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92644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 2011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语文 I I 试题试题一、语言文宇运用一、语言文宇运用(15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称道称心如意 躯壳佥蝉脱壳 下载千载难逢 B.估量量体裁衣 曲调曲尽其妙 落色落井下石C.契约楔形文字 围歼阡陌纵横 祈祷身材颀长 D.饯别践行诺言 揣度逸兴遄飞 桎梏皓首穷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恰当的一句是(3 分)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 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

2、国 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C.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D.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在台北街头演唱我只在乎你 ,她那圆润清丽的歌声犹如空谷足 音,吸引行人纷纷驻足倾听。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 6 个字)(4 分)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 海水中含 30mg 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 3000 多升汽油的能量。把海水中存在的 45 亿 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在 所

3、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 界平均 16,2000 年我国核心电只占总供电量的 12,到 2020 年要达到 5,到 2030 年 达到 10。所以,核电应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近来,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让路。梧桐树 是南京的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一道风景。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 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 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

4、孰 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不超过 50 个字。(5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5、 毫米签宇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 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竹溪逸民传 宋 濂竹溪逸民者,幼沼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 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 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 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 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索波!”人见之,叹曰:

6、“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 “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 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 早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其友 疑其诞。逸民曰:“樵干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予以予 呆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

7、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 。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 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 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 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C.汝梅脱又谢去 脱:凋落D.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直接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 分)造文蔚茂,喜驰骋 戴青

8、霞冠,披白鹿裘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 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 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 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上相似。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

9、自拔, 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 分)(2)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 分) (3)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i(3 分) 三、古诗词鉴赏(三、古诗词鉴赏(10 分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 城设戍。 (1) “海内风尘诸

10、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2 分) (2)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4 分)(3)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朝搴阰之木兰兮, 。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2)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 赤壁赋)(4)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5) ,自用则小。(尚书)(6) ,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题。 孤孤 石石 聂鑫淼聂鑫淼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 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 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 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 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

12、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 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他自小就不爱多说活,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大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 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 ”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 一层紫裼色的苔衣, 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的峰峦。想到碧林 深处的楼台亭廊,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 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

13、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 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 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 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

14、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 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 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宣去了。 ”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师傅柏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宝。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 的紫砂 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

15、了。 :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 “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是的,他的魂丢了。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11.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12.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3.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 分) 14.文章以“孤石”为题,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蹬。蹬。 圣坛上的鲁迅圣坛上的鲁迅 洪烛1936 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 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以影子的形式继续存活,以至人们忘却他的真身。一个 完美的鲁迅,如同一尊不会生病的神。这完全可以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