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8656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初中生离群现象的个案研究在校园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学生:独来独往,沉默寡言,整天心事重重,很少露出笑脸,集体活动时总像个旁观者。这样的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离群生” 。离群现象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被动型离群。有些学生因喜怒无常、好吹牛、小气、攻击性强、对同学不友好等特点遭到同学的排斥,因而游离与群体之外。另一类是主动型离群。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差、成就感低、外表没有吸引力、自卑感强等原因而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从而游离于群体之外。本文所研究的是主动型离群现象。一、离群学生的基本特征一、离群学生的基本特征笔者对 23 名有离群倾向的初中生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他们具有基

2、本相同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这些学生在课间或上学、放学时常孤身一人,喜欢独来独往,遇到熟人不主动打招呼甚至躲避。他们在集体活动退缩、旁观、不积极、不主动、少言寡语,从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相处时,他们常使小性子,好神经过敏,执拗,容易走极端。他们心理闭锁,从不向人敞开心扉,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自卑感强,疑心重,抑郁,容易对他人产生敌意,好钻牛角尖。二、离群学生的个案分析二、离群学生的个案分析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发现初中生离群现象的原因有二:一为直接原因;二为间接原因。1、初中生离群的直接原因。第一,自卑。自卑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个人与他人进行比较时,因为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

3、验。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自我意识水平低的表现,对于个体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它使人意志消沉,丧失信心,情绪压抑和心理不稳定,影响人际交往。自卑感的形成通常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观原因,或者是由于个人生理缺陷,或者是由于性格内向,或者是由于自我评价偏差。客观原因主要来自失败的经历。自我评价偏差。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心理变化往往落后于生理变化。一些初中生对自己的身体外形变化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如他们会因个子矮、身体过胖或过瘦、容貌不好、长青春痘等引发心理上的不平衡,不能悦纳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因而

4、缺乏自信,产生自卑,不愿与他人交往。在笔者研究的 23 名离群学生中,陈小刚(化名)就是一名身体发育迟缓的初中生。他升入初中后个头还不到 1。45 米,和同龄人在一起时他像个“小孩” ,别人也都把他当成小孩看待。他非常苦恼,对自我形象不满意,不愿和同龄人玩,常常独来独往,渐渐地疏远了他人而离群。生理缺陷。还有的初中生由于生理状况不同于常人,如肢体上的残障、弱视、耳聋、口吃、五官不正等妨碍与同伴的交往,形成自卑心理或排斥心理。这些都会造成他们不敢或不想与他人交往,形成退缩行为。如陆丽丽(化名)是一名非常文静的女生。但是因为头有点歪,她就感觉自己不正常,太丑。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看到其他女生越来

5、越漂亮,更加对自己不满,自惭形秽。她常常一个人发呆,沉默寡言,不与同学交往,逃避集体活动,离群倾向越来越明显。多次失败。因多次失败而产生的耐挫心理素质差,也是离群的原因之一。在笔者研究的个案中,离群生大多有多次失败的经历,如考试失败、比赛失利、社交失败等。姜华(化名)因为好流鼻涕而经常被同学嘲笑,甚至给他起个“黄鼻涕”的绰号,人多的场合他往往成为笑料。为此,他哭过多次。渐渐地,他只有用逃避来维护自尊,远离人群,很少与他人交往。第二、恐惧。社交恐惧是一种同时具有不安和恐惧色彩的情绪反应,属于非常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有的初中生在特定事物、特殊的境遇或者某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场合,难以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

6、,进而发生强烈的恐惧心理体验。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初中生,他们的反应异常强烈,有的在大众场合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这些学生害怕与别人交往,遇事退缩,经常以沉默或者不参与作为对自己的保护。在个案研究中笔者发现,形成社交恐惧症的原因很多,如以往社交失败的经历,对自己缺乏信心,思维方式的偏差,情感的脆弱,性格过于胆怯、内向等等都可能导致社交恐惧,逃避群体而离群。第三、猜疑。猜疑是指对别人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和怀疑,是一种主观臆想,是凭借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他人的心理状态。持有这种心理的初中生,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怀疑一切。在他们看来,没有人值得信任和交往。猜疑主要是由于缺乏“自我安全感”而产生的,是缺乏自信

7、心的综合表现。有一名离群生在与老师谈话时说:“我们班的同学都不怀好意,居心叵测。我不愿与他们来往。 ”猜疑心严重地妨碍与他人交往是诱发学生离群的主要原因之一。2、初中生离群的间接原因。初中生离群的间接原因主要指来自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原因,又称为“外部原因” 。初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受到相当多的家庭影响。个案研究表明,导致初中生离群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家庭教育不当导致的畸形心理。父母与子女交往的态度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初中生的交往状况有很大影响。王静(化名)是一名独生女,父母对她疼爱有加,惟恐她在外被人欺负或受气吃亏,因此不让她和别人玩,每天放学就把她关在家里,并经常向她灌输“别人坏” “

8、不要和别人玩,只要学习好就行”等错误思想。结果,她非常胆小怕事,从不和同学一起玩,畏畏缩缩,受不得一点委曲,对同学总是怀有很强的戒备心,离群倾向非常明显。第二、问题家庭引发的自卑心理。我们所说的问题家庭指的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父母双亡家庭或暴力家庭。许多研究已证明:问题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家庭的不和睦或家庭破碎,容易导致子女自卑心理的产生和逃避退缩等行为的出现,不易与人相处。在笔者个案研究的 23 名离群初中生中,4 人生活在离异家庭,3 人生活在单亲家庭,1 人父母双亡,3 人生活在有暴力倾向的家庭。第三、家庭经济窘迫造成的心理负担。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孩子的性格也有较大影响

9、。经济收入少,生活比较困难,家庭成员之间因经济问题而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可能性大一些,争吵多一些.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就感受生活的重压,容易形成闭锁心理和自卑心,从而导致离群.刘苗苗(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因家庭经济窘迫造成离群的例子。在她读初一时父母均下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沉重的生活负担给她带来了许多无形的压力。看到别的同学无忧无虑地生活和学习,她感到自已太不幸了。活泼可爱的她逐渐变得少言寡语,忧郁寡欢,离群索居。学校方面的某些失当也是造成初中生离群的重要外部原因。主要因素有:第一、教育失误挫伤学生的自尊。当前的学校教育并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屡次考试失败带来

10、的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特别是考试后的排名次、考不好请家长、回答不出问题遭到老师的讥讽等做法,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我们观察的 23 人中,有一名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活泼可爱,到小学高年级时,由于贪玩误了不少功课,考试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又是请家长,又是经常把他当“反面教材”在班上训斥,极大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下,他逐步失去了活泼的天性,变得沉默寡言,渐渐远离群体第二、班风不正诱发不良交往心态.班级风气不正,也是诱发学生离群的一个因素。有些班级管理混乱,学生之间恃强凌弱,以大压小。一些性格内向、弱小、自我消极的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更缺乏安全感,他

11、们惟有以逃避来消极地应对周围的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风气较差的班级容易出现离群的学生。初中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有人又把这一时期称作“危险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常会因交往技能的缺乏而出现闭锁与开放的撞击。正常的同伴交往有助于他们良好品德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利于他们顺利度过“危险期” ,走向个性和社会性的成熟。长期离群的初中生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生活在孤独、郁闷、恐惧之中,容易形成抑郁症,甚至精神分裂,有的还可能产生反社会的行为,导致犯罪。因此,离群对初中生的成长危害极大,帮助他们走入群体,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对离群学生的教育措施三、对离群学生的教育措施离群是一种严重的

12、人际交往障碍,如果得不到适时的有效干预,可能会产生社会适应不良等严重后果。因此,做好离群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对离群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心理辅导是使他们回归集体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就一离群生的辅导个案,分析阐述对离群生心理辅导的具体措施。1、离群生的基本情况。刘某,女,16 岁,初一学生。上课时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从不跟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很差,但是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写得比较工整。据了解,在小学低中年级时,刘某比较活泼,跟他人能够正常交往。然而,在五年级升六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极差,全年级倒数第一。为此,她受到了老师、家长的严厉批评,还被家长狠狠地打了一顿

13、,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小学勉强的毕业后她进入了我校。由于她对周围环境很不熟悉,同时害怕别人知道她曾是全年级倒数第一的后进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并逐渐的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往,她以为这样做很安全。刘某的父母去年双双下岗,一直未找到工作,仅靠卖食品袋维持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夫妻二人均是初中文化,每天只顾自己的生计,无暇顾及刘某的学业,但只要听到刘某的成绩不好,就非打即骂。2、离群的原因分析。第一、因成绩差产生自卑是直接原因。全年级倒数第一的排名,无疑给刘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使她体会到了学习差带来的严重后果,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她害怕父母,害怕老师,害怕同学,害怕批评。尽可

14、能的避免与外界接触,尽量把自己封闭起来。第二、家庭教育失当是间接原因。刘某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生活条件也比较差,使她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要么放纵,听之任之;要么打骂,方法不当。3、心理辅导过程。根据诊断的结果,我们确定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并为其制定了辅导方案。将“消除自我封闭,促进其正常交往”作为辅导目标。具体的辅导步骤与方式如下;第一、抓住契机,消除自我封闭。要想解开刘某心中的结,必须消除她的自我封闭意识,使她能正常地和老师、同学交往,这将是解决她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有一次,刘某因摔伤不能上课,我们及时到她家看望她。看到老师的到来,她脸上出现了少见的笑容。我们关切地询问她的伤情,并告诉她不要着急

15、,安心养伤,落下的功课老师会帮她补上。在她养伤的一周中,我们组织同学到她家探望,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与帮助。她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伤好后,她发生了很大变化,来到学校时,能够主动地跟老师、同学打招呼。第二、创设氛围,加强心理疏导。要消除刘某的心理压力,首先要消除她学习上的自卑感。我们在她周围安排了学习成绩好、热心助人的同学,帮助她学习,目的是以学习促进交往。在学习过程中,她交了几位既不讽刺她、又能给她以帮助的朋友。从此以后,人们不再看到她孤单的身影,她已融入到集体中了。第三、捕捉“闪光点” ,重塑自信。为了帮助刘某找回自信,我们特意安排了一次“我能行”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学会欣赏

16、他人,也学会悦纳自己。当轮到“欣赏”刘某时,同学们说她“遵守纪律” “能按时完成作业” “字写得很好”“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等很多优点,连她自己都有没想到。同学们对她的欣赏使她重新树立了信心,也感受到了同学间的真情。从此,她愿意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也喜欢上了这个班集体。第四、实施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我们再次走进刘某的家庭,带去的是对她的肯定。当刘某父母得知女儿的进步时,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因势利导,指导他们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千万不能只忙于自己的事情,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不仅关心她的衣食,更要关心她的心理健康。还让她的父母认识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好的言行能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4、心理辅导的效果。第一、刘某已经能主动地和老师、同学打招呼,能够和帮助她的同学正常交往。第二、刘某能够主动地向老师反映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师交流。第三、在初一的期末考试中,刘某全部及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