粉土:灰色,湿,含有机质、云母碎屑及腐殖物,少量砂质粉土薄层及少量粘土团块。2砂质粉土:灰色,湿,含有机质、云母碎屑及腐殖物,夹有较多粉质粘土团块。3砂质粉土:灰色,湿,含有机质、云母碎屑,局部含有少量粉砂。摇振反应迅速释水,干强度低,韧性差。

8、4砂质粉土:灰色,湿,含有机质、云母碎屑,局部含有少量粉砂。摇振反应迅速释水,干强度低,韧性差。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含有机质、腐植质、云母碎屑,夹少量粉土薄层,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割面光滑。1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状,含有机质、腐植质、云母碎屑,夹少量粉土薄层,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割面光滑。粉砂:灰褐褐灰色,湿,稍密状,含有机质、腐植质、少量贝壳碎屑及少量云母碎屑,夹少量粉砂,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割面光滑。灰色粉质粘土夹砂:灰褐色,湿,软塑状,含有机质、腐植质、少量贝壳碎屑及少量云母碎屑,夹少量粉砂,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

9、等,韧性中等,切割面光滑。粉砂:灰褐褐灰色,湿,稍密状,含有机质、腐植质和云母碎屑,局部夹有粉质粘土薄层,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割面光滑。粉质粘土:灰褐色,湿,软塑状,含有机质、腐植质、少量贝壳碎屑及少量云母碎屑,局部夹少量粉砂,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割面光滑。层厚为.206.20m。场地局部分布。细砂:浅灰灰色,稍密中密状,含有机质、少量腐植质、云母碎屑,夹有少量砾石及中粗砂,砾石含量为 1520,一般粒径为 .22.0cm,磨圆度较好,岩性为砂岩及石英砂岩。砾砂:灰褐色,中密,含云母碎屑,砾石含量约为4045,砂石粒径为13cm,最大粒径为45cm磨圆度较好,磨

10、圆度较好,呈亚圆形,成分为石英砂岩、砂岩和凝灰岩为主,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少量粘性土充填,钻进较快。其下为白恶纪的砂砾岩,本次勘探共分为 3个风化带:1全风化砂砾岩:紫红色,岩石为软质岩,岩芯较完整,岩芯成短柱状,岩芯已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3风化成砂土状。2强风化砂砾岩:紫红色,岩石为软质岩,岩芯较完整,岩芯成短柱状,岩芯长4060cm,岩芯已风化成砂土状,砂砾状结构,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锤击声沉闷,用力易击碎。3中等风化砂砾岩:紫红色,岩石为软质岩,岩芯较完整,岩芯成短柱状,岩芯风化裂隙发育,砂砾状结构,泥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锤击声清脆,用力易击碎。场

11、地地层分布变化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2 2道路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2 21 1 主要设计指标主要设计指标1、道路等级:九沙大道: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50m,设计车速为50Km/h。学林街: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40m,设计车速为40Km/h。学源街、上沙路: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24m、30m,设计车速为30Km/h。2、交通等级:本居住区块内城市主干道按重型交通等级设计,城市次干路按中型交通等级设计,城市支路按轻型交通等级设计。3、路面设计荷载: BZZ-100标准轴载。4、设计年限:方案一: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 15年。方案二:水泥路面设计年限为 30年。2 22 2

12、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本工程设计道路共有四条,分别为学源街、学林街、上沙路、九沙大道。平面线型基本依据规划而定,此次道路均呈东西走向,设计终点为新业北路,终点为文渊路(高教一号路) ,而文渊路在上沙路北段已基本形成,在上沙路南段没有实施。此次道路设计中学源街长1332.771m,学林街长1340.034m,上沙路长1336.908m,九沙大道长1350.465 m。其中在九沙大道桩号 0+452处有一座高压铁塔,本此九沙大道平面设计在此处慢车道及人行道须往南绕行避开铁塔。本次工程设计范围包括一条河渠及三座桥涵,其中在上沙路与上沙北路、景苑北路交叉口上两座涵洞,九沙大道一座桥梁。2 23 3

13、道路纵断设计道路纵断设计工程现状地块主要为农田、沟渠、农居点及工业用地。现状地块标高介于5.20 6.90(国家85高程系 )m之间,其中北侧德胜路设计标高控制在 5.97.8m之间。已形成的文渊路道路标高在 5.55.93m之间。本次道路竖向设计标高以河道规划及该地区的洪水位为设计依据并结合桥梁净空、现状地块标高、排水等要求设计,根据“杭州市下沙东居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本地块最高洪水位为5.40m,区块控制标高大于 5.8m。道路设计纵坡不小于 0.3%,最大纵坡为1.453%。坡长依据道路等级及设计车速确定,桥梁净空以不小于0.5m控制(即洪水位5.4+0.5=5.9m确定梁底标高)。

14、2 24 4 道路横断设计道路横断设计1、学源街(城市支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均为 24m,分幅为一块板形式。规划断面:4m(人行道) +16m(行车道) +4m(人行道) =24m;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居政工程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42、学林街(城市次干路):道路规划红线宽为 40m,本方案设计针对道路性质、交通等级及规划要求列举二断面作比较:推荐断面(三块板形式):3.5m(人行道) +2m(绿化带) +4.5m(慢车道) +2m(绿化带) +16m(快车道) +2m(绿化带) 4.5m(慢车道 )+2m(绿化带) +3.5m(人行道) =40m;规划断面(二块板形式):6.5m(人行

15、道) +12m(行车道) +3m(中央绿化带) +12m(慢车道 )+6.5m(人行道)=40m;上述二断面比较 :推荐断面为三块板形式,机非分行,行车安全,交通能力大.比较断面为二块板形式 ,机非混行,行车安全系数底,交通能力小。且规划断面人行道过宽,因道路两侧规划有不小于 5m的建筑后退距离,从而增加了人行空间。3、上沙路(城市支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 30m,道路分幅为一块板形式。4m(人行道) +22m(行车道) +4m(人行道) =30m;4、九沙大道(城市主干路):九沙大道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均为 50m,道路分幅为四块板形式。规划断面为:5m(人行道) +4.5m(慢车道) +2m(绿化带) +12m(快车道) +3m(中央绿化带 )+12m(快车道 )+2m(绿化带 )+4.5m(慢车道 )+5m(人行道) =50m;2 25 5 道路路面结构道路路面结构人行道: 5cm(人行道板) +3cm(水泥砂浆) +15cm(5%水泥稳定碎石) =23cm。车行道路面结构:本工程提出二种路面结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