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86431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之氧气的实验制取模拟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下列含氧化合物,不需要加热就能够直接产生 O2的是( )A、H2O2 B、MnO2 C、Fe2O3 D、KClO3 2、请结合图 10 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 10 中 (填标号,下同)与 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 (3)实验室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 (填“能”或“不能” )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由是 。 3、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 , 。(2)利用上述 A、D 装置 的组合可

2、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某同学欲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认为 E 装置可以代替 B 装置。请简述该同学应如何使用 E 装置? 。 4、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甲 乙 丙 (1)实验室角B、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 (填字母)。(3)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D或E装置的原因分别是 (4)实 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 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 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3、(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6、图 13 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 a 和气体 b。 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 转化为化学能;(2)气体 a 为 ;(3)实验室检验气体 b 的方法是 。 7、结合下

4、列图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a ;b 。用 A 装 置制取某种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 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标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如何验满? 。ba注射器2 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得。收集氢气的装置可选用 或 。(填标号) 7、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 生成 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 设】H2O2 生成 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H2O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

5、同质量的 MnO2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 所需的时间。 【 进行实验】右图是 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 A 仪器名称是 , 此实验中 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 【 实验记录】实验编号12反应物5%H2O25%H2O2催化剂1g 水泥块1gMnO2时间165 秒46 秒【 结 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 反 思】H2O2在常温下 分解缓慢,加入 MnO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 MnO2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 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是否改变。H2O2 生成 O2 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 助他们继续探究。

6、(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 H2O2 生成 O2 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 设】 。 【实验方案】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1.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 2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气体的收集与检验气体的收集与检验1、.小亮同学设计右图装置来制取并收集气体,你认为他能制得的气体是( )A用 KMnO4粉末制取 O2

7、B用KClO3和 MnO2制取 O2 C用 Zn 和稀硫酸制取 H2 D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2为判断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接下来还需进行的实验有 (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用带火星的木条检 验氧气; 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A B C D33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 4、用 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元素 B、氧化物 C、氧分子 D、氧原子6.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

8、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7 “绿色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它包括“原料绿色化” 、 “化学反应绿色化” 、 “产品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 A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B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C制取碳酸氢铵:CO2+H2O+NH

9、3NH4HCO3 D制取氨气:(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 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 70%。 (1)右图 A 仪器的名称是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 是 。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 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 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

10、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镁条 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类型是 。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 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 9、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 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_;_ (2)利用装置 A 制氧气,棉花团的作用是;利用装置 B 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 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 (3)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 _ (4)实验室用高锰酸

11、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 氧气不纯其原因是_: 10、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 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_;_(2)若用图中的图 2 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_通入,原因是_若 用上图中的图 3 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_通入若用图中的图 3 的装置储存氧气,现用水将装置 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水应从_端通入(3)利用装置 A 制氧气,棉花团的作用是_;在结束 实验时要先将导管撤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利用

12、装置 B 制氧气时,长颈 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 (4)用文字表达式表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 反应文字表达式_(5)写出利用装置 B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这种制取氧气方法优 点是_411、将 3g 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据此可推断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A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B可能含氧元素 C一定含氧元素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12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2.7g 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 C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 C2H6O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