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6994923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2200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 一、A 型题:共 72 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A、B、C、D、E 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标本同治 2下列符合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 A寒极生热 D寒者热之 C阴损及阳 D重阳必阴 E阴中求阳 3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 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 D. 阴中求阳,阳气充盛 E.阳病治阴,阴阳平衡 4灵枢本神所言“因志而存变”谓之

2、 A志 B智 C虑 D意 E思 5“肺为水之上源”是指其能 A宣发布散津液 B其气肃降,有利于大肠主津 C辅助心脏,转输气 血津液 D肃降水液,通调水道 E宣发卫气,调节汗液排泄 6肝的生理特性是 A主疏泄,调畅气机 B主藏血,调节血量 C喜条达而恶抑郁 D主血海而调冲任 E主筋脉,开窍于目 7“肾为气之根”主要指 A肾为五脏阳气之根本 B肾主纳气,以维持呼吸深沉 C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D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 E指元气由肾精所化生 8津液代谢与下列哪组脏腑最为密切? A脾、肾、小肠、三焦 B脾、肝、肾、三焦 C肺、肾、三焦、小肠 D肺、脾、肾、三焦 E心、肾、小肠、膀胱 9十二经筋多结聚于 A胸

3、腹部 B肌肤体表 C关节和骨骼附近 D四肢末端 E头面及项部 10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咸”可致 A脉凝泣而变色 B皮槁而毛拔 C. 筋急而爪枯 D肉胝胎而唇揭 E骨痛而发落 11灵枢经脉说何经“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 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冲脉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12素问诊要经终论载,临床见“戴眼,反折,瘛疚,其色白,绝汗乃出”,为何 经气血衰竭?A太阴之脉 B少阴之脉 C.阳明之脉 D少阳之脉 E太阳之脉 13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不确切? A嗳气,呃逆 B头胀痛,甚则昏厥 C咳逆气喘 D眩晕耳鸣如蝉 E面红目赤易怒 14易于出现阴虚阳亢(火旺)病理变化的脏腑是 A肺、脾

4、、肾 B心、脾、肾 C. 脾、肝、肾 D心、肝、肾 E. 肺、脾、肝 15明清时期,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格式是由下列哪位医家提出的; A张景岳 B陈士铎 C喻嘉言 D程国彭 E沈金鳌 16目润属 A目态主病 B目形主病 C目色主病 D目神主病 E目眦为病 17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 A肝脾不调 B脾胃湿热 C脾胃气虚 D肝胃不和 E. 食滞胃脘 18舌淡胖嫩而见黄滑润苔,其主病为 A湿热不化 B痰湿内停 C内有食积 D阳虚水湿不化 E脾虚运化无权 19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 A风寒 B痰湿 C燥热 D脾虚 E.肺气虚 20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 A自汗 B盗汗 C蒸汗 D冷汗 E.战汗 21解索脉的

5、表现是 A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 B脉在筋肉之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脉在皮 肤,如虾游水 D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 E脉在筋肉之下,如指弹石 22脾气虚弱与寒湿困脾的鉴别要点是 A不思饮食 B口淡不渴 C腹胀便溏 D苔白厚腻 E脉缓 23头晕目眩,口苦,呕恶,烦躁不寐,惊悸不宁,胸闷喜太息,苔黄腻,脉弦滑,可诊 为 A胆郁痰扰 B脾胃湿热 C肝胆湿热 D肝火上炎 E.心肾不交 24症见胁肋胀痛,胸闷太息,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可诊为 A肝气郁结 B肝胃不和 C食滞胃脘 D脾胃气虚 E.肝脾失调 25在下列症状中,哪项不符合脾肺气虚的临床表现? A咳喘短气,痰稀色白 B胸闷,善太息 C

6、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D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E舌质淡,苔白,脉弱 26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有血,喝喝而喘,心如悬若饥状,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 之,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 热而痛。属于A足阳明胃经病证 B足太阴脾经病证 C足厥阴肝经病证D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E足少阴肾经病证 27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坐卧不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属于 A热壅于肺 B热扰胸膈 C热在肺胃 D热迫大肠 E热人心包 28朱砂入药的正确炮制方法是 A水飞 B炙 C.煅 D煨 E淬 29按照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具有升浮药性的药是 A重镇安神药 B平肝息风药 C. 开

7、窍药 D清热药 E泻下药 30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A薄荷 B牛蒡子 C蝉蜕 D升麻 E葛根 31孕妇忌用的药物是 A天花粉 B淡竹叶 C. 夏枯草 D密蒙花 E芦根 32牛黄、熊胆都具有的功效是 A开窍 B化痰 C利咽 D明日 E止痉 33下列哪项不是大黄的功效? A清热泻火 B解毒 C消肿散结 D止血 E. 活血祛瘀 34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 A海金沙 B石苇 C冬葵子 D灯心草 E. 赤小豆 35柿蒂的性味是 A苦平 B苦寒 C辛热 D辛凉 E. 甘温 36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是 A自然铜 B苏木 C血竭 D虎杖 E. 五灵脂 37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8、的药物是 A半夏 B天南星 C白附子 D白芥子 E皂荚 38具有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功效的药物是 A珍珠 B珍珠母 C. 石决明 D玳瑁 E. 紫贝齿 39治疗噤口痢,虚实皆可选用的药物是 A白头翁 B鸦胆子 C秦皮 D石菖蒲 E. 赤石脂 40久服较大剂量每易引起浮肿的药物是 A山药 B甘草 C大枣 D黄精 E玉竹 41石斛、覆盆子都可用于治疗 A肝肾亏虚,目暗不明 B肾虚不固,遗精滑精 C阴虚津亏,虚热不退 D胃阴不足,舌干口渴 E热病伤津,烦热口渴 42由石膏、麦冬、知母、牛膝、熟地组成的方剂是 A麦门冬汤 B养阴清肺汤 C玉液汤 D益胃汤 E玉女煎 43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和

9、清燥救肺汤均含有的药物是 A生地 B玄参 C沙参 D麦冬 E白芍 44组成药物中不含白芍的方剂是 A羚角钩藤汤 B镇肝熄风汤 C龙胆泻肝汤 D真人养脏汤 E大定风 珠 45组成药物中不含黄芩的方剂是 A枳实导滞丸 B普济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半夏泻心汤 E枳实消痞 丸46吴茱萸汤(伤寒论)原方生姜的用量是 A三两 B四两 C五两 D六两 E半斤 47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是 A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B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C滋阴养血,柔肝熄 风 D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E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48平胃散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C.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D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10、 E清胃凉血,降逆上呕 49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功用的方剂是 A甘露消毒丹 B凉膈散 C防风通圣散 D大柴胡汤 E葛根黄芩黄连 汤 50桂枝茯苓丸证的病机是 A气滞血瘀 D冲任虚寒 C水湿内停 D气虚血瘀 E. 瘀阻胞宫 51患者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胸满胁痛,口渴,咽:厂鼻燥,舌干无苔,脉 虚大而数。治宜选用A桑菊饮 B桑杏汤 C清燥救肺汤 D养阴清肺汤 E当归补血汤 52治疗风疹、湿疹,苔白或黄,脉浮数者,宜用的方剂是 A玉真散 B消风散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大秦艽汤 53患者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治宜选用 A玉屏风散 B消风散 C. 桂枝汤 D防己

11、黄芪汤 E羌活胜湿汤 54失笑散主治的病症是 A心腹剧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小腹急痛者 B漏下不止,或月经不调,人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干口燥者 C小腹急结,小便不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脉沉实而涩者 D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E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月经不调,脐腹作痛,舌淡,脉细弦者 55咳嗽的辨证要点是 A风热与风寒 B痰热与痰湿 C实热与虚寒 D邪实与正虚 E外感与内伤 56肺痈溃脓期治疗主方是 A苇茎汤 B如意解毒散 C加味桔梗汤 D桔梗白散 E桔梗杏仁煎 57我国现存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是 A太平圣惠方 B中藏经 C普济本事方 D十药神书 E. 肘后方 58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内伤发热的病因? A肝经郁热 B暑湿中阻 C瘀血内停 D气血亏虚 E阴精耗损 59患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治宜选用 A羌活胜湿汤 B川芎茶调散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天麻钩藤饮 E春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