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97812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小学语文四年级小学语文美的回答美的回答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一、课外积累引发课题 师 : 谁愿意把我真希望背给大家欣赏欣赏 ? 学生背诵。 ( 我真希望是童年书架中一篇表现孩子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洁净、美丽的地球的文章。因为第二天学习美的回答一课,所以头一天做了积累的布置,作为学习课文的铺垫。) 师:是啊,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景天我门就来学习课文美的回答。 (教师引题之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致很浓。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为了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往往挖空心思设计一些情趣盎然的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这节课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而孩子们在自己争先恐后的背

2、诵中点燃了学习的激情火花。我想,这时,孩子们情感的投入也许比老师用语言激发起来的更主动。同时,我也反思到,如果课前不是我统一安排背诵积累的素材,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自己寻找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关爱地球的东西,那么他们交流起来可能是图片的展示,可能是儿歌的背诵,可能是互相讲故事 . 那么他们交流起来也就会更投入,对课文学习的欲望也就更强烈。这样孩子在学文中就更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 1. 师:自己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争取把每个字都读正确,如果有困难,可以相互问一问。学生认真读课文,读文中遇到有困难的字或拼音询问老师或同桌。 2. 师:同桌互相读一读,专心听,要及时地帮助他

3、。 同桌之间读文,读的认真,听的也很认真,能够互相纠正字音与读文的速度。 3. (这里本来设计的是教师范读,但是通过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听了他们的自读与互读,感觉由于课文中没有太生疏的字和太长的句子,他们读的还不错。就省略了这一环节) 4. 师:再读一读课文,除了要把字读正确还要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读文。 5. 课件出示词语与句子进行检查。 6. 师: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这是一个学生自己读课文的过程,每一次读文都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自己读,争取读正确。第二次同桌读,要互评、纠错。第三次读就提高了要求,不但要正确而且要通顺、流利。第四次指读,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4、。虽然学生读的还不错,但是我思考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果不把 “ 检测读词、读句 ” 一起放到最后反馈,而是进行完每一个要求之后立即反馈更有利于掌握学生的读文情况,使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感悟课文 师:细心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大自然都让我们欣赏到了哪些美景,把你找到的句子勾画下来。 学生在反复读文之后进行勾画。 生 1 :我勾画的是 “ 山间田野长满绿树,城市乡村开遍鲜花。小燕子为我们跳舞,小青蛙说我们顶呱呱。 ” 师:他找的真好,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子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一个学生读文。 生 1 :我看见可好多好多的绿树。 生 2 :我满眼看见的都是高高的、

5、绿绿的树和好多的花。 生 3 :我看见的花是五颜六色的。 生 4 :我看见小燕子一边叫一边飞,我还听见小青蛙也在呱呱叫个不停。 师:先在谁愿意带着你眼前看到的美景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学生情趣融融美滋滋地读文。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读法,很陶醉的样子。 四、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师:我们植树,山间田野长满绿树。我们种花,城市乡村就开遍鲜花。我们还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大自然又能给我们什么美的回答呢? 经过一翻思考之后,生 1 :我们不往水里扔东西,水就哗啦啦的流,为我们唱歌,水里的小鱼还为我们跳舞。 生 2 :我们不污染大海,大海就能当镜子给我们照。 生 3 :我们保护小蜜蜂,小蜜蜂就采蜜给我们吃

6、。 生 4 :我们爱护草坪,风一吹,小草就对我们点头微笑。 (在学生感悟课文时,我努力让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生机和美丽,并引导学生去朗读文章,学生读的也很好。但是,课后的一件事情却给了我很多思考,班内一个孩子告诉我: “ 老师,你们都觉得小燕子为我们跳舞,小青蛙说我们顶呱呱这两句美吗?我一点也没有感觉。我从没有看见过小燕子跳舞,在水塘里也没有听过青蛙叫,而且我姥姥家一到下雨还有癞蛤蟆呢。 ” 我在深深自责,在教学中我把自己领悟到的美感完全送给了我的学生,让学生和我站在一个高度去欣赏课文,让他们和我一样同样具有了美享受,却忽略了学生内心那种独特的体验,缺少了对课文多元的理解。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让别的孩子也谈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抓住这宝贵的个体体验,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去反思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学生在这节语文课上的收获会更大,更知道我们今后将如何善待大自然,体会爱护生存环境就是身边的事情。) 其实,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应的灵活性,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实现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尊重学生的个体化体验。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欣赏他人对文本的见解,也能自由开放发表自己的见解的素质,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